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登海618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16-10-14彭美祥娄华敏张付芸

中国种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登海吐丝穗长

周 伟 彭美祥 娄华敏 张付芸

种植密度对登海618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周伟彭美祥娄华敏张付芸

(山东省临沂市种子管理站,临沂276000)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玉米;种植密度;产量

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加工多元化作物,消费总量每年以3~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玉米高产研究表明,种植高产、耐密、多抗品种,合理增加密度和运筹肥水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的玉米高产攻关实践显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光温资源利用率,依靠玉米群体发挥增产潜力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选用的高产、耐密、多抗玉米新品种登海618,具有株型紧凑、抗倒伏、低穗位、根系发达等耐密植的形态特征,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匀、饱,还具有较好的抗病性、较大的密度适应范围和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且更适应轻简栽培、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为生产上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优良特性,推广应用配套栽培技术,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本试验于2015年在天泰种业公司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碱解氮101.3mg/kg、速效磷26.3mg/kg、速效钾112.4mg/kg。以登海618为材料,试验设6个处理,密度每hm2分别为T1:6.00万株,T2:6.75万株,T3:7.50万株,T4:8.25万株,T5:9.00万株 ,T6:9.75万株,每处理设3次重复。6月10日播种,为便于机械操作,采用等行距60cm种植,每处理种植小区面积60m2,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方式,10月上旬收获、测产,收获时每小区选取20个果穗考种。

1.2试验方法在玉米生长期间,每个处理选有代表性的植株连续5株定株,在7叶期、12叶期、吐丝期、花后20d、成熟期测量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LAI)。测定方法为:每小区取3~5株,叶面积采用长宽系数法,即:叶面积=0.75×长×宽。

产量和产量的构成要素主要于成熟期测定穗长、穗粗、有效穗数、穗粒数、秃尖长、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影响种植密度越大,单株叶面积越小,种植密度过大会明显抑制叶片生长。叶片的长度和宽度较小,叶面积减小,从而影响整个植株的光合潜力,最终影响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表1):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吐丝期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LAI总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密度处理,在吐丝期前随着密度增加LAI增大,吐丝期后随着密度增加LAI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登海618花后20d和成熟期LAI最大的密度处理均为T4,LAI表现趋势分别为: T4>T5>T6>T3>T2>T1和T4>T5>T3>T6>T2>T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很大,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中上肥力地块,登海618在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条件下,子粒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子粒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登海618在6.00万~8.2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明显提高。种植密度超过8.25万株/hm2时,产量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在密度为8.25万株/hm2条件下,子粒产量最高为13524kg/hm2,分别比6.00万株/hm2、6.75万株/hm2、7.50万株/hm2、9.00万株/hm2、9.7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高18.6%、12.0%、6.0%、6.1%、7.9%,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来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秃尖长则随密度增加呈变长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8.25万株/hm2时,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降幅较大,说明密度过大,群体和个体矛盾加剧,严重不协调,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严重,密度的增加效应远不能补偿单株生产能力的降低。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合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玉米群体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能够保证光热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及产量的形成。本研究表明,在整个生育期中,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先升后降,吐丝期达到高峰,花后至成熟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的种植密度降幅不同,密度为8.25万株/hm2条件下的降幅最小,维持在4.47、3.67水平,延长了有效的光合时间,减少了光能损失,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源基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某一密度条件时,产量逐渐降低。玉米产量的构成受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等因素共同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秃尖长、空秆率也随之增加,导致植株个体产量降低。由此可见,每个品种都有一个适宜的种植密度,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1] 赵久然,王荣焕.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玉米科学,2008,16(4):5-7

[2] 胡小平,薛永祥.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快速测定.玉米科学,1993,1(3):77-78

[3] 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等.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玉米科学,2011,19(1):109-111

[4] 冯尚宗,王世伟,彭美祥,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江西农业学报,2015,27(3):1-5

[5] 唐保军,丁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中国种业,2008(10):35-37

2016-05-19)

猜你喜欢

登海吐丝穗长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小蚕儿吐丝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2015年咀头乡白尧村全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