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的祭奠

2016-10-14吴若桐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烧纸知行合一逝者

吴若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41-01

关于清明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提到:“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为祖先扫墓是最为传统的祭奠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也有相关描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烘托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本应是一个缅怀已故之人的庄严节日。可是根据报道,前段时间在我国江西省等地出现了一些贩卖“个性”纸制祭品的商家——仿真钞票、别墅、宝马汽车、笔记本电脑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一现象在清明节日里的肃穆氛围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犹如一出滑稽的闹剧。对此现象,众人各执己见,有人捧腹大笑,有人嗤之以鼻……

虽然如今大部分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去世很有可能只是生理上的死亡,并没证据表明存在许多平民百姓们口中所谓的“天堂”与“地狱”之说。但千百年来,限于对世界认识水平的限制,同时受各地宗教、习俗等的影响,真神安拉,上帝耶稣,佛祖菩萨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死后是否仍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两千年前,孔夫子都在其天命观中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即便是现代,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给我们以有力的支撑,科技发展仍然不能给出令所有人可以接受的答案,我认为,对此问题也无需深究。但可以明确的是,每一个认为逝者还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的人,都有种希望故人还未离去的美好期愿。对于这种期愿,我们应该表示理解。更进一步,他们同样也希望已故的亲人朋友能够在他们自己的美好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衣食无忧。这是一种爱,一种发自内心的哀思的深情寄托。毋容置疑,这种做法是真诚理性的。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思念之深、之切、之真。从这个角度来看,难道我们不应该怀着一颗包容心去看待烧“个性”祭品的这一现象吗?

然而话又说回来,虽然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烧纸祭祖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但是,祭奠者也须铭记,清明节并非单纯为了烧纸,而烧纸这一行为仅仅是对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仪式”。祭奠者希望通过通过“火”这一明灭迷幻的事物来使尚在人与已逝人形成精神上的沟通,搭建起一座从“有”到“无”的桥梁,从而寄托祭者的哀思。是的,通过烧纸这一仪式,抒发“寄托哀思,缅怀故人”的内心。但若烧纸人的心态变成“烧宝马真有趣啊!我也要给我爷爷烧这个!对了,他是哪年因为什么走的来着?哎,想那么多干什么,我烧完宝马还要烧别墅呢!”这样的话,烧纸祭奠便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虚伪行为,脱离了精神内核,没有表达出发自内心的对于逝者的哀思,清明节便失去了其原始的淳朴的价值。还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命运都依赖于因果,奉信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烧纸祭奠会种善因,结善果,期望果上生因,因上又生果。但其实形式无论作何选择,只要发自内心深处的念头是好的,那么选择什么就都是好因果,所以,祭奠者最重要的是端正心态,不忘初心,方得祭奠之始终。

正本清源,清明节只是一个追思逝者的时机,每个人采用什么方式是自己的事情,正如并不是所有的绝世高手都必须完全按照武林秘籍学习,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只要祭奠的内心坚定,那么究竟只是默哀还是烧不可胜数的宝马别墅,于逝者来说并无不同,只要传达了自己的“心意”,让心中尚在的逝者“心领”就好。

情不深不生婆娑,愁不浓不上西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祭奠的本源,驻哀思于心,烧与不烧,烧了什么,寄哀思于形,抱诚守真,只有四字——“知行合一”。

(上接第339页)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对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古诗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而精彩。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用准,该用时才用,再用多媒体进行诗歌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时,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否责教学就成了演电影,老师成了放映员。

(上接第340页)有意地以小组进行命名,而不点某学生的姓名,在肯定时,肯定的是一个小组而非某个学生;在表扬时,表扬的是整个小组,而不是某个个人。例如:你们小组真棒,回答地真精彩!在需要补充时,也要以小组为单位。例:你们还有补充吗?你们小组还有意见吗?在奖罚时,也以小组为单位,使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共进退。

总之,学生若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巧用,妙用,善用,活用电教媒体,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生动形象,更添活力,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烧纸知行合一逝者
逝者师友二题
烧纸变钱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纸钱炉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烧纸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