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精心做“减法”,效率无形变“乘方”

2016-10-14张欣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减法评价语文

张欣

摘 要:在教学中应当做到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给学生自主的实际空间、课内课外,师生共联——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激活思维,发展能力——以探究激发学习主动性。在解决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上,力求通过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建立评价人物的正确意识,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有方向、有抓手。本文结合实际,对上述内容展开阐述。

关键词:评价;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56-0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语文课堂关注阅读教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却依然很难改变“高耗低效”的现状,课堂上唯恐讲解训练不够,可往往到学业评价时,失分最多的还是阅读部分。到底是我们的教学缺失了什么?怎样改变“课堂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评价”两张皮的现象?

阅读五大领域的能力——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中究竟注重培养了什么?只有教学中切实地围绕这些能力点展开教与学活动,学生也才能在这些能力上有提升。

二、问题的研究

1、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给学生自主的实际空间

改变以往教师先进行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再进行阅读教学的模式,而是教师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要达到的学业能力,结合教材出自测题;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完成题目,反映出自主学习中能解决的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定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把这些真实的学生情况作为进一步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习的前提。

比如我们在讲授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前,在文本解读基础上按照阅读能力的要求除了阅读理解自测题,在学生完成基础上,发现他们阅读理解方面的难点。

这样的过程真正体现了解学情,以学定教,给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遵循学生个体本身的认知规律,培养他们运用已知,达到最近发展区,进而把未知化为已知的建构学习过程。

2、课内课外,师生共联——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注意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真正的的合作不仅仅是课堂上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外延都是很广泛的。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在课下自由结合成合作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还可以自主设计展示的方式,这样的合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延伸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增大合作学习的灵活性,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3、激活思维,发展能力——以探究激发学习主动性

形成了以下学习模式:针对阅读——研读教材,学情调研——依据学情,设计教学——互动反馈,提升能力

共同研读,拓展视野——细化比较,加深认识——回归文本,建立联系

针对写作——从学生习作中发现问题——从文本中找到习作支撑点——深入研读体会——指导学生自己的习作

具体课例:

一、策略设计依据

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我们进行了课文的文本解读以及主观的学情分析,并结合学生阅读习题反馈做了客观学情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的五大领域中突出的难点是“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难以对文本的重点句做出恰当的解释,尤其是难以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人物。

二、策略剖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1、从审题进入,整体感知文本——浅表层次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人物语言为题的理解,抓住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做浅表层次的铺垫。

2、以重点句为轴,环环推进——中心层次

(1)确定轴心:目的是引导学生找到重点句,并循着重点句,凭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初步理解它。此时的理解还是肤浅不深入的,要想深刻地理解重点句内涵,就要深入研读文本,从而展开以此为轴心的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2)逐层探究,环环提升。评价母亲:设计意图:母亲对巴迪的鼓励关爱显而易见,是学生容易理解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互动中了解“这是怎样一位母亲”,感悟评价人物要“有理有据”。这为对父亲作出合理评价奠定了方法基础。

评价父亲:此环节抓住父亲对巴迪的三次评价,环环生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本情感的体验,提升“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的能力。①抓表现评价父亲②品语言评价父亲③前后对比,评价父亲

此时,一位外表严厉、内心火热;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用心良苦的父亲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3、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做出解释——延伸层次。

这个教学流程体现的教学策略是“重点突破”。突破一:以重点句为轴心串联文本,突破对课文情感的体悟;突破之二:以重点句为轴心感受人物形象,突破人物评价;突破之三:以重点句为轴心深入理解文本,突破形成解释。

至此,我们在解决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力求通过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建立评价人物的正确意识,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模式:首先,明确评价人物要有理有据,立出自己的观点,并要找到相关的依据;从文本中寻求依据,可以抓住人物的表现去评价,可以利用文本的前后对比去评价,可以在感受文本情感的综合体验中进行评价。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抓手,不再茫然无从,雾里看花。

参考文献:

[1] 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71-73.

[2] 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207.

[3] 范佳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03)64-66.

[4] 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09)28.

[5] 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189.

[6] 潘丽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

猜你喜欢

减法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