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2016-10-14钱亚丽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蟋蟀空间作业

钱亚丽

摘 要: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多元探究,巧妙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呼唤。我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已经知道学生思维、实践的自主性、主体性和重要性,那就让我们把这种认识坚定不移地落实于实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去,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自主空间。

关键词:自主空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83-02

一、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嘱咐》时,我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中谁嘱咐谁?(2)嘱咐的内容是什么?(3)分别是怎样嘱咐的?然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人们为什么要送总理?(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沉痛? (3)少先队员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如果现在的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的理解就更深刻,也易于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了。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给予学生评价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主体”地位就能凸显。

1、凸显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第九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特级教师孙双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凸显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凸显自主的意识

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有自我的意识,自己的见解。他们常常会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更能达到学生自我开发、自我创造的最终目的。

三、给予学生设计的空间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干脆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而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如有位老师在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切实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照搬,无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恰恰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如学习完《葛洲坝工地夜景》后,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了解本镇工地建设,写出工地建设景象,并描绘出未来灿烂的前景。

我想:课堂教学中若能注重学生自主质疑,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我实践。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猜你喜欢

蟋蟀空间作业
贪玩的蟋蟀
创享空间
蟋蟀的小屋
蟋蟀的自述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