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山词》中的梦意象内涵浅说

2016-10-13徐帆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7期

徐帆

摘要:晏几道的《小山词》以“浓挚深婉、清壮顿挫”的词风冠盖一时,词中梦意象所占比重尤为可观。以《小山词》这部词作为立足点,并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具体词作,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词中的梦意象具体内涵进行探析,从而对晏几道其人及其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晏几道; 梦意象; 《小山词》

晏几道(1030年—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主要著作是《小山词》。他的小令词揉合了晏殊词的典雅富贵与柳永词的旖旎流俗的特性,以登峰造极的姿态传世至今。

陈廷焯曾说:“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 出元献、文忠之右, 然不免思涉于邪, 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 则一时独步”,黄庭坚更是夸小山词“清壮顿挫, 能动摇人心”,北宋学者王灼在《碧鸡漫志》里也不禁赞叹:“叔原如王、谢家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晏几道词之清丽绝妙可谓叫人倾倒之至,纵观其词,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词中不乏绚丽缤纷、斑斓幻美的梦意象。词人编织的梦有“春梦”、“短梦”、“残梦”、“高唐梦”、“桃源梦”等。如此数目可观而且曲折绮丽的梦,构成了《小山词》抒情的意象载体,这些“梦”意象是他个性化的表现存在形态,也是他表现情感体验的方式。

《小山词》今存260首,其中含有“梦”字的词有54首,“梦”字出现59次。《小山词》中梦意象描写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秀气胜韵,得之天然”。这不免让人升起对其梦意象具体情感内涵研究的念头。

一、沉于幻梦 逃避现实

晏几道的生平,难离“跌宕起伏”四字,生于太平盛世的他贵为宰相晏殊暮子,每日锦衣玉食,酒宴歌舞。但随着其父西去,家道日益中落,而晏几道生性高傲,不慕势利,生活亦落魄到窘困潦倒的地步,个性孤介的晏几道只能凭借虚幻的梦来逃避现实的愁苦或构建一个美好的梦境。

如词作《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在词中直接的表达了其对虚名的不屑之情,坚持不负本心,而他期望的是沉醉于梦乡,沉醉于“无愁无恨之处”。他深知梦境是虚幻的,可他仍愿沉醉于梦乡,借此来逃避现实。

又如《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词人写了在一次春夜宴会上与歌女的情事。离别后,词人借助于梦悠然的踏着杨花去寻找恋人。词人通过梦来构建一个美好的情景,通过梦来实现心中的渴求。

二、追忆往昔 魂牵过往

晏几道词中的梦意象在数量上颇为可观,词多表现为对往昔情景的描绘和追忆,大多是借由梦境进行强烈的今昔对比来表达其对过往的魂牵梦萦之思绪。在《小山词》中,空灵虚幻的梦被晏几道具现化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情感画影。

如其名篇《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词的上片追忆往昔酒宴上的初次相见,双方互生爱慕一见钟情,只是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天下又怎么会有不散的宴席。离别之后相思无穷,唯能在梦中次次与伊相逢,乃至今宵真正重逢相见,却又怀疑自己仍在做梦,唯恐此番惊喜转眼成空。全词在时光交错中娓娓道来,真情实感犹如天成,小山的笔锋更是空灵幽幻,将旧逢、别后和重晤之场景描绘的活龙活现,怪不得陈廷焯褒扬此词道:“自有艳词, 更不得不让伊独步”,想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再如其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是首梦醒后追忆往昔恋人的词作。上片直接点题,梦后酒醒,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唯有帘幕低垂与之寂寥相伴,寂静的深夜,诗人更感到孤独,“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写作者回忆往事,由此句可知下面两句的寂寞景象已是去年往事,春愁也不只是今年才有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即是写去年春天伤别情景。下阙作者回忆,初见小苹的情景遁入梦境,彼时小苹身着绣有两重心字的春衫薄罗,“两重心字”暗示两人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羞涩的小苹唯能借琵琶之声转述爱慕之意,弹者乐中含情脉脉,听者沉醉难以自拔,如此画面幻美如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两句由美好回忆又跌落回现实。皓月当头,使他又联想到当年同是这轮明月,曾照小苹归去,而今明月依然在,而小苹却不知流落何方,因此生发出无穷的悲哀。全词凄美寂寥,对偶工巧,措辞精妙,情思绵绵,堪称绝唱。也许作为一个情深意重的词人,晏几道唯有将所有情思追忆付诸于词,才能换得片刻安宁,尽管这份回忆让人感到痛苦,但同样也让人感觉幸福。

晏几道的词中朦胧的意境和绵绵情思,在其笔下被描述得相得益彰,现实中的凄苦以及与梦里佳人的重逢场面亦被晏几道描绘得淋漓尽致,这般将往昔美好和旧日情思无限止赋予梦境的行径,着实让人潸然泪下,或许唯有在梦里他方能找到那份久违的慰藉,或许也正是这份自欺欺人的慰藉,才让晏几道不惜辞章编织出一幕幕极尽迷醉而幻美的魂梦之作。

三、梦中含情 慰藉心灵

《小山词》中的某些梦意象是晏几道通过情化了的梦,对自身内在情思的升华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慰藉。

如《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这首词是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作者把思念小莲之情题于纸笺,却无人传递,只能带着沉痛的思念选择“归来独卧”,最终在酩酊大醉的梦里与小莲相逢了。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相逢”恰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真的期盼,作者带着浓浓的情思醉酒归来,把思绪寄于梦中,以解相思之苦,宽慰了自己相思不得见的无奈落寞之情。此番久别生思、由思成梦的情思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惊叹词人的妙笔生花。

又如《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这首词以梦入境,作者渴望自己在梦中能与离人相遇,然而作者“行尽江南”却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本来就让作者难受,醒来后更加怅然,作者又想通过寄尺素的方式来“尽此情”然而却未能如愿,最终作者选择用音乐排遣情绪,然而由于作者愁思深重,听到的秦筝也是断肠之音。作者的梦境都是自己心灵深处的反映,充满了感情,以至于醒来也无法自拔,使读者都能感受到那无奈的惆怅和忧伤,有时还伴随着淡淡的心痛。

四、设喻寄情 传达思绪

在晏几道的梦词中,他运用鲜明生活的喻体形象,运用各种明喻、隐喻手法,把自己在梦里的所思所感一丝一毫的剖析开来,让读者去体会作者的厚重情思。

例如《少年游》:“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於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以流水喻诀别,接下来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明知对方浅情薄意,言语无定似行云、一去杳无信息,也不加恨。因为他知道终会“犹到梦魂中”,这是暗用楚王与神女的典故,指仍可在梦中相会。下片则峰回路转,从流水行云引申到人情之薄,流水行云本是无情之物,可它们或终能相逢,或终可相会梦中,而人意之薄却甚于云水,佳会更是难重,于是词人不由细想过往最断肠的时候,好像也不及今时今昔。词人的沉痛情思不言而喻,厚重深沉的感情,读来着实荡气回肠。

再如《更漏子》:“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上片看似只字片语,却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春色景画:寂寥幽静的深院中,柳丝绵长,桃叶点点,天边的红日这般淡薄,草木间的轻烟袅袅,连远处的流莺也只能鸣啼两三声。景色看似美好,却暗藏怨意。过片三句,含蓄婉转,词浅情深,笔触转向室内:闺房中的佳人肤如白雪暗藏幽香,脸上的浅红色妆晕也日渐淡少,却将那枕头上盘卧的花儿衬得更加美好,这三句韵味悠长,立意深远。然而闺中的美人却情愁深深,她起床后不愿梳妆却细细回忆残梦,幽怨尽不言之中。那么美人究竟做的什么春梦呢?作者在词中没有透漏,词人只说佳人愁绪凝重,而且“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寻思残梦”,残梦中的情景,词人虽未一一道破,但却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词娓娓道来,以春色开篇,以残梦收笔,意蕴隽永,设喻巧妙,意境凄美浪漫传神。

纵观《小山词》中的梦意象,不仅数量极多,而且着实绚丽多姿。每一个梦意象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缩影,跌宕起伏的生平,丰富精彩的生活经历,集注成为作者心中精彩的情感积淀,借由“秀气胜韵, 得之天然”的笔锋,将自身的愁情、愁绪直言不讳地付诸于词,并且通过梦这个意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丝一毫地剖析开来,汇成不同类型的梦意象体现,使读者可以对其情思一览无余,心中震撼更难以言语概之,最终也使雅俗并兼的宋词登上大雅之堂。

注释: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0.

黄庭坚.《小山集序》[M].四部丛刊,1929:163.

王灼.《碧鸡漫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7.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36.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6.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1.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2.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7.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5.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7.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2.

参考文献: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黄庭坚.小山集序[M].四部丛刊,1929.

[3]王灼.碧鸡漫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