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及应用

2016-10-13王书琦谢雅秋

关键词:三河古镇城镇化

王书琦,谢雅秋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及应用

王书琦,谢雅秋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以安徽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相容度评价方法,在评定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的匹配特质的基础上,对旅游型村镇的乡村景观在发生游憩活动时“景观——行为”相容或冲突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相容——冲突”矩阵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提出三河古镇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并构建出根据乡村景观行为相容度的评价结果对景观类型和游憩行为进行定位分析,从而优化乡村景观形象和游憩行为布局的景观格局优化流程。

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新型城镇化;三河镇乡村景观;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承载了人们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情感需求,使之具有了寄托乡愁的功能属性。乡村景观对营造村镇格局、塑造乡镇特色以及维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当人们提起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景观时,“千村一面”“景观格局破坏”这样的词语常会被提及[1]。为了实现“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保留各地区原有的历史文化习俗,体现区域差异性,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底蕴优美田园风光的美丽乡镇,探索出既符合发展规律又保留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协调乡村发展行为与乡村景观之间的关系,使之保留住自然层面的山水和人文层面的乡愁同时又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乡村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议题[2]。

乡村景观由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叠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记录着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并直接反应了现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我国乡村景观具有乡土性、地域性、生产性、系统性、宜人性、文化性[3]。这些属性使得乡村景观具有多元功能及价值,并且在城镇化进程中,使不同类型景观村镇的景观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游憩行为的开展,对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旅游型村镇在生态环境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会直接从乡村景观上反映出来。适度的游憩活动会促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而超出环境容量的旅游行为会对乡村景观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4]。

安徽省三河古镇距合肥市仅40 km,在大城市周边环城游憩带60 km范围内,具有交通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古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历史街区价值甚高;区内冲圩相间、河网密布,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乡村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此三河古镇将自身定位为旅游型乡镇,立足于此功能定位,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5A级旅游区。由此可见,三河古镇是典型的既具有高价值的乡村景观资源又存在大量游憩行为的乡镇,特此选为研究的实证对象。通过运用景观相容度评价法,对游憩行为与乡村景观的相容度进行评价,分析乡村景观优化策略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生态对策,达到协调平衡发展实现“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目标。

1 研究方法

景观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容量特性。因此,在环境容量限度内的行为具有相容性,而超过环境容量的行为会破坏环境平衡使景观退化。并且由于不同景观之间的差异使各类景观的环境容量各不相同,人类行为对景观的影响也会不同。景观相容度评价法就是利用这种特性,在分析景观与行为间的相容或冲突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容——冲突矩阵,评价不同行为对特定景观形成的行为响应影响程度。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利用评价结果,有目的和有效率的管理开发空间产业,促进开放空间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5]。

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是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环境特征、人地作用相互关系,从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价行为与景观的相容性,即游憩行为与乡村景观价值的匹配性、游憩行为对乡村景观环境的破坏性和游憩行为对乡村景观发展的建设性。

基于各类游憩行为对乡村景观可能性评估,对相容度判断矩阵中乡村景观类型与游憩行为类型间的相容度判断值进行设定,如表1。

表1判断值特征

以Bij为乡村景观与游憩行为相容度判断值、以Pj表示某一游憩行为在行为体系中的权重,游憩行为对某一景观类型的相容度为Ci,乡村景观与游憩行为的相容度为C,游憩行为体系中游憩行为的数量为J,则评价模型为[6]

根据三河古镇现状,对古镇内乡村景观的类型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实际旅游活动发生情况,粗略统计镇内主要的游憩行为,构建游憩行为体系。判断游憩行为对景观类型的匹配程度,统计判断值后运用评价模型公式计算其相容度。

2 三河古镇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

2.1三河古镇乡村景观特点

三河古镇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东濒巢湖,距合肥40 km,面积72 km2,总人口7.5万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62+2”方案中62个试点镇之一,区位关系如图1所示。并且三河古镇还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目前三河古镇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本文案例研究范围大致与三河古镇景区的范围一致[7],面积约2.9 km2。

三河古镇的乡村景观特色,一为“水”,二为“古”。“水”是指三河古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表水丰富,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水网密布,因而三河古镇也被誉为皖中“江南水乡”。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冲圩相间,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田园风光优美,河湾娟秀,水产养殖发达。“古”是指三河古镇的文化环境特征:基于纵横交错的河道,形成了以“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民居、古茶楼、古戏台、古城墙”等为代表的江淮地区独特的“八古”景观。古镇以晚晴地主庄园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和历史街区,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江淮农耕文化和民居特色。自然与人文环境相互叠加,镇内五里长街,河环水绕;镇外河网丛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乡村景观。

图1 三河古镇区位关系

2.2三河镇景观行为相容度评价

景观与行为相容度主要从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匹配程度以及行为对景观的破坏性和建设性三方面来评价[8]。主要的评价依据如下表2。

表2 景观行为相容度评价标准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规划资料,按照游憩功能与作用将三河镇乡村景观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滨河景观、古建文化景观、传统民居景观、商业娱乐景观、生态农业度假景观、服务接待景观6个景观类型。如图2所示。

图2 三河古镇景观类型示意图

另外根据对三河镇现有游憩行为的调查,可将游憩行为分为8类,即观光、休憩、水上活动、商业零售、棋牌活动、游乐活动、民俗体验、摄影采风。依据8种游憩行为构建游憩行为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向从事景观设计和旅游规划的专家及硕士研究生30人(其中专家6人,硕士研究生24人)进行咨询调查,对游憩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各指标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出各行为在游憩行为体系中的权重。利用yaahp软件对游憩行为体系的权重进行计算,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游憩行为体系权重见表3。

根据三河镇实际情况,依据相容度判断标准,建立相容度判断矩阵。通过相容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出游憩行为对每类景观的相容程度,见表4。

通过对表4中各级别判断值占判断总数的比例进行统计,可以反应出三河镇游憩行为对乡村景观的相容度分布情况,完全相容的为12.50%,相容性较强的占31.25%,中等相容的占16.67%,弱相容的占14.58%,几乎不相容的占6.25%,完全不相容的占18.75%,如图3所示。

表3 游憩行为体系权重

另外,根据相容度评价模型公式计算出的三河镇游憩行为对滨河景观的相容度为0.050,对古建文化景观的相容度为0.034,对传统民居景观的相容度为0.066,对商业娱乐景观的相容度为0.058,对生态农业度假景观的相容度为0.091,对服务接待景观的相容度为0.104。每类乡村景观空间中可能存在着多种游憩行为,游憩行为对该类景观的相容程度反映了行为结构与景观生态之间的关系。由表4中的评价结果可知,在三河镇区域内,服务接待景观、生态农业度假景观与游憩行为的相容性相对较好。而滨河景观和古建文化景观对游憩行为的相容性表现相对较差。

表4 三河镇景观行为相容性评价表

图3 三河古镇乡村景观与游憩行为的相容度分布

2.3三河古镇乡村景观分析与优化策略

根据三河古镇景观行为相容性评价的结果,当乡村旅游活动发生时,三河古镇乡村景观类型中的服务接待景观、生态农业度假景观较之滨河景观、商业娱乐景观和古建文化景观的相容性表现较好。结合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匹配程度的评价标准以及三河古镇景区规划布局,对游憩行为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可知:

由于三河古镇的服务接待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三河古镇景区旅游入口接待区域,其建设目的也是为三河古镇发展旅游业提供服务和支持,服务接待设施的集中布局不仅能够提高景观的可达性,还有利于景观遗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建设,因而此类景观行为相容性较佳。

生态农业景观主要分布于丰乐河以南、杭埠河以西的生态农业度假区域,主要以农业观光体验和农家乐的形式表现,景观类型具有生产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景观环境的保持和改善,因此该类景观行为相容度也较好。

商业娱乐景观主要分布于三河镇入口接待区域和传统历史街区,以三河特产的经营以及餐饮娱乐设施为主,其经济盈利性和游客接待容量的阈值,决定其可能导致生态质量的下降和景观类型的退化,因此该类型景观的相容性较低。

滨河景观主要是指在小南河沿岸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镇风貌,也是三河镇“乡愁”文化景观的核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文化价值。滨河景观中水资源的环境容量特性导致其环境承载力欠佳,因此滨河景观在游憩行为中相对较为脆弱。

古建文化景观是指留存在三河镇区域内的历史建筑遗迹,由于其修建年代久远和维护困难等因素导致该类景观在发生游憩行为的过程中也较容易遭受到破坏。

针对以上分析,三河镇乡村景观的优化策略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为了保持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服务接待景观的建设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集中规划建设,突出三河镇“皖中水乡”的地方风格和地域特色,延续江淮地区风格和地域符号。

(2)生态农业景观应与乡村生态旅游经济相结合,改善传统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现代农业景观,发展农业观光、瓜果采摘、水产垂钓、农家乐等休闲景观形态,实现乡村景观“看得见山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9]。

(3)游憩行为必然会对乡镇景观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对村落原有系统的破坏,符合低碳原则,集中布局服务接待景观和商业娱乐景观,树立符合三河特色的景观建设标准,避免大拆大建,同时限制村民肆意增加新构筑物,[9]以延续承载乡愁的景观格局。

(4)对于历史文化景观和滨河景观,要保留和挖掘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符合,对名人故居等古建景观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采用传统工艺和特色材料,对历史古建景观进行适当修葺,以维持其原有的古朴外观和特色风貌[10]。

3 总结

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适应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趋势,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科学编制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村镇体系规划科学性和保护乡村原真性的要求[7]。景观相容度评价能够在行为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上,对每一种景观类型所能够接受的乡村行为进行判断选择,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进行乡村景观优化和旅游规划时,可根据乡村景观行为相容度的评价结果,即游憩行为与景观的匹配程度,对景观类型和游憩行为进行定位,从而提升级乡村景观形象、优化游憩行为布局,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优化流程如图4。

图4 乡村旅游与景观格局的优化流程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能够促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良好的乡村景观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而乡村旅游的生态良性发展又能够促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可见乡村景观与旅游发展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使二者协调发展,通过景观相容度评价,对乡村景观与行为进行优化配置,避免盲目的乡村美化运动,

消除“千村一面”的景观诟病,摆脱传统城镇化的窠臼,从而达到有效评价管理乡村景观和游憩行为的效果,实现“留住乡愁、看见山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1] 张建华.关于乡村景观建设的若干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323-3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EB/OL][2016-01-03].http://www.gov.cn/zhengce/ 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3] 郭彦丹.基于景观功能评价的乡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4] 季翔.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布局模式——以金井镇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5]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4-72.

[6] 王云才.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评价及持续利用[J].地理学报,2005,7(4):645-655.

[7] 三河镇人民政府.三河概括[EB/OL][2016-01-03]. http://www.guzhensanhe.com/gov/web_list.php?pidⅠd= 36&ContentPage=0.

[8] 胡磊.湖南烈士公园游憩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 孙朋朋.旅游型新农村景观开发与保护路径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J].经济研究导刊,2015 (7):249-250.

[10]唐长贞,孙杰.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古村落景观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 (31):11000-11001.

Compatibility analysis of country landscap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urbanization

WANG Shu-qi,XⅠE Ya-qiu

(College of Architecture&Ar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601,China)

After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advancing a new urbanization,and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s bound to affect the inheritance of rural landscape.This paper takes Sanhe Town as an example,using landscape 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method,based on assessment of the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valu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match,to analyze“Landscape-behavior”which is compatible or conflicting with tourism activities happened in the tourist towns of rural landscape,to establish a“compatibility-conflict”matrix evaluation model.The evaluation results presented can optimize the Sanhe town rural landscape to build a rural landscape of behavior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landscape and recreation conduct positioning analysis,thus optimiz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rural landscape image and recreation behavior layout.

rural landscape;compatibility evaluation;new urbanization;Sanhe rural landscape;rural tourism

TU986

A

1004-4329(2016)01-050-05

10.14096/j.cnki.cn34-1069/n/1004-4329(2016)01-050-05

2015-11-4

王书琦(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景观生态理论。

猜你喜欢

三河古镇城镇化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三河闸淹没式堰流水位流量关系初探
城镇化
入江水道三河闸工程2×100kN卷扬式启闭机更新设计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