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友善比聪明更重要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友善心

2016-10-13陈立军

湖南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善心明德清洁工

陈立军

友善比聪明更重要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友善心

陈立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表述中,有一个词是“友善”。友善作为中国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来,可见其重要性。

友善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但在现实社会里,友善似乎并不太为人所重视。

哈佛大学推广关爱(Making Caring Common)对美国学生的研究表明,大约80%的参与者父母更关注学生的成绩或开心与否,而不是他们是否友爱别人。如果把这个研究项目拿到中国做调查研究,估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很多人对知识、智慧、本领的担心甚至恐慌可能深有感受和体会,但对道德、爱心、善心等却不以为意,麻木不仁。殊不知,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离开了善心的智慧会使人变得邪恶,有德无才充其量是次品,可有才无德却是危险品啊!

善良不是天生的,需要父母老师对孩子(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那么,在学校里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友善心呢?

一、帮助树立“与人为善”的信念

一个人能不能把握好自己,能不能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价值观作何种引领。一个人滋生了与人为善的信念,才可能成为一个友善的人。

友善,不仅是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对内部心灵的一种关照。关爱自己,友爱他人,自可身心和谐,人我和睦。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个友善的人心胸会更宽广,心态会更积极,身心会更健康。要让孩子明白,做一个友善的人并不难,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是友善;给予身边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友善;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伸出一双手,也是友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与学业成绩相比,我们更在乎他是不是一个友善的人。因而对友善的人我们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从而帮助孩子树立“友善比聪明更重要”的信念,学会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懂得关心他人。

二、创造“行善”的机会和平台

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在身体力行中,学生才能对善良有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因而需要创造“行善”的机会和平台,让孩子练习如何体贴、关心他人。

1.日行一善,德养一生

“与人为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后,我们便可以着手在班级中践行之。以我所带的K351班为例,每学期我们会利用一个月时间——上学期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和下学期的十一月(感恩节)——开展“日行一善,德养一生”活动。全班每人每天记下每日善行,月中小结,月末分享总结,以养成“事虽善小而勇为”的习惯。

在此分享2016年3月K351班部分学生某一日的行善记录:

王瑾妮:在同学受伤的包了绷带的手上签了个字,祝他早日康复。

李莹:安慰了因考试不好而难过的向雨萱和宾佳玉,明明我也需要安慰。

谭舒翼:写完今天的善行记录表后,告诉自己善就在日积月累之中。

黄阳博:中午回寝室打开门窗,让寝室充满冬日的阳光。

郭欣媛:去超市买东西时看到奶奶喜欢吃的饼就给她买了一些。

吴涛:原谅了同学不经意的玩笑话。

这些善念善言善行,可圈可点可嘉可叹。长期坚持,相信友善的种子会扎根心灵,更相信这样的善心善行会被欣赏、被传递。

2.集体践行,明德亲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借助集体的力量,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除了倡导学生“日行一善”,每个学期,我们还可以组织集体性的服务社区、校园或他人的重大活动,或走访孤寡老人,或关注留守儿童,或走进社区,或深入校园生活,将对他人的关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016年3月文明节,在我的提议与班干部的组织下,K351全班同学行动起来,给学校的保安、清洁工、宿管老师、食堂的叔叔阿姨等写感恩卡,送去谢意。卫生委员被推荐给学校的清洁工送感恩卡片。下午问及感恩卡送达情况时,其他同学都高兴地说送到了,只有卫生委员支支吾吾,说还没来得及送,并说,这又不是100元钱,也许并不重要。真的不重要吗?我没有否定他的想法,只是说,只有送去后你才知道是不是很重要,请下午放学后送过去吧。卫生委员原本有些无奈,没想到却收获了大大的惊喜。他在学校的垃圾站旁找到了一位清洁工叔叔,当他将感恩卡送到清洁工叔叔手上时,清洁工叔叔十分激动,连连致谢,并掏出手机,一定要和卫生委员一起合个影,就在垃圾站旁边,以垃圾为背景照了个相。后来,这位清洁工叔叔将几十张感恩卡分发给了学校其他的清洁工,每一位清洁工都十分感动。有一位甚至特地找到学校教育处主任,激动地告诉她,她在许多学校工作过,只有明德中学有学生给她们送感恩卡,明德中学的学生素质真是太高了……班上学生得知后,内心更是无比感佩:我们一个小小的善举,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暖意,真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啊!

三、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师者以身作则,让孩子把握“善”的标准,使他们成为善良的人,成为拥有良好品格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总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尤其是他们尊重的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天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老师,你倡导学生做什么,首先你自己要做到什么。你想培养友善的学生,老师首先要成为友善的人。你要求学生尊老爱幼,老师自己就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要学生“日行一善”,老师自己也得“日行一善”,并和学生分享;你要学生下社区,送温暖,老师自己就不能袖手旁观,得和学生一起行动……这样,我们不仅让学生受到了友善教育,同时老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整个学校文明、友善的境界也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

猜你喜欢

善心明德清洁工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忙碌的清洁工
谢明德
名家谈教育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清洁工
环境清洁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聘任党明德同志为省政府参事的决定
疯狂的“善心汇”
善心汇一场败局已定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