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鲶鱼效应”在学生小组学习中的运用与反思

2016-10-12闫天庆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鲶鱼效应高效管理动力

闫天庆

摘 要: 为了让学生成长更快,各种各样的现代学生管理方法层出不穷,而如何激发学生潜力一直是一线教师管理学生的难点。作者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鲶鱼效应”结合地理教学,在学生中实施了新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探讨此方法在学生中如何运用、实施效果与反思。

关键词: 高效管理 动力 分层

一、 引言

随着国家新课改的深入贯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然而目前初中地理教育令人担忧,初中地理往往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一直被当做“副科”,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再加上部分地区初中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毕业,而是兼任地理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地理学习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许多地区并没有将初中地理加入中考行列,更是给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阻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习地理缺乏兴趣,地理成绩提高缓慢,地理课堂气氛沉闷。最终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压抑、被动、枯燥、填鸭式学习,失去活力。因此,当前初中地理学习迫切需要寻找突破口。

二、什么是“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符合人才管理运行机制。

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同样的,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显示已经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有少数管理者略微察觉这些现象,也不太留意。如企业气氛沉闷,缺乏压力,管理层安闲舒适,员工充满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无谓地浪费掉,企业慢慢失去生机。

这一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大型公司的人才管理,通过“空降”人才带动一个死气沉沉的团队,产生新的活力,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产生紧迫感。

三、“鲶鱼效应”与学生地理学习管理的有效结合

通过对“鲶鱼效应”的深入思考,笔者联想到地理小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稳定”的状态,只要每次保持此状态就知足了,没有上进心,没有动力,犹如沙丁鱼一般,失去活力与斗志。这种太过安逸的状态对学生是一种负面影响,使学生逐渐变得懒惰,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低,迷失自我,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当一个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达到稳定状态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班级氛围就会从“一团和气”变成“一团死气”,使集体整体效率下降。

这种安逸懈怠在好学生、中等学生和“差等生”身上都有所体现。首先,对于好学生,自己已经在班级前几名,容易满足,如果遇到一次考试失利或者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就会从此一蹶不振,把自己包裹起来,逐渐退步,最终失去学习动力,迷失自我,此时想建立自信心已经难上加难。其次,对于中等学生,踏实认真者居多,但是并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自己的付出与收获难以成正比,看着前边好学生总感觉遥不可及,后边的“差学生”则感觉自我状态良好,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低效的学习方法很难做出巨大转变,逐渐失去自信心,呈现出“半死不活”的状态,令老师和家长担忧。最后,对于“差等生”来说,前边的好学生达不到那种水平,再加成绩一直在班级靠后,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自控力比较差,容易滋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学生,对班级影响较大,如果对学生关心不到位,甚至会出现更多这样的学生。虽然并不是一个班里所有学生都有这种“懈怠”现象,却占了很大一部分,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明代作家冯梦龙曾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因此,对于学生的不断激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手段。针对学生这一摊“死水”,结合“鲶鱼效应”和学生实际情况做了如下措施:

第一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为三个大层次,六个小层次。为了确保划分水平的准确性,以多次大型考试的总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划分A1、A2、B1、B2、C1、C2六个层次。又将全班划分为八个大组,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每一个大组由六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构成,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大组水平更加均衡。

第二步,确定每一个水平层次的“鲶鱼”。企业管理中,“鲶鱼”一般是“空降”而来的,即来自于外部,“鲶鱼”能力较强,给整个团队带来紧迫感。而在学生管理中,不可能从其他班“空降”一条“鲶鱼”,所以只能在本层次中选择一条“鲶鱼”,此时就要做出选择。因为每个层次有8名学生,以A1为例,应该选择第几名(名次代表水平)学生作为“鲶鱼”呢?如果选择第四名对后边学生压力太大,选择第六名对前边学生冲击力太小,所以我认为选择第五名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将每一个水平层次的第五名学生作为本层次的“鲶鱼”。这样选择后也就是“木星组”的六名同学就是本班的“鲶鱼组”。

第三步,加强训练“鲶鱼”。在平时课堂管理、提问和课后作业中,对“鲶鱼”组的六名同学严格要求,而且让全班同学都知道,“鲶鱼”组的六名同学非常努力学习,毫不懈怠,给全班制造紧张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看到自己身后的那一条“鲶鱼”死死地盯着自己,若自己稍有懈怠,可能就会被赶上甚至超过。

第四步,奖罚分明,促使“鲶鱼效应”长期发展。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想让“鲶鱼效应”管理方式长期、有效、健康地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有趣、好玩,就必须让学生在短期内尝到“甜头”。那么,给学生适当奖励和惩罚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每一个水平组有一条“鲶鱼”和七条“沙丁鱼”,要想激起“鲶鱼”的胃口,就要给“鲶鱼”十足的奖励。首先,在平时作业、课堂管理和提问中,若“鲶鱼”犯错与其他学生相比,是双倍惩罚;同样的,若“鲶鱼”组学生得到表扬,获得奖励,也是双倍。其次,在每次大考(期中、期末)中,要将“鲶鱼”的单次成绩与七条“沙丁鱼”的单次成绩做对比:若“沙丁鱼”的成绩高于同一水平层次的“鲶鱼”的成绩送一次“免罚”,若高于更高水平层次的“鲶鱼”成绩送二次“免罚”,若低于同一水平层次的“鲶鱼”惩罚一次,若低于更低水平层次的“鲶鱼”,则惩罚两次;反过来,若“鲶鱼”的成绩高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沙丁鱼”,高出几名学生送几次免罚,若高于更高水平层次的“鲶鱼”则再送两次“免罚”奖励,若低于更低水平层次的“鲶鱼”则没有“免罚”奖励,并且惩罚四次。

第五步,完善机制,构建和谐竞争观。“鲶鱼”的刺激会给团队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团队中的成员快速成长,同时带来负面影响,若教师引导不当,会使“鲶鱼”与“沙丁鱼”形成对立面,造成人人自危、“闭关自学”的尴尬局面。所以,要想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既存在“比”、“赶”、“超”的斗士精神,又存在“学”、“帮”、“助”的侠士品质,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首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观念。人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长得更快;同时,每个人再强大也有自己的不足,如果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互惠互利,才能得到更快地发展。其次,要公平、公正地对待“鲶鱼”和“沙丁鱼”。不管是“鲶鱼”还是“沙丁鱼”,只要有进步,都应该大加赞扬,肯定他们的努力,也是一个相互制造压力的过程。再次,对“鲶鱼”和“沙丁鱼”要足够关心,留意观察他们的表现。可适当对部分“鲶鱼”和“沙丁鱼”进行角色互换,找准他们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投入到学习中。

四、“鲶鱼效应”在学生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通过访谈方式,每个班抽取五名学生,共9个班45名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和访谈,做出统计。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有:

1.你觉得“鲶鱼效应”这种管理方式有趣吗?

2.你认为“鲶鱼效应”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3.你最近一次考试超过你们组的“鲶鱼”了吗?

4.你是什么“鱼”,有压力吗?

5.你希望下学期还继续这种“鲶鱼效应”管理方式吗?

6.你觉得奖励和惩罚公平吗?

7.你想获得“免罚”吗?

8.你还想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9.你觉得惩罚的方式有趣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10.你喜欢做“沙丁鱼”还是“鲶鱼”?

在对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非常有趣,下一学期还想继续实行这种方法。(2)不管是“沙丁鱼”还是“鲶鱼”,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有压力,但是并不大。(3)奖励和惩罚方式过于单一,刚开始很兴奋,后期觉得“没意思”。

五、“鲶鱼效应”在学生管理中该如何改进

无论是优秀的班级还是散漫的班级,时间久了,一个水平层次的学生由于互相熟悉,学生之间在学习中就会缺乏活力与竞争意识,从而产生惰性。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尊严,自我实现的内心满足。对于学生而言,其努力学习的目的不再是给同学、家长和老师看,而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当把“鲶鱼”放到一个团队里面的时候,那些已经变得有点懒散但是成绩较优异的学生迫于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和对尊严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学习,以免被“鲶鱼”在成绩上超过自己。否则,自己的颜面就无处存放了。而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刚刚能满足自我的学生,“鲶鱼”的进入将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不仅被同层次“鲶鱼”超过,甚至被比自己更低层次的“鲶鱼”超过而压力倍增。此方法尤其对后进生影响更大,可以对他们的要求适度放低,以免在全班同一个标准尺度下,这些学生失去自信心。

针对学生访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心理情况,可以对此方法做出以下改进:(1)增加对比次数,将以前的期中、期末两次对比改为一个单元学习完,对比一次。(2)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奖励和惩罚方式进行多样化、有趣化。(3)加强对“鲶鱼”的管理,刺激全班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4)对于“鲶鱼”学生要在一定时间内更换,增加“鲶鱼”的新鲜感。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致力于高效课堂研究,尤其学生管理模式层出不穷,让很多刚入职的教师眼花缭乱。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思考更多的是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不断反思、改进、创新,寻找适合于本校学生的管理模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鲶鱼效应高效管理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我国LNG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鲶鱼效应”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什么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
动力船
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研究
京东方引发的“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