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应对方式浅析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2016-10-11陈奇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单亲家庭中职学生

陈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传统观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其中传统的婚姻家庭观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由此,导致我国离婚率骤然上升。而伴随这离婚率的升高以及其他意外因素,单亲家庭子女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加之中职学生本就是处于青春期的特殊群体,因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应对方式的研究,以期得到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单亲家庭;中职学生;应对方式

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应对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意味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采取某种适当的手段或方式,采取某种行动来出来与对付自己所面临的挫折事件或挫折情境。 而应对方式是个体对挫折和压力所采取的手段和行为方式。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因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而形成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近年来.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加上不断增多的意外事故及疾病等因素,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加。不论是父母离异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单亲家庭,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子女而言都是极其严重的打击,极其容易对子女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加之外界环境中来自他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伤害,也导致他们无法从外界获得必要的支持与帮助,逐渐形成了消极的应对方式,使得单亲家庭子女极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通过抽烟、酗酒、沉迷网络等等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并且通过一定的迥异表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期获得来自他人的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应对方式研究调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在面对应激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类型,并通过对比前人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不同点,进一步通过深入访谈分析形成该种应对方式的原因,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单亲家庭子女所在的深层次心理问题,以便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本次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结合作者的观点,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证研究

1.应对方式对象及方法

(1)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肖计划编制,共由62个问题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测查受试者对应激事件的应对策略能力,计算各因素的得分,主要统计指标为6个分量表的均分。每一个分量表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

(2)方法。在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全校61个单亲家庭学生中随机选取30个学生组成实验组,其中男23名,女7名,平均年龄17.43±1.89。另从其他完整家庭学生中选取30个学生组成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2名,平均年龄16.56±2.00。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放问卷,并由主试用统一指导语加以指导,对于不理解的条目或句子,主试在做具体指导时,不做任何启示性的暗示,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学生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60份问卷,无无效问卷。

(3)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6个分量表得分,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表1 两组应对方式得分比较( ±s,分)

组别 解决问题 合理化 求助 自责 幻想 退避

实验组 0.69±0.26 0.47±0.23 4.93±2.62 0.62±0.24 0.85±0.30 0.78±0.33

对照组 0.71±0.27 0.33±0.27 6.44±3.13 0.38±0.27 0.38±0.23 0.39±0.31

△P<0.05

由表1可知,两组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方面因子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求助”这一因子的评分上,实验组得分略低于对照组。说明单亲家庭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比完整家庭子女更常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一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在以往对于中学生单亲家庭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初中生在“发泄”、 “幻想”、“忍耐”三种应对方式上存在家庭类型的差异 ,单亲家庭初中生“发泄”、“幻想”应对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初中生。与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同点,即在 “自责”与“退避”因子上的存在差异。因此作者通过深入访谈,以追究其中的差异,并深入分析其原因。

二、深入访谈

1.访谈过程。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属于特殊的群体,难以找到大量的样本加以更深入的分析,因此,研究决定采用事后追踪访谈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深入了解,以期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出现“自责”、“幻想”和“退避”等应对方式的原因。在调查结束后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采用私下逐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问题包括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如父母离异或其他意外),以及通过包括家庭环境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结合一起的十个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进行。理论假设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其特殊性,使得他们在家庭中容易隐藏自己内心的波动以及所遇到的挫折。所以从根本上导致他们遇到问题时无法寻找到有力的支持,逐渐形成了消极的应对方式。

本次共访谈15人,逐一进行,年龄在17—21岁之间,男生3人,女生12人。其中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单亲的为12人,其他意外因素导致单亲的3人,随父型单亲家庭的6人,随母型单亲家庭的9人,属于独生子女的10人,非独生子女的5人。

整个访谈过程比较顺利,获得较完整地资料。

(1)单亲原因表现不同 大部分单亲家庭都表现出对于缺失了父爱(或母爱)的不适,明显表现出对于完整家庭的羡慕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其中,父母离异导致单亲的学生部分表现出对于家庭的不满或者对于父母的不满,导致其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沟通。容易隐藏自己内心的波动或遇到的困难。而由于其他意外因素导致单亲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自责,但并不缺乏与父母的沟通。

(2)不同单亲表现差异 随父型单亲家庭学生相对于随母型单亲家庭学生更加明显表现出与父母的沟通的缺乏,但两者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是同样不会过多向父母求助。

(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表现迥异 独生与非独生单亲子女虽然都表现出与父母沟通的缺乏,但是明显非独生子女由于有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能够有一定的倾诉对象,所以表现出于家庭成员有一定的沟通。

(4)总结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其家庭的特殊性,在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时,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并且对于自己的自尊心相当的敏感,基本不太愿意主动向他人求助。

2.访谈结果讨论。通过本次追踪访谈,印证了此前的理论假设,即单亲家庭子女明显缺乏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沟通,使得他们在家庭中容易隐藏自己内心的波动以及所遇到的挫折。所以从根本上导致他们遇到问题时无法寻找到有力的支持,而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以及对于自尊心的敏感,不愿主动向他人请求帮助,因此逐渐失去了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并形成了“自责”、“幻想”和“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

三、分析讨论

1.形成原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在面临应激环境时,比完整家庭子女更常以“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联系目前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子女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可以探究其消极应对方式的形成原因。

(1)自卑心理。原本健全的家庭因父母离异或者某些不可预知的意外因素导致家庭破裂,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子女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缺乏面对强烈应激事件的合理解决方法以及应对方式,子女原本就比大人更加的敏感,缺乏相应的自我调整能力,通过与自己之前的家庭环境的比较或者跟周围同伴的比较,从而滋生自卑心理,遇事胆怯,缺乏自信。无法与原本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逐渐远离社会支持系统,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挫折是只能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

(2)敏感多疑。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内心受到过如此强烈的伤害,害怕自己再受到其他方面的伤害,而变得敏感多疑,特别在意他人的言语以及看法,很容易由于他人的话语而产生误会或受到伤害,往往一句不经意话语,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心灵。因此他们不愿向他人求助,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逐步远离周围的同伴群体。一方面是不健全的家庭,一方面是自己不愿交流沟通的同伴群体以及同学老师,进而导致单亲家庭子女从最初的不愿向他人求助发展到没有人可以求助,因此才逐渐形成了“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3)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在与同伴相处是总会自我感觉比别人“矮了一截”,而他们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他们通常通过言语以及行动上的与众不同来彰显个性,时常出现与老师对着干的反叛心理。而当单亲家庭子女形成了反叛心理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有共同的交流点,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已经无法带给他们归属感,而其他同学也就往往不愿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各成一派”。而当这些单亲家庭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也就不愿主动表示关心,提供帮助了,进而使得这些单亲家庭学生被孤立,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不得已只能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了。

(4)自我封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过分的敏感,不愿意与周围同伴交流沟通,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从而导致自我封闭,而他们会通过沉迷与网络或者其他如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忧郁焦虑情绪,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到太多的伤害。而这也就是单亲家庭子女容易成为学校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单亲家庭学生采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时,就说明他们选择了断绝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就是说选择了以“自责”、“幻想”和“退避”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困难,来“保护”自己。而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可能是对挫折和困难的无奈而产生的逃避,加之其自卑心理以及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缺乏与他人必要的沟通交流,不愿向他人求助,导致加重其心理问题,从而陷入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因此,他们就往往会选择通过抽烟,酗酒或者沉迷于网络来逃避现实刺激,缓解压力,并因此而导致自我封闭。

2.解决方法。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及形成原因,提出一下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法:

(1)家庭方面。首先,单亲家庭父母经历了离异或者丧偶的痛苦,导致一些父母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身心疲惫,导致心理偏差,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丧失希望,更有甚者出现了明显的心理扭曲。从而,使得子女无法得到应有的来自家庭方面的爱与温暖,从家庭环境方面对子女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时,很有必要从根源入手,先帮助单亲家庭父母解决一定的心理问题,使单亲家庭父母正视自己的过去,从痛苦中走出来,面对现实,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且多与子女交流,让子女重新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来自家庭的温暖。多了解子女的想法以及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子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培养其“解决问题——求助”这一积极的应对方式。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正视自己的家庭状况。

(2)学校方面。其次,学校方面必须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应该为单亲家庭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增加与单亲家庭学生的交流沟通。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总是显得十分紧张,不愿与人交流沟通,所以我们应该极力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人际交流中理解与信任他人,增进友谊,增强自信。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来缓解不良的情绪,减少内心压力,建立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以此保证当单亲家庭子女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挫折是能够及时地寻求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逐步培养单亲家庭学生以“解决问题——求助”这一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应激事件和环境。

(3)自我方面。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而言,首先要应该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挫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家长,老师或者周围同学朋友的帮助,争取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养成“解决问题——求助”这一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尽量避免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而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的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敏感多疑以及反叛心理的出现。

目前,社会上正逐渐开始积极关注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但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干预往往容易被忽略,经常是待到问题有所严重了才给予重视,而且通常只是针对问题的表象,而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就学校而言,只有当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成为学校或班级的问题学生时才着手处理,而这时,学生和老师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想要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从应对方式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与单亲家庭学生的交流沟通,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敬群,邵秀巧.心理卫生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335.

[2]王敬群,邵秀巧.心理卫生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335.

[3]刘爽 徐静.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和教育对策初探.中国轻工教育.2010年.第4期:34.

[4]朱卫红,黄希庭. 家庭类型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1期:34.

[5]韦豪习.中职学校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管理观察.2010年4月上旬.总第393期:39.

[6]文邵锋.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初探.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年.4卷:38.

[7]张肖敏 ,赵山明 ,贺占元. 试论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总第97期):91.

[8]王莉.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6期:30.

[9]李蓝江,张立亚,熊豫麟,陈莹,徐绍琼.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第6卷:154 -156.

[10]徐兆春.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教育.2010年第12卷:14.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单亲家庭中职学生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