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疗效的Meta分析

2016-10-11郭秋芳郭意男赵康路叶卫江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0053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008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夫乙肝病毒母婴

郭秋芳,郭意男,赵康路,黄 玉,叶卫江(.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0053;.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008)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疗效的Meta分析

郭秋芳1,郭意男1,赵康路1,黄玉1,叶卫江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18)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统计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9篇文献研究,共667例。替比夫定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3~0.55,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0,95%CI:0.09~0.45,P<0.05)。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3~0.43,P<0.05),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5~0.48,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孕妇HBV-DNA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95,95%CI:3.61~4.28,P<0.05)。[结论]Meta分析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乙肝病毒;母婴传播;Meta分析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母婴传播是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临床研究表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服用替比夫定后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下降[3]。为进一步证实替比夫定能否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本文采用Meta分析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中文以替比夫定、母婴传播、乙肝病毒为检索词,英文以telbivudine、pregnant woman、chronic hepatitis B为检索词,由2名检索者单独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并交叉核对。

1.2纳入标准①设计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为乙肝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高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所生婴儿;③由于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孕晚期[4],实验组中干预措施为孕妇在28±2周时服用替比夫定,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的主被动联合免疫;④对照组中干预措施为孕妇未服用任何药物,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的主被动联合免疫;⑤文献发表时间为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

1.3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非随机对照的文献;③替比夫定服用时间为非妊娠28±2周。

1.4资料分析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制作的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RevMan)5.2进行分析。首先将数据输入RevMan5.2,对各组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及妊娠患者HBV-DNA的变化做异质性检验,若P>0.1,则认为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P<0.1,I2>50%,则进行文献研究的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共搜索到文献53篇,其中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10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阅读摘要后初步筛选出拟研究文献15篇,仔细阅读全文后再次排除文献6篇,最终纳入9篇文献进行研究,共计667例患者,其中实验组(T)336例,对照组(C)331例(见表1)。

2.2文献质量评价按照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评分:①随机序列的产生是否恰当;②随机化隐藏方法是否恰当;③盲法是否恰当;④是否对失访及退出的病例数进行描述。以上标准前3条方法恰当得2分,不清楚得1分,不恰当得0分;第4条描述得1分,未描述的得0分。得分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见表2)。

2.3文献发表偏倚由于9篇文献都报道了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绘制漏斗图发现,图形不对称,有一定差异,提示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

2.4新生儿指标分析9篇文献对新生儿HBsAg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47),OR值为0.35,95% CI为0.23~0.55,P<0.05(见图2);6篇文献对新生儿HBVDNA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20),OR值为0.20,95%CI为0.09~0.45,P<0.05(见图3)。

表1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表2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56月龄婴儿指标分析7篇文献对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84),OR值为0.23,95%CI为0.13~0.43,P<0.05(见图4);4篇文献对6月龄婴儿HBV-DNA阳性率进行了比较,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84),OR值为0.16,95%CI为0.05~0.48,P<0.05(见图5)。

2.6孕妇指标分析5篇文献对妊娠患者HBV-DNA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组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2),OR值为3.95,95%CI为3.61~4.28,P<0.05(见图6);对照组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65),OR值为-0.02,95%CI为-0.18~0.15,P>0.05(见图7)。

图1 漏斗图分析结果

图2 新生儿HBsAg阳性率对比

图3 新生儿HBV-DNA阳性率对比

图46 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对比

图5 6月龄婴儿HBV-DNA阳性率对比

图6 实验组孕妇治疗前与分娩前HBV-DNA变化对比

图7 对照组孕妇治疗前与分娩前HBV-DNA变化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虽然采取的主被动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使HBV母婴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是仍有部分婴儿被感染[13]。研究认为宫内感染是主被动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14]。高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状态是母婴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15]。Wiseman等[16]研究发现,即使新生儿均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对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高于108copies/ml的所生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仍高达8.5%。因此为了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有效控制孕妇体内血清乙肝病毒DNA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替比夫定(β-L-2-脱氧胸腺嘧啶苷)是美国FDA批准的一种妊娠B级药物,它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人类DNA聚合酶活性没有影响,对孕妇及胎儿相对都安全[17]。慢性乙型肝炎的妊娠患者通过服用替比夫定可以降低血清HBV-DNA的水平,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替比夫定对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乙肝病毒DNA阳性率,6月龄婴儿表面抗原阳性率、乙肝病毒DNA阳性率的影响,同时分析替比夫定对孕妇乙肝病毒DNA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

通过Meta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乙肝病毒DNA阳性率、6月龄婴儿表面抗原阳性率、乙肝病毒DNA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孕妇分娩前乙肝病毒DNA的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孕妇乙肝病毒DNA的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替比夫定可以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DNA的水平,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但本研究存在以下缺陷: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漏斗图显示不对称,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纳入研究没有报告分析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信息,可能产生报告偏倚。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而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阻断母婴传播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本次Meta分析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可以降低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但是替比夫定在我国上市较晚,因此需要更加长期、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1]Liang X,Bi S,Y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 6550-6557.

[2]Liang X,Bi S,Yang W,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children born during 1992-2005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200(1):39-47.

[3]Pan C Q,Han G R,Jiang H X,et al.Telbivudine prevents vertical transmission from HBeAg-positive wom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2012,10(5):520-526.

[4]朱启镕.重视与加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6):883-885.

[5]曹敏恺,韩国荣,江红秀,等.HBeAg+HBV DNA高滴度乙肝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对胎盘HBV感染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37(4):419-421.

[6]范玲燕,姜秀浓,万炯,等.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9):103-106.

[7]郭红娟,张芸.替比夫定阻断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作用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5):368-370.

[8]黄晓云,王金兰,陶刚.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2): 16,22.

[9]彭保安,赵轶,杨小福,等.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1):855-857.

[10]姚展成,陈明纯,廖文燕,等.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4):259-261.

[11]张丽菊,王玲.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8): 561-563.

[12]张彦芳,胡玉红.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 157-159.

[13]Huang C F,Dai C Y,Chuang W L,et al.HBV infection in indigenous children,20 years after immunization in Taiwan:a community-based study[J].Preventive medicine,2009,48(4):397-400.

[14]闫永平,徐德忠,王文亮.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传播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392.

[15]邱申熊,巫善明,蒋佩茹.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9): 428-429.

[16]Wiseman E,Fraser M A,Holden S,et al.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an Australian experience[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9,190(9):489-492.

[17]Bridges E G,Selden J R,Luo S.Nonclinical safety profile of telbivudine,a novel potent antiviral agent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8,52(7):2521-2528.

(编辑汤敏华)

R512.62

A

2095-4441(2016)01-0063-05

2016-02-02

郭秋芳(1989-),女,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肝病传染病的研究

叶卫江,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ywjhzsh@hz.cn

猜你喜欢

比夫乙肝病毒母婴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妊娠早、中期应用替比夫定可以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