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于环境 趣在自主

2016-10-11都飞丹吴洁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7期
关键词:野趣建构区域

都飞丹 吴洁

当今,户外自主活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幼儿园也不同程度地在实践中验证着这种活动形式给孩子带来的教育价值。幼儿园要重视开展以幼儿为主导、活动形式多样、选择面多而符合幼儿学习和兴趣的户外区域性活动。

基于以上理念,我园实施了“野趣式户外区域活动”。所谓“野趣”,是指到野外去活动,利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尽情地玩、充分地玩。而我们幼儿园的野趣式户外区域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分析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能力,让幼儿在户外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提供的不同材料自觉、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孩子投入的游戏中充分感受了孩子对野趣式区域活动的喜爱。但是,由于是初次尝试,老师们也出现了很多困惑:如怎样合理划分户外野趣式区域?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可以体现户外游戏的“野”和“趣”?如何通过适宜的指导让孩子自主游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边思考边实践,也收获了很多。

一、创设野趣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活动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对幼儿起着积极的暗示作用,可以引导他们更加投入地开展游戏。在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大改革,不管是空间区域的划分、材料的提供,还是心理环境的营造,都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野在空间——挖掘户外环境优势,激发孩子参与游戏。

在野趣式区域游戏环境的选择和场地的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差异、活动能力差异、身心发展的规律等选择活动场地,创设的环境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并根据户外场地的地形、空间大小、内容的类别分割成若干大型的户外区域,由多个班级共享。

如图:

我们合理规划幼儿的活动区,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及进区规则。但不管怎样安排空间,我们户外野趣式区域主要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型: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如玩色区、建构区。

第二类型:探索性活动区——幼儿通过探索,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知,以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沙水区、种植区等。

第三类型:运动型活动区——以技能、材料、粗大动作练习为主的户外运动类活动区域,如野战区、投掷、钻爬区等。

在这些区域中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权利与条件,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在游戏中建构自我经验。

2.野在材料——收集乡土化材料,支持幼儿创造性游戏。

游戏的多样和材料的更新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中开发“本体化,园本化”的乡土化材料,吸引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从材料的结构程度上我们分成非结构化的材料、低结构化的材料。

在材料开发的同时,我们也注意材料投放的原则。在每个区域中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材料并及时删减、添加、组合等,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还通过分层次、分难易程度摆放晨间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从而做到材料投放的暗示,让幼儿在户外自主活动中拥有挑战困难的机会。

3.野在心理——营造开放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主动游戏。

“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开放式的参与活动。这个自主开放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开放,还表现在让幼儿不拘谨,不害怕,大胆自信地体会运动的快乐。如老师提供竹马,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可以怎么玩?当幼儿探索出各种玩法:当马骑,当跷跷板,跨跳,走独木桥时,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强,自信心也随之加强。

二、选择适宜内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在户外野趣式区域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1.内容蕴含的趣味。

当学习的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要求时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户外野趣式活动内容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游戏之中,如钻爬区中的“迷宫探险”“钻地道”、野战区中“蚂蚁上树”、投掷区“打怪兽”等,还寓于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选的自主游戏之中,让充满趣味的游戏成为教学内容,使幼儿自己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2.内容选择结合主题性。

游戏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主题中来,在平时的游戏中,老师会从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的某一个点寻找内容,如中班主题《有趣的昆虫》中,孩子们对蚂蚁很感兴趣,我们把孩子感兴趣的昆虫搬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户外建构区中“我为蚂蚁造房子”,器械区中“蚂蚁运粮”,钻爬区中“蚂蚁钻洞”等,将主题与游戏相结合,将价值与游戏相联系,形成具有主题性的自主活动。

3.内容选择结合地域特色。

我园地处农村毛竹山公园脚下,所以有许多可挖掘的地域特色资源可以融入我们的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如器械区中的许多材料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如竹马、竹竿、竹高跷、竹梯等,进行运粮食、走田埂、爬草房、拉手推车、菜园寻宝、捏泥巴、甩泥泡等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体验乡土活动的快乐,在挑战自我中合作、体验与协商。

三、提供开放式指导,支持幼儿有效游戏

在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让户外野趣式区域不仅让孩子玩得开心、尽心、注意安全,而且要有利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又不能过分地干预幼儿呢?我采用“顺”“趣”“助”“推”四个策略,引导幼儿自主有效地游戏。

1.顺。

在户外野趣式区域中,主要以等待和观察为主,在必要的时候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与活动开展的需要,促使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游戏中,我们会顺应孩子游戏内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玩具和玩法的权利。幼儿在与同伴、材料的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抓住契机进行价值判断,关注、解读他们的游戏行为,及时发现、判断幼儿游戏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幼儿的基本经验的关系和背后的价值,从而对幼儿的游戏行为采取顺应策略。

2.趣。

在户外野趣式游戏中,我们大多采用了角色体验。通过角色体验,幼儿不仅能巩固一些技能,而且使幼儿大胆而放开手脚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如:“野战区”游戏中,幼儿扮演红军,去打敌人,攻占堡垒,孩子们自然而然沉浸在游戏中,当然在其他的野趣式区域中我们同样采用这种方法,如小小设计师、我是沙画家、餐厅小老板、菜谱介绍员等等不同的角色体验,加强幼儿的自主意识,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

3.助。

助,即互助,1+1互助策略。这里的1+1,即是教师和幼儿,也是幼儿和幼儿。自主活动,教师的协助、同伴间的相互提醒、学习和监督,都是完善和提升幼儿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一次器械区活动中有一个叫宁宁的孩子,看到小伙伴们在玩爬竹梯,他刚开始不敢上去玩,边上一个男孩子叫轩轩,来到宁宁身边说:“你也想试试吧,我带你一起去爬,好吗?”宁宁在轩轩的鼓励下,勇敢地爬上了小竹桥,刚爬了两格,就害怕了,不敢了。这时后面的小朋友并没有取笑他,而是鼓励他,教他爬的方法,并给他加油,最后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宁宁变得有信心了,终于顺利地爬过了小桥。

我们看到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促进了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战胜了自我,增强了自信。这种1+1互助策略的场面在户外野趣式区域游戏中经常出现,这种方法不仅使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运动智慧和经验得以共享,而且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4.推。

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是自主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游戏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推进幼儿生成游戏的发展,教师要成幼儿生成活动的支持者,即教师“支持”策略。如户外建构区中幼儿自然而然生成了建构“大脚板乐园”的主题,户外野战区中生成“打仗”游戏,车类区中生成“赛车游戏”等,但幼儿能力有限,这时教师必须“推”幼儿一把,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不断丰富有关的经验,并用获得的新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游戏,从而推动幼儿生成游戏的发展。

总之,户外野趣式区域活动“野于环境,趣在过程”,通过有效挖掘户外环境、精心选择游戏内容、多通道实施教师指导,使户外区域活动真正实现了把空间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游戏还给孩子的自主游戏思想,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一个潜移默化的“无痕”教育平台。

猜你喜欢

野趣建构区域
长城野趣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夏日荷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夏日野趣
分区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野趣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