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急性肺损伤效果观察

2016-10-09程利陈月华陈坤龚原忠黄映辉胡艳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年4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性

程利 陈月华 陈坤 龚原忠 黄映辉 胡艳芳

[摘 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CAP所致ALI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及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BiPAP组加用BiPAP,对照组加用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及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逐渐上升,BiPAP组治疗后1 h上述指标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CAP所致ALI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肺损伤;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 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4-009-03

DOI:10.11876/mimt201604004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部分CAP患者可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进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死率高达40%[2]。因此,在CAP向ARDS发展的ALI阶段,及时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无创机械通气,已在各类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目前,国内关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对感染相关性ALI的治疗效果鲜有报道,为此,本文选取我院呼吸内科CAP所致ALI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CAP所致ALI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BiPAP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其年龄、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肺损伤评分(L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临床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入组患者CAP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标准[4]。ALI参照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学会制定标准确诊[5],病因明确为CAP。排除合并气胸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等脏器功能严重病变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疾病已进展至ARDS阶段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感染、液体管理、营养支持及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BiPAP组采用德尔格Savian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S/T模式,设置参数:呼吸频率12~18次/分,吸气压(IPPV)4~8 cmH2O,呼气压(EPPV)3~12cmH2O,按照患者的耐受性逐渐增加吸气压(至10~25 cmH2O),目标潮气量6~8 mL/kg,以缓解气促、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理想的人机同步性为目标。氧浓度调节力求在<50%情况下,保持SaO2≥90%。除患者咳痰、饮水进食及日常护理外尽可能长时间通气(每日至少10 h),

待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改善后,逐渐减少每日使用BiPAP治疗时间,降低IPPV压力,直至治疗终止[6]。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面罩予中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氧流量×4+21%),尽可能长时间吸氧,保证SaO2≥90%。气管插管指征参照文献[7]。撤机指征:1)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呼吸道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血像正常、胸片炎症吸收改变);2)氧合指数(PaO2/FiO2)400~500。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h、24 h、48 h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值等呼吸参数,比较其呼吸功能、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

疗效评价:参照文献[8],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出院标准:1)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呼吸道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血像正常、胸片炎症吸收改变);2)氧合指数400~500;3)出院前3 d内呼吸道症状无反复或加重。

3 统计学分析

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参数变化

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逐渐上升,BiPAP组治疗后1 h

上述指标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BiPAP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3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BiPAP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患者不良反应以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脱机延迟为主,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恢复。

5 讨论

机械通气是ALI治疗的主要措施,过往临床常采用面罩高浓度给氧,Kallet等[9]研究发现,该方式对肺部的反复强烈牵拉往往导致肺损伤的加重、炎性因子水平上升,引发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血症,不仅肺顺应性和气体交换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缓解,预后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BiPAP是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模式,主要原理是将自主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有机结合,模仿气道压力释放通气特点,通过预定的高压持续时间与低压持续时间之间的转换,引起肺容量改变,患者自主呼吸在两种不同的气道正压水平上进行,起到辅助通气作用[10]。与面罩吸氧相比,BiPAP能够完全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在确保人机同步的同时,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和氧合功能[11]。在本次研究中,虽然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呼吸参数均获得了无差别的改善,但BiPAP组患者呼吸参数改善更早且更为明显。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BiPAP能够降低气道内峰压,并在呼气相减轻肺水肿,增加氧弥散和分钟通气量,从而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阻断ALI向ARDS的发展过程,并为其他治疗争取时间[12],因此,本研究中BiPAP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殷娜等[1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BiPAP可增加吸气相胸内压,达到降低左心室跨壁压、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对于合并心功能障碍和心包积液的患者亦可应用。我们发现,BiPAP显著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这对于降低CAP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亦具有积极意义。但De Abreu等[14]认为,BiPAP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在其他指标的比较中,可以发现,BiPAP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这主要得益于BiPAP短时间内即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原发病的好转,能够避免因ALI加重引发的气道分泌物增加、人机配合度下降,故一般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亦有着更低的ARDS及MODS发生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患者ALI病情的迅速进展,其低氧血症、肺间质水肿、呼吸肌疲劳的加重往往会影响BiPAP的效果[15],因此,我们认为,一旦确诊CAP所致ALI,则应及时应用BiPAP,以避免病情进展,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BiPA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该方案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与患者心理负担,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刘天婵.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0 例临床分析[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1.

[2] Kudlak K, DeMuro J P, Hanna A F, et al. Acute lung injury following the use of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J]. Int J Crit Illn Inj Sci, 2013, 3(4): 279.

[3] Essouri S, Carroll C. Noninvasive Support and Ventilation for 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oceedings From the 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5, 16(5 suppl): S102-S110.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9(04):158-160.

[5] GUARRACINO F, BERTINI P, BORTOLOTTI U, et al. Flexible bronchoscopy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prone position to treat acute lung injury[J]. Rev Port Pneumol, 2013, 19(1): 42-44.

[6] ZHAN Q, SUN B, LIANG L, et al. Early us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acute lung injur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rit Care Med, 2012, 40(2): 455-460.

[7] Güldner A, Braune A, Carvalho N, et al. Higher levels of unsupported spontaneous breathing improve lung aeration and redistribute perfusion in experimental acute lung injury: 5AP4-7[J]. Eur J Anaesthesiol, 2013, 30: 91-91.

[8] 陈灿. 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合理性的回顾性分析[D]. 昆明:昆明医学院, 2008.

[9] KALLET RH. Patient-ventilator interaction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nd the role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part 2: 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J]. Respir Care, 2011, 56(2): 190-206.

[10] Gueldner A, Braune A, Carvalho N, et al. Higher levels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induce lung recruitment and reduce global stress/strain in experimental lung injury[J]. Anesthesiology, 2014, 120(3): 673-682.

[11] 朱华栋, 于春华, 王仲,等.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不同病因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评价[J]. 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09):608-609.

[12] McAuley DF, Laffey JG, OKane C M, et al. 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inhibition with simvastatin in Acute lung injury to Reduce Pulmonary dysfunction (HARP-2) trial: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2, 13(1): 170.

[13] 殷娜, 宋志芳, 谢伟, 等. APRV-BIPAP 模式对急性肺损伤猪肺复张/开放策略实验研究[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1, 1(1): 76-82.

[14] GAMA DE ABREU M, G?LDNER A, PELOSI P. Spontaneous breathing activity in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2, 25(2): 148-155.

[15] Xia J, Zhang H, Sun B, et al. Spontaneous breathing with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ttenuates lung injury in hydrochloric acid-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Anesthesiology, 2014, 120(6): 1441-1449.

猜你喜欢

急性肺损伤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V5对胸部肿瘤放化疗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探讨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脂氧素A4及其受体对急性肺损伤Na+—K+—ATP酶的影响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