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2016-10-09刘雅丽王白春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9期
关键词:沟壑坡耕地蓄水

刘雅丽,王白春,雷 毓,张 霞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21)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刘雅丽,王白春,雷毓,张霞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21)

水土保持;规划;防治;北洛河

北洛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地区,流域上游为多沙粗沙区,是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分析了北洛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状况,并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将北洛河流域分为5个三级区,即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延安中部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进而确定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明确通过实施五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1 研究区概况

1.1自然条件

北洛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渭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涉及陕西和甘肃两省,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地区。流域上游为多沙粗沙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中游主要为子午岭林区,属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塬沟壑地貌;下游属于关中平原区,主要为黄土阶地地貌。北洛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在地区分布上差异较大,气温和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量为464.10~709.20 mm,年均气温7.10~15.60 ℃。流域内土壤呈地带性分布,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垆土、水稻土、风沙土和红黏土六大类。流域植被呈现森林与森林灌丛草原景观,植被分布不均,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3.3%。

1.2社会经济

北洛河流域涉及陕西、甘肃2省的5个市18个县(区)。甘肃省范围内人口密度较小,平均人口密度13.6人/km2,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较大。陕西省范围内人口集中,平均人口密度111人/km2,尤其下游关中平原最大人口密度达476人/km2,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流域内大部分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主,粮食总产量从上游到下游差异较大,上游尤其是甘肃省境内粮食产量小,而下游关中平原地区粮食产量较大,是陕西省粮食生产基地。

1.3土地利用

流域土地利用现状:一是坡耕地面积大,除吴起县和子午岭林区涉及的几个县外,其他地区坡耕地面积占农业用地面积的50%以上,尤其定边、靖边等县坡耕地比例高达90%以上;二是荒地面积较大,尤其是流域上游的华池、定边、靖边等县荒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40%以上。流域内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低,坡改梯潜力大,同时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可发展经果林。

1.4水土流失防治

北洛河流域是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次之,其中上游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中下游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比和水土流失强度分布不均,地带性分布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北洛河流域内群众发扬“延安精神”,水土保持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治理技术和效果不断提升。通过国家八大片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小流域坝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整治、封禁等项目的实施,截至2012年底,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36万h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77万hm2,营造水保林45.95万hm2、经济林9.89万hm2,栽植果树6.79万 hm2,种草2.90万 hm2,实施封育保护3.06万hm2,建设骨干坝225座、中小型淤地坝790座、小型拦蓄工程61 033处、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5 703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46.7%。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方面,北洛河流域内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设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机构,各乡、村皆配备了兼职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人员,建立了较完备的监督执法体系;各地市县相继出台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水土保持“两费”征收管理办法、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公告等一系列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预防监督执法人员大部分经过培训,并按要求持证上岗;省、地市、县按各自实际编制了水土保持规划或预防监督规划。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北洛河流域涉及甘肃和陕西2个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庆阳市、榆林市、铜川市、渭南市4个监测分站,以及陕西洛川谷嘴沟径流场监测点1个;可利用现有的7个水文站(金佛坪、志丹、刘家河、交口河、张村驿、黄陵和氵状 头),以及77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监测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2 水土保持区划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对北洛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北洛河流域涉及1个一级区、4个二级区和5个三级区,划分结果见表1。北洛河流域各水土保持分区特征指标详见表2。

表1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划结果

3 存在问题及防治需求

经过多年治理,北洛河流域治理规模初步形成,水土流失得到一定遏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各个分区普遍存在坡耕地面积大,草地面积偏小,可利用荒地面积大,区域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尤其是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农地面积大、林地面积小,林地占地不到总面积的8%。

根据上述特点,明确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需求: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应控制沟蚀,拦沙保土,减少入黄泥沙,大力恢复林草植被,适度发展畜牧业,加快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延安中部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应采取拦沙减沙和土壤保持措施,减少河湖库淤积,发展综合农业及牧业生产,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应加强蓄水保水,控制沟道溯源侵蚀和坡面水蚀,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应实施土壤保持和蓄水保水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确保饮水安全,保护河湖沟渠边岸,减少河库淤积;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应实施蓄水保土、节水灌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棉油等特色产业,严格监督管理,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表2 北洛河流域各分区特征指标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总体布局

根据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坚持预防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上游和下游综合治理与封禁并重,中游以封禁为主,局部治理;加强水风蚀交错区、子午岭林区预防保护,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和建设林草植被,防风固沙,促进水源涵养林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以坡改梯和侵蚀沟治理为核心的拦沙减沙体系;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治工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流域从生态型到生态经济型或生态景观型的大转型。

(1)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该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拦沙减沙和防风固沙,社会经济功能为发展农牧业生产,减少河湖库淤积,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防治措施布局:修建水平梯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营造防风林带、水保林,减轻坡面和梁峁顶部的水力、风力侵蚀;扩大人工草场,建立高产牧场;沟底修建淤地坝及小型蓄水工程,整治沟台地,营造沟底防冲林;在治理程度和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实施封育治理、封山禁牧,以恢复植被;适度发展经济林、水保林和人工草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延安中部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该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拦沙减沙和土壤保持,社会经济功能为减少河湖库淤积,发展综合农业及牧业生产,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防治措施布局:本区只涉及志丹县,经过多年的治理,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基本农田已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不再需要修建梯田,因此应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在坡度较小或荒地中条件较好的区域营造经济林和人工草场;在坡度较大的坡面和可利用荒地营造水保林,减轻土壤侵蚀;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采取封育治理,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活标准;在支毛沟沟底建设淤地坝和小型蓄水工程,拦沙保土。

(3)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该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社会经济主要功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业综合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确保饮水安全,减少河库淤积,保护河湖沟渠边岸。主要防治措施布局:大力修建水平梯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水保林,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减轻坡面土壤侵蚀;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封育治理,恢复植被,推行封山禁牧,发展人工种草,推行舍饲养殖,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在沟头布设沟头防护措施,在支毛沟修建淤地坝和小型蓄水工程,营造固沟护坡防冲林。

(4)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该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土壤保持和蓄水保水,社会经济功能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确保饮水安全,保护河湖沟渠边岸,减少河库淤积。主要防治措施布局:在高塬沟壑地带以保塬护坡固沟为基本原则,塬面修筑梯田埝地,充分利用地埂栽植经济植物;塬边修筑沟头防护工程;塬坡条田台田化,营造经果林;沟坡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支毛沟修筑小型蓄水工程和防冲林;子午岭林区以保护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地为主,采取封山、封沟育林育草,结合次生林改造,提高林草覆盖率。

(5)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该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土壤保持和蓄水保水,社会经济功能主要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确保饮水安全,保护河湖沟渠边岸,减少河库淤积。主要防治措施布局:实施以坡改梯、经果林、水土保持林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发展农业,保障粮食生产;加大坡面植树造林和次生林封育,提高植被覆盖度;加强预防保护,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及人类活动的监测、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

4.2防治重点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北洛河流域上游的华池县、合水县、靖边县、定边县、吴起县、志丹县为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为10 031 km2;中游的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印台区、宜君县为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为12 761 km2。随后,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和大荔县也被陕西省划分为渭北高塬沟壑省级重点治理区,面积为3 193 km2。本次规划重点预防区包括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印台区和宜君县;重点治理区范围包括华池县、合水县、靖边县、定边县、吴起县、志丹县、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和大荔县。

5 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根据北洛河流域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拟定水风蚀交错区水土保持、重要江河源区水土保持等2个预防保护重点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3个重点综合治理项目。水风蚀交错区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封禁治理和管护,保护现有植被和草场,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林草植被建设,达到减少风沙危害、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重要江河源区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以大面积封育保护为主,辅以治理,以治理促保护,以治理保安全,着力创造条件,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为目标,对适宜改造成梯田的坡耕地,按照先缓后陡、由近及远、先易后难、尽可能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坡改梯及配套蓄水工程建设为主;侵蚀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遏制侵蚀沟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入黄泥沙,重点是建设沟头防护和沟道拦沙淤地体系;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渠村综合规划,以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林营造为主,沟坡兼治,生态与经济并重,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种植经果林,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本次规划对流域上中下游实施不同的防治体系:上游为多沙粗沙区,部分为水风蚀交错区,坡耕地面积大,重点开展水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侵蚀沟综合治理;中游子午岭—六盘山一带,以预防保护为主,实施封育,保护涵养水源林,着重侵蚀沟治理,辅以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游关中平原人口集中,农业发达,重点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辅以侵蚀沟综合治理。

6 结 语

根据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成果,黄河各支流水土保持规划应在全面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需求;依据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以一级区提出的防治方略和二级区的区域布局为依据,以三级区水土保持功能为主导,进行布局;在国家级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省级防治重点,提出重点防治格局,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域重点防治项目。根据上述规划,在黄河各支流流域通过水风蚀交错区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不仅可保障粮食生产,而且可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创造条件;在植被较差、经济落后地区,大力发展水保林、经果林,以提升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在治理程度较好、经济较发达地区,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景观效益,努力实现从生态型到生态经济型或生态景观型的大转型。

(责任编辑李杨杨)

S157

A

1000-0941(2016)09-0046-04

刘雅丽(1982—),女,甘肃泾川县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

2016-08-02

猜你喜欢

沟壑坡耕地蓄水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能量蓄水管桩技术研发
沟壑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哲理漫画
Why the brain has so many folds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河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