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课新型课堂文化的路径

2016-10-08陆孟兰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课新型课堂文化有以下三条路径: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文化;创造主动的课堂,构建课堂时空文化;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新型课堂文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032-02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中存在诸多不良现象,表现为:教师居于权威地位,学生以服从为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以灌输与说教居多,学生受益不深,教学效果不佳;课堂文化缺乏创新精神,教学评价比较单向、主观,等等。对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构建新型课堂文化。具体说来,有如下三条路径:

一、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文化

高职生具有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是自身成长过程主要推动者。高职生主要通过自身的自主性、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来体现他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把学生的主体需要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由此,通过师生合作关系营造出和谐课堂文化。

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师生有知识、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多种发展目标,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轻松和谐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才能实现这些发展目标。一是要明确发展方向。教师可以建立开放式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和挖掘知识,学以致用,学会学习,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个人反思,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感和个人的现实相结合,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二是要确立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确立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把“共享、共担、共进步”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让学生学会尊重差异,合作分享,勇于承担责任,最终实现整个班集体的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对班级、对课堂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三是坦诚相待。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彼此坦诚相待,才能增进相互了解,欣赏彼此的优点,尊重彼此的差异,正确看待彼此的缺陷,这样坦诚相待的课堂教学也是思想观点相互碰撞、自我反思的过程,对每位师生的成长和进步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创造主动的课堂,构建课堂时空文化

所谓课堂时空文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既有时间概念又有空间概念的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让学生接受知识、陶冶情操,更好地展示生命价值,实践生命跨越、健康成长,从而形成教学动态的文化体系。成功的课堂,不能缺少学生展示的时空,要让学生在课堂这一师生交流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鼓励,最主要的是通过实施对话协商课堂教学模式和创造主动的课堂,达到构建课堂时空文化的目的。

课堂时空文化是教师文化、教学文化、学生文化等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的聚合,创造性地建构和发展以学生主动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学课堂,是构建课堂时空文化的关键。创造主动的课堂,构建课堂时空文化,教师应做到:一是选择主动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教学目标,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协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社会实践法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整合主动化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师为了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构思设计、整合加工,如把典型的案例和热点的话题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把教学内容项目化、模拟化、体验化、实践化;把教学内容加工以适合学生自学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三是提升主动化的教学主体,包括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最大程度地发展和展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动性。教师是教学平等主体的主导者和责任者,教师的主动性是以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通过以上三个途径,激活师生的主动性,创造主动的课堂,构建课堂时空文化。

三、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

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用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问题情境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因人施教,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问题情境教学法借助情境呈现问题,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课堂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实施对话协商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促进师生的交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参与,互相交流,有效改善沟通中的问题。教师是学生的倾诉对象,与学生进行真诚对话协商沟通,在强烈的求知意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构建对话型课堂文化提供可能性。二是达成共识,促进新型思政课课堂文化的建立。师生之间要达成共识,就要把学习问题作为对话协商课堂文化的核心,由教师设计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设置问题应当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探索性等特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话协商欲望,帮助学生在融洽课堂氛围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师生彼此倾听、交流、探寻内心世界,不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使心灵相互配合默契,最终达成共识,共同促成学习目标,建立新型思政课课堂文化。

(二)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

1.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凸显教师引导教学,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课堂文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健康向上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体验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整个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

2.教师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中,应将“民主平等”、“先学后教”、“协商交流”、“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解决问题,真正凸显教学的创新性。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1.思政课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尽可能创设与现实相符的情境,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思政课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营造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自主设计相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讲解、归纳、总结。这些教学环节就是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极大地焕发思政课教学的生命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新型课堂文化。

总之,构建高职院思政课新型课堂文化任重而道远,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文化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应认真审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价值取向,形成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让新型课堂文化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背景环境,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贡献。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2014LSZ008)

【作者简介】陆孟兰(1966— ),女,广西宜州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职院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