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9-30湛永钟聂娜黄金芳柳帅杨文超汤宏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综合教学

湛永钟+聂娜+黄金芳+柳帅+杨文超+汤宏群

[摘 要]计算材料学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学习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将材料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他客观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畏难、兴趣不高等的现象。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紧密联系课程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对该课程进行综合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引入新型课堂模式,讲述课程起源、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分析该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材料学;综合教学;课程起源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55-02

一、前言

计算材料学是一门正快速发展的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它能够利用相应计算方法对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进行设计与模拟;广泛涉及材料、物理、计算机、数学、化学等多门学科。[1]可以说,计算材料学是材料学理论和实验的桥梁连接。[2]学习计算材料学能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养成在制备材料前从理论上设计新材料并预测其性质的良好思路。

作为材料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具有计算材料学研究背景的师资力量欠缺;2.授课方法单一、枯燥,课堂效果不好;3.实践条件的欠缺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计算材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设计和性能预测的基本能力,我们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计算材料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改革方法。

二、了解起源,培养兴趣

计算材料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书中理论众多并伴随着数不清的陌生的符号、公式和注释,这往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望而却步。传统的计算材料学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在课后反复操练习题,以至可以灵活应用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结果不言而喻,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授之以鱼,还得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追本溯源,将理论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教给学生创造的思维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计算材料学不仅蕴含着复杂的变量、方程和实验方法等知识,而且还充满了疑问,这些疑问把学生带入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所以,在计算材料教学中将课程重点和难点融为一体,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效果。

计算材料学课程教改的目标是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懂得计算模拟的起源、材料计算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材料的前沿知识,引入与之相关的计算模拟案例介绍,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方法和精神。

三、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是由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学生在某种类型个案的实际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真实的感受案例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探索与研究的习惯。

根据课程的特点,适当选择讲述一些有关课程的起源与发展的案例,使其自然地融入课堂。再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让学生理解重要定理、公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命名,相关定理、公式背后都有哪些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景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挖掘。

以本课程中的量子力学基础为例,详细介绍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意义和它对于学好计算材料学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量子力学发展历程的故事或一段经历,用一根主线将求解量子力学波函数问题融入情境故事或经历中,使学生趟着主线求解复杂的问题。见表1:[3] [4]

围绕相关原理、公式如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开发可共享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态矢量、波粒二象性和量子测量等概念知识,老师在学生获得概念知识的初始阶段需要提供较多的指导。创造机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独立探究或小组探究,围绕求解薛定谔方程所做的近似求解思想和方法,查找或探究相关的隐藏或缺失的信息。

运用知识作为问题求解的工具。学生运用相关定理、公式中隐含的信息或线索,积极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为此,学生需要先探究一些问题,以确定辅助解决整个问题的补充信息。教师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计算材料软件如CASTEP、VASP和Abinit等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有接触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的机会。同时,教师们更需要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问题求解提供“脚手架”。

制订一套整合相关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们阅读更多学科知识的内容,共同探究相关的故事,使学生们沉浸在相关的模拟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并整合不同学生的概念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共同分享所学内容。学生们将他们对相关原理、公式问题和拓展性问题探究结果呈现出来,从不同角度探讨解决综合问题的策略,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为学习共同体作出贡献。[4]

四、以史为鉴,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包括探索精神、求真精神、民主精神、实践精神和怀疑批判精神等等。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广大学生太相信书本和教师,摧残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一些计算材料学的历史,加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计算材料学课堂中引入爱因斯坦对薛定谔、德布罗意等的观点提出质疑的案例。[5]

爱因斯坦在1924年对泡利反对连续区理论的观点上发表示了“完全的因果性”的看法,针对玻尔关于辐射的波动在本质上是几率波的假设而评论:“玻尔关于辐射的意见是很有趣的。但是,我决不愿意被迫放弃严格的因果性,将对它进行更强有力的保卫。我觉得完全不能容忍这样的想法,即认为电子受到辐射的照射,不仅它的跳跃时刻,而且它的方向都由它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选择。”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仅可建立在可观察量的基础上”这一观点也提出异议。1926年春天,他在海森堡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的观点。

通过学习计算材科料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公式、方程的产生。如引导学生思考:从薛定谔方程产生到解决过程中真正创造了些什么?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薛定谔方程相对于以往的实质进步?科学工作者在求解薛定谔方程遇到瓶颈时,成功创造了近似求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从微扰理论到变分理论再到密度泛函理论,这不仅体现了量子力学理论的一大进步,更体现科学工作者对寻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6]通过对计算材料科学史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薛定谔为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受薛定谔治学严谨、刚正真诚、淡泊名利的风范和人格魅力。

五、结论

计算材料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研究对象复杂、实践条件有限等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讲授学科起源、发展以及应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科学形象,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应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材料学发展史的讲授,使知识、原理和规律变得生动而鲜活,更使学生的科学思想、科研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等得到熏陶和培养。

[ 注 释 ]

[1] 张跃,谷景华,尚家香.计算材料学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 (德)D·罗伯,项金钟,吴兴惠.计算材料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

[4] (美)J·梅拉H·雷琴堡.量子理论的历史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5] 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6] F·洪德著.甄长荫,徐辅新译.量子理论的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综合教学
论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及意义
如何将交往理念有机融入小学英语游戏教学
慕课时代高职英语综合教学的改革思考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的实施瓶颈与应对策略
诗情画意的创想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方法论”式教学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索初中英文写作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