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朝佑: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2016-09-30胡启涌

当代贵州 2016年26期
关键词:安平海阳乌江

胡启涌

雨后的凤冈县天桥镇龙凤村一片葱郁。96岁的游朝佑老人坐在院子里,绘声绘色地讲起80多年前的难忘经历。老人精神不错,思维清晰,讲起他曾给红军带路,救受伤红军的往事,表情一会儿凝重,一会儿激动,老人不断重复着:“红军是好人,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初见红军

1934年1月4日,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军长征先遣队第六军团,到达瓮安县猴场。5日,从瓮安出发经余庆县龙溪镇进入石阡县河坝场,一路经过走马坪、马扶堰向甘溪进发。7日上午,红六军团第十九师第四十九团、第五十团、第五十一团在团参谋长李达的率领下,刚抵达甘溪就遭到湘、黔、桂国军约24个团的围攻,经过近10个小时的交战,终因实力悬殊太大,红六军团的三个团被打垮冲散。4月12日,红六军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受命夺取石阡县本庄与凤冈县天桥镇交界处的河闪渡渡口,因黔军万式炯第八团拼命顽守,转向山坳口、瓮溪司方向。在此期间,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二团约180人,先后从平头溪渡口、新口渡口、河闪渡渡口过乌江,来到与石阡县本庄隔河相望的凤冈县天桥镇。

说起1934年10月17日的石阡县本庄大硝洞战斗,家住乌江北岸天桥镇漆坪村旧寨组的89岁老人陈廷仕依稀记得:“那天(10月17日)乌江对面本庄大硝洞的枪声都听得到,大家都说红军来了,我们吓慌了,与大人一起裹起铺盖,逃到坡上的岩腔(山洞)里躲起来。第二天,寨上来人说红军是好人,我们才回到家中。”

当时,游朝佑在天桥区漆坪乡(今天桥镇漆坪村)任乡丁,多数时间都跟在乡长陈海阳身边。18日晚,游朝佑与其他乡丁在旧寨陈海阳家中听他讲红军的事,突然,乡丁队队长丁刚(余庆关兴人)急冲冲地跑进屋来,与陈海阳耳语一阵,陈海阳边听边点头。丁刚出门不久,带着几位身穿浅灰色军装、头戴五角星军帽的红军来到家中,陈海阳起身相迎,与几位红军交谈一会儿后,陈海阳便吩咐乡丁游朝佑、吕瑞清、王树清将离他家约200米的一座寺庙打扫干净,备上灯火、稻草,给过乌江的红军住。这寺庙叫庙塆庙,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今游朝佑清楚记得:“我们打扫完没多久,就有大约30名红军背着被子到庙里住下。当时庙小兵多容纳不下,又将部分红军安排在庙下面叫茶盆田屋基的一座木房内住。”随后,陈海阳带着乡丁队长丁刚到庙里看望了红军,还安排家中佣人背来粮食给红军生火煮饭。当晚,游朝佑随陈海阳、丁刚离开旧寨赶回了漆坪乡公所。

据游朝佑、陈廷仕回忆,这30多名红军在旧寨庙塆庙住了大约4天,又从新渡口过乌江,往石阡方向去了。这支红军一律外地口音,对百姓友好,在山中“躲红”的百姓陆续回到寨上,见红军是好人,大家都到庙里送粮送茶给红军。陈廷仕还回忆:“红军还在石阡县境内时,国民政府就强令旧寨的老百姓把乌江两岸的渡船沉在江底,红军机智得很,还是把渡船找到了。”陈廷仕边说边伸出大拇指称赞红军。

当时身为国民政府漆坪乡乡长的陈海阳,不但不杀红军还“亲红”。游朝佑回忆道:“凤冈国民政府要求很严,1934年4月的一天,县长安排史肇周到天桥召开全区大会,严令每家必须有人参会,不去的杀头。他在会上要求,乌江沿岸不准放一个红军到凤冈境内,每家备好火药枪、杆子刀,没有刀枪的,把竹子削尖了用桐油煎泡后作为武器杀红军。陈乡长也不想结怨红军,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提供住处和粮食。但是,又怕史肇周知道后怪罪下来,于当晚带上我们离开旧寨。”

给红军带路

1934年10月22日,游朝佑与陈安平在龙凤老家后面高家岩口做工,只见80多名身着军装、扛着枪的红军往天桥方向走去。陈安平见状吓慌了,丢下锄头准备跑,一名红军喊话说:“喂,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几天前,在旧寨见过红军的游朝佑一点不害怕,他平时听说红军的枪好,便扛着锄头大胆地靠近红军去看枪,陈安平也怯生生的跟在他后面。

走近一看,给红军带路的是游朝佑的熟人宋时朋,家住余庆关兴水田坝。一位红军便对游朝佑和陈安平说:“老乡,这边的路你们要熟悉得多,可不可以给我们带路?”陈安平害怕,游朝佑答应给红军带路,于是,宋时朋便回家了。

游朝佑将红军带到漆塆子时,突然发现前面敖溪水坡上有50多人,同样穿着军装,也有枪,红军立即做出应战准备。游朝佑身边的一名红军将他摁在地上叫他不要出声。正欲开火时,对方有人喊话,这边也有人回话,一阵大声对话后,双方都放下警戒。原来坡上的部队也是过江来的红军。

两支红军部队汇合后,带头红军就对游朝佑说:“谢了老乡,你可以回家了。”说罢从包里掏出一块银圆给他,他执意不收。为表感谢,红军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外表黑糊糊的粑粑递给他。“说实话当时我确实饿了,红军给我的粑粑我收下了,那粑粑不好看却很好吃,我至今都还记得那个味道。”游朝佑边回忆边乐哈哈地笑着。

临别时,游朝佑对红军说:“前面不远处就是天桥了,天桥也住有红军。”红军得此信息后十分高兴,两支红军便顺着敖溪水坡上了山坳,经木皮桥(今青丰)往天桥方向开拔。

冒着危险救红军

游朝佑送走红军后大约一周,有一天,他独自在高家岩口砍柴,扛柴回家时,发现路边坐着一名红军,没有配枪,右脚肿得很大,裤脚已破烂,还杵着一根竹拐棍,显然是一名受伤的红军。他放下柴禾,与受伤红军交谈几句后,扶上红军一瘸一拐的来到高家岩口山洞,山洞呈狮子张口状,约六米深,是当地村民挖煤时躲雨和休息的地方。他把受伤红军送到山洞后,放上一块平整的石板让红军坐下,交待几句后走出山洞。为了防止过路人发现受伤红军而走漏消息,游朝佑又用树枝将洞口遮住后才放心离去。

回到家里,游朝佑将此事告诉了妻子王之富。等到当晚人们入睡后,他一人点上火把,来到高家岩口山洞将受伤红军扶到家中,妻子还为受伤红军备上了饭菜。“那阵我们家穷,只有苞谷饭,但是受伤红军吃了三大碗,炒菜没有油下锅,全是用白水煮的。”饭后,他把采来的草药掏碎敷在红军红肿的右腿上。于当晚又将红军转移到离他家500米处的大坡洞内。该洞在一片茂林掩盖下的半坡上,深约30米,宽约两米,洞内无法站立。他抱来稻草铺在洞中,让受伤红军躺下,又用几件破衣服将红军受伤的右腿盖上,然后才回家。

就这样,游朝佑每天两次以干活作掩护,给受伤红军送饭和换药。“受伤红军是外地口音,我每次送饭去洞中都与他聊一会儿,他说他姓陈,不是叫陈建就是叫陈飞,多年了记不清了,他说红军是穷人的部队。同时,他问我的家庭情况,他岁数比我大,个头比我高一大截。”大约一周后,红军的伤势好转,便主动提出要去寻找部队。一天中午,他给红军备上一根拐杖,还用布口袋装了三个苞谷粑,将红军送到十里外的余庆县关兴水田坝,受伤红军感动不已,“分手时我俩都伤心,他用钢笔写了一张纸条给我,内容大概是以后红军要来找我,来感谢我救命之类的话,纸是一张巴掌大的方格毛纸,还盖有一个条形小章。”

这张纸条游朝佑保存了三天,一次在坡上干活休息时,他掏出来看了好一会儿,不由得想起与受伤红军相处一周的往事,担心他是否找到了部队。同时,他害怕这张纸条会给自己及家人带来杀身之祸,当晚就把纸条给烧了。“今天想起才后悔哟,当时大胆点把纸条藏好多好!”谈及此事,游朝佑连声叹息。

讲完他与红军的往事后,游朝佑一直处于激动中,顾不上休息,执意要带我们去看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住过的山洞。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讲解当年的过程,生怕漏掉了一个细节。临别时,游朝佑又一次重复了一句话:“红军是好人,红军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猜你喜欢

安平海阳乌江
海阳地雷战
行吟乌江
吊乌江
生的希望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别得瑟!央广“金话筒”遇上高冷女神
乌江,乌江
别有洞天
第一次学做生意
我的“猪倌”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