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校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2016-09-29张全

求知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教育

张全

摘 要:多校区办学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学科专业实力,扩大了招生数量,提升了学校的综合水平,但在多校区办学的新形势下,校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学生活动形式、校区文化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远离主校区和城区的偏远校区问题尤为突出。

关键词:多校区;大学生;教育;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数量和质量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各类高校在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多数高校都在积极扩建校舍或进行多校区教学。多校区办学在取得良好办学效果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多校区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一般是以“条块结合”的新模式运行,然而在远离主校区的实际情况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校区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偏远校区管理人员缺乏,难以支撑校区的一切学生事务,仅仅依靠长期驻守的几位辅导员不能够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和了解学生内心想法。高低年级学生缺乏沟通和联系,不能实现高效率的传帮带模式,使得学生管理困难重重。“90后”的大学生是张扬个性、意气风发的年轻一代,在偏远、枯燥的校区学习生活,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加上心智还不成熟,反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因距离较远,专业学院的领导、教师不能随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困难重重

(1)“代管”模式效果不理想。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能够较好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适应了校区环境,了解了学生管理模式,知道校区辅导员对学生的奖赏处罚没有直接决定权,对校区“代管”模式实行不予理睬或“打游击战”,以致增加了教育管理难度。

(2)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校区周边环境复杂。教学设施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是偏远校区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在图书资源、机房实验室、实训场地等方面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的快速发展需求。教学科研设施不足、学习条件艰苦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远离城区的校区周边环境复杂,人员混杂,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刚入校的大学生对社会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外出游玩、网络交友、情感问题、电信诈骗等不安全因素加大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

(3)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学生活动水平不高。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是以学生安全为底线,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生活动开展也因校区的特殊性变得相对困难,大一学生没有活动组织经验,高年级学生不能够对其深入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专家论坛、学术报告、名家学者的讲座甚少、新老生交流不足、实践活动无法开展等现状也阻碍了校区的文化氛围形成。偏远校区也缺乏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学生获得的大学文化信息量较少,学生缺乏对校园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文化环境的功能得不到体现。

二、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新途径的探索

1.解决好“谁来教育管理”的问题

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有重大意义。教育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模式符合多校区的教育管理,但条块管理的职责权限要有所规范和明确。“学生问题无小事”,只有学校、学院、校区共同关注关心学生,赋予校区管理教师更多的权力,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和学院对校区学生的线条管理也应做到积极教育管理,不能推卸责任,拖后解决学生问题,要经常到学生中去,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有问题知道找谁解决,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学有所管、学有所依、学有所成”。

2.解决好“怎样教育管理”的问题

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做到科学的教育管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针对“90后”的大学生,他们有个性、重情感、好思维、敢行动。对远离城区的校区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要及时跟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网上交流沟通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传递的迅速性和覆盖的广泛性,正面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要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疏导沟通,关心其学习和生活。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增加了他们的信息获取数量,学生的网络语言、形象风格、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是比较前卫的。

作为教育管理者一定要首先尊重学生,再进一步引导沟通,培养学生较好的行为习惯。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开展一些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的活动等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贴近学生、感染学生。远离城区的校区学生在生活上比较单调,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和商业气息,校园比较空旷安静。辅导员大多跟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为接近,因此辅导员要经常到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要以身作则,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刻提醒自己,树立榜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贴近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管”住学生、“智”理学生。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规范约束,适度的制度约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偏远的校区更要注意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同时,灌输一定的管理要求和行为准则是有必要的。每天汇报班级学生情况的日报制度、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以及确保人身安全的门禁制度等,这些都是较为理想的制度规范。

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巧,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5)“以生为本、以校为家”。学生工作多、乱、杂。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成绩,需要“以生为本、以校为家”。要以“走出去、沉到底、摸得清、解决好”为基本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让领导省心”。

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以“先疏后导”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经常留宿校区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复杂多变的,管理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思想敏锐、做事认真、方法有效。在处理学生事务工作中要沉着冷静、考虑周到。要结合校区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好各项工作,认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把学生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马小卫.浅谈如何做好大学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J].大江周刊(论坛),2012(2).

[2]杜 毅.论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学术版),2011(9).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