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潘古城印象

2016-09-29刘海波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茶马古城

刘海波

美文大观

松潘古城印象

刘海波

插画 张 杨

去年盛夏时节,工作缘故,出差到松潘,从济南乘飞机到成都,转乘汽车,途经都江堰、汶川、茂县,历经约七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松潘古城,一睹“大唐松州”的美丽和神秘。

走进松潘古城,一种宁静清幽,闲适的迷人气息扑面而来。高高的城门、雄伟的城墙,潺潺的流水,石路、木屋、小桥流水人家,你不得不惊叹它浑然如一体的和谐美,既有现代化的线条,又有古典的风韵,带给我这个北方游子无限的欣喜和激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松潘古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松潘,古称松州,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松潘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求婚未允,率兵攻打松州,促成了后来的唐番连姻文成公主进藏,使大唐西部边关保持了近百年的稳定局面;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后并为松潘卫,从此有了“松潘”之名,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是历朝的边关重地,同时也是川、甘、青三地茶马贸易的集散地,有“高原之城”之称,至今具有2300多年历史。

在县城门外,立有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塑像,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路过松州,被州官徐齐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都督韩威应战失败,太宗命吏部尚书侯君集统军抵达松州,川主寺一战,松赞干布兵败回藏。干布还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遂将太宗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如今站在松藩古城文成公主塑像之前,看着历史的一页,仿佛看见唐时烽烟乍起,千军万马奔驰,鸣鼓震天,剎声隆隆,军旗飘扬。

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古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时。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不蚀不坏,其长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的精美是首屈一指的。

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平面跨崇山,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东部崇山之下河谷部分为长方形,外城毗邻内城南面的河谷下坝,有城门与内城相通,平面为长方形。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墙身,内土石(其中外城城墙长1.37公里,用条石砌成墙身,内填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粕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

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临江门旁石壁上,镌刻着崇帧十六年(1644年)关于减免苛赋的布告。

登上古城墙,饱览城外一派美丽的群山,河流景色,回头望去,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地,使得整个松潘古城活泼生动而韵味深长。在漫长的历史风雨中,这里的藏、羌、回、汉民族与古城一道历经了无数战乱兴衰,古城墙记载和显示着风云变幻的沧桑和深沉豪迈的民族。

在湍急流淌的小河边,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在河面上架起以四川古建筑形象为基础,引入了松州民居的穿斗结构特色民居,一片连一片的平房和在平房中兀自耸立的城墙、体现和点缀了藏式和回式风格的特色仿古建筑,加上唐式风格的街灯,古朴而简约。当我们坐在竹楼,脚下河水流淌,清风徐徐,一边品茶、喝酒,一边欣赏藏族或汉或回或羌的悠扬抒情的音乐,举目远眺远山近水,怎一个轻松、惬意了得。

游览松州古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古松桥了。古松桥位于松州古城中部偏南,横跨于岷江河上,是连接南街和中街的交通要道,北望“镇羌”门(即北门)城楼,南看“延薰门”(即南城门),是连接县城南北两部的重要桥梁。该桥建于民国初年,后于解放后(1953年)修葺一新,为表达民族团结之众望,曾改名“团结桥”,1986年再次重建。修葺之后的古松桥,下为石拱,桥上建亭,造型上采用翘角、木碉龙门等古建筑形式,飞檐重叠,翘角凌空,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使人凭添“边陲古镇”之感。如今,古松桥成为松潘城内的标志性建筑物,它横跨一条绕城的小河,与映月桥、通远桥、七层楼、光照拱北、隐仙拱北等众多古建筑以及历史上记载的“松州八景”(古桥春涨、金蓬晚照、炉峰晓烟、龙潭映月、风洞秋声、雪栏霁色、大悲梵钟、赤松古迹),成为古城松潘的游客拍摄的景点。

松潘有一条特色古街,这条街几乎聚集了松潘所有的商业和文化。街道两旁满是店铺,卖各种服装、挂饰、牦牛制品以及蔬菜、水果;饮食也是多种多样,突出地方特色,主要是以牛羊肉和清真糕点为主,特别是各种各样做法的牦牛肉成为游客最喜欢的食物,一碗粉汤,一盘包子或2个锅盔,一盘手抓牦牛肉,美味又实惠。此外,这里的野生菌及贝母、天麻、冬虫夏草、黄芪、玛卡等中药材也是本地一大特色,深得游客喜爱。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松潘县一大经济支柱。

松州自古即为“茶马互市”之地。茶叶背夫的雕塑和记载茶马互市历史的浮雕,向人们讲述着松州城内“茶马互市”的历史。松州茶马互市兴于唐代,盛于明清。元以后,随着朝廷开放商营“边茶”,贸易范围逐渐扩展,市场日趋繁荣。茶马互市已不再是单纯的以茶易马,而演变为以茶为主,包括土特产、百货等各种物资的全面贸易。

“秦时明月汉时关”。重走松州的茶马古道,沿途可以领略玉垒关、雁门关、大石关、黄胜关……松州茶马古道的历史是深厚的,它不仅仅是一条古道,一条供马帮行走的古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已成为一条连结大西北的纽带,是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古城墙外有一条长长的绿化带,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其中有一种野花,它有一个美丽的藏语名字叫格桑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似桃,鲜红如玫瑰,有的红中带淡紫,有的白中带鸭黄,有的晶莹剔透,胜似多彩的翡翠。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所以藏族人民也叫它幸福花,它寄托了藏族人民的美好情感,被藏族人民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花。传说,要是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因为那是爱情的象征。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千年流传的爱情故事,如格桑花那样依然洋溢着沁人的芬芳。

据介绍,“大唐松州”号称中国最离奇之城。概括起来,离奇之处有七。即“西门在山顶,高城五百米”;“城墙翻山过,形状似屋顶”、“没有护城河,只有穿城河”、”城砖有名字,糯米桐油粘”、“城墙似跑道,鬼子误轰炸”、“古城北门奇,厚度国之最”、“四族一街居,风俗却相异”。这七大离奇,记载着一段段历史,展示了松州人民的智慧,彰显了古城独特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松潘还是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过5次重要会议,其中有两次(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在松潘境内召开。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松潘川主寺镇修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于今,红军长征纪念主碑已高高耸立在川主寺镇元宝山顶,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地,主碑高41.3米,顶端的红军战士铜像14.8米,铜像一手握鲜花,一手拿枪,双臂高举成“V”字形,象征长征的伟大胜利。碑体用450块铜合金贴面,呈三角形,象征着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无坚不摧的雄奇胜利。碑座由汉白玉环线贴面,碑座周围铺垫绿色草坪,寓意为“雪山草地树丰碑”。园内建立起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群雕,通过刻画艺术形象,展示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群雕长72米,宽8米,最高点12.5米,用1160立方米、1440块红色花岗岩精雕细刻组合而成,寓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现代艺术的魅力于一体,规模雄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1910年,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威尔逊三次来古城松潘,拍摄了很多照片,古城、大树、花卉、雪山、古桥、藏族人物等。他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海拔虽然较高,但气候适宜,一年四季温和,一般情况下都有着明亮的湛蓝色天空。这里的牛肉、羊肉、牛奶和奶酪,价格便宜,蔬菜和水果十分丰富。”威尔逊第三次临走时有点割舍不下,留下了一段话:“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的话,我别无所求,只愿生活在松潘”。如今,这句话被永远定格在了松潘。

近百年过去,如今的松潘古城,依旧可见当年历史的痕迹,但城市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漂亮的楼房、绿绿的行道树,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房屋低错,小巷众多,四条主街道宽大、分明地散布于城内;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边的茶楼、藤椅,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及,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对于松潘古城的印象,还有太多,太多:古城的山山水水,一檩一条,一砖一瓦,风土人情,古城的历史文化,都值得人们用心细细体味,恰似一壶陈年普洱,让人回味无穷。只要怀着一颗清寂、洁净、空灵的心境来品味松潘古城,总有一些惊喜的收获,或许就是一种简单、朴素、自然、宁静。也许,还会聆听到时光深处那一串串回响不绝的历史清音……

刘海波,现供职于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公司,工程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茶马古城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通海古城缀记
跟着船妹子去古城寻梦
凝眸古城淮安
静谧古城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