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建筑的模样

2016-09-28侯燕俐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设计师社区建筑

侯燕俐

7月12日,我陪同国内几位建筑设计界的朋友到伦敦西南部萨顿(Sutton)镇的贝丁顿(Beddington)零碳社区考察,亲见一排排具有标志性的彩虹风帽依循无动力被动通风原理在空中悠然旋转,联想到这个英国第一、也是世界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建于14年前,心生敬意。

承揽这一项目的零碳工厂(ZED factory)建筑设计事务所就坐落在社区当中,连同该事务所在内,小区共有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82套公寓,占地1.65公顷。

整个社区的建设亮点包括可循环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电车停车场,食物、包装、废弃物处理等也在通盘考虑范围之内,一切都为了减少所谓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尽管当时工程造价(1,179万英镑)是传统住宅的两倍,但使用阶段对环境破坏接近于零,节能效益显著:较英国使用平均值,水资源节省50%,电力消耗节省45%,采暖节省90%。当年颇受争议的先锋设计如今成了行业标准。

随着光伏材料成本的大幅降低,低碳或是零碳不再是“奢侈”之事。零碳之外,小区的设计理念还包括通过空中走廊的相遇场景来增进邻里之间见面的频率,如此每户人家至少可以熟悉近20户邻居,彼此有照应。

事务所创始人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强调零碳设计关乎生活方式,亦需因地制宜。

今年他向牛津市议会提交了一种新型住房理念:利用停车场和转乘站的上空来建设“高跷”住房,以解决住房短缺及费用昂贵的问题。

此外,借用宜家(Ikea)家居那样的拼装理念,四天即可建成无需地基的度假木屋。

建筑正在变得轻盈。弹出式建筑(Pop-up architecture)、临时性建筑(temporary structures)或季节性架构(ephemeral frameworks)是欧洲建筑设计师热衷尝试的类型。

这类建筑往往成本低、建造快,能够快速复现历史事件、承载纪念活动或艺术思想,受到博物馆和艺术展的青睐。

通过建筑设计的巧思妙想,集装箱可以转化成为很酷的零售概念。

在东伦敦肖尔迪奇(Shoreditch)有一处叫做“BoxPark”的市场,每个集装箱就是一个独立设计师店铺,更像是“游击店”(Pop-up Store),可按日零租,也可延长至3个月、半年。

这种零售业态可以帮助独立设计师以较低的商业成本来测试市场及顾客偏好。

类似的实验英国皇家建筑设计师协会(RIBA)也组织过。协会合作经理Owen Wainhouse介绍说,他们曾带一批英国新锐建筑设计师到上海新天地,为当地的零售品牌进行橱窗设计,极大增强了建筑设计与公众的互动界面。

从BoxPark出来,往西北方向走大约七八分钟,来到curtain road。这里是一大片建筑工地,街侧的小酒馆及墙上的涂鸦与其形成了一种不失和谐的对比感。

这里是商住混合的地标楼盘“舞台”(The Stage),也恰是国内万科以3000万英镑收购20%权益的重要海外地产。

该楼盘所在地发现了十六世纪帷幕剧场(Curtain Theatre)的遗迹,历史上这里曾上演过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于是这一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卖点很自然地被设计到未来社区中。

设计大英博物馆大中庭及Cross

Rail空中花园等诸多项目的顶级建筑事务所福斯特伙伴(Foster+Partners)以独特的方式保持其行业先进性。合伙人Martin Glover带我们去参观了新材料实验室和最新3D打印模型。

尽管3D打印还在早期探索阶段,Foster+Partners实验室里的模型已发展出更为丰富的色号、更为细致的触感,领域涉及到航天空间站的建筑应用。

公司的图书馆和咖啡厅放置的也是公司研发的新家居和物什,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内部测试和品评。

在伦敦南部克洛伊登(Croydon),刚开业六个月的科技城Tomorrow也将3D打印机作为孵化亮点。

早前在伦敦科技城工作的现任总经理Becky Galland,负责招募创业公司入驻和商务合作拓展。她提及该科技城旧址原是一家银行,目前内部的空间设计尽量实现本地化、减少运输物耗。部分私人办公室推拉门也采取类集装箱等材料,照明和绿植设置兼具创意与实用。

说到绿植,它们完全可以成为有机生长的建筑。

美国建筑设计师米歇尔·乔安希姆(Mitchell Joachim)倡导“种房子”,而不是“建房子”,强调人们可以运用已经存在了2500年的“编织法”技术,将树木移植嫁接在一起。

如果再智慧一点,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控(CNC)技术建造脚手架,将植物的苗编织成特定的几何形体。

现代人对宜居环境的强烈向往,意味着人们有机会见到更多的低碳绿色建筑,并乐意为之买单;

新材料革新及规模化发展,使得快速、临时建筑的实验成为常态,甚或加入流行文化的对话;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存在,能助力复杂建设项目的精确管理。

建筑设计师的工具箱越来越丰富,建造周期越来越短,就越有赖于在新概念和创意上的突破。

毕竟,好建筑,永流传。

猜你喜欢

设计师社区建筑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创意设计师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影像社区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天才设计师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