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敷散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6-09-28李彦霞

陕西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膝骨性骨性关节炎

屈 强 李彦霞 金 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咸阳712000)



中药热敷散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屈强李彦霞金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咸阳712000)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散局部热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的方法,选取我院门诊10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采用好及施外贴)和治疗组(中药热敷散加热后外敷膝关节周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肿胀、功能障碍评分,衡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结论:热敷散热敷膝关节在发挥活血化瘀、抗炎的同时又对关节软骨起到修复、润滑及保护作用,能够消除肿胀、有效缓解疼痛,故疗效肯定,治疗安全有效。

主题词关节炎,膝骨性/中医药疗法@热敷散老年人

中药热敷具有舒活关节、利筋通络、疏导腠理、调理气血、活血散瘀的作用。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中药热敷散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患者可自行完成操作进行治疗,同时中药热敷还具有无创伤、不痛苦、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属于绿色疗法,非常适用于中老年人群,易接受程度较高,疗效显著。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科门诊连续1年应用热敷散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并随访半年,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来自我院骨科门诊患者,其中符合老年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42~74岁,平均52.4±8.6岁;病程6个月~9年。对照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42~75岁,平均54.9±9.6岁;病程1~1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骨关节炎临床诊治指南》中关于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即近1个月反复发生的膝关节疼痛,伴下列3项以上:弹响或关节摩擦音(感);膝关节肿胀;有少于(含)30min的晨僵;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骨质增生;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周缘骨赘形成;X线片改变不明显,但为≥40岁的中老年人[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外贴好及施(复方水杨酸乙二醇,含水杨酸乙二醇、薄荷醇、樟脑、生育酚和辣椒提取液)透皮吸收贴剂治疗。并用加强贴固定外周,24h1换。治疗组:中药热敷散组方: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各30g,艾叶、川乌、草乌、桂枝各20g,刘寄奴、红花各25g,苏木、花椒各10g,生麻黄40g。将药1剂入锅,加葱白三根切碎(约50g),倒入食醋250g后拌匀,待食醋渗入药物后装入棉质小布袋,封口后放盘子上笼蒸30min后取出药袋热敷膝关节部位,每付药用2d。刚蒸的药袋温度较高,用毛巾双层包裹后热敷局部,待温度下降后取掉毛巾,将药袋直接于膝部皮肤接触热敷,外裹棉垫保温,每次30~50min,早、晚各1次,10d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膝关节不论左右,均选择单膝做为观察对象,如患者双膝均为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则选择较重的一侧为观察对象)。在热敷的过程中,应防止皮肤烫伤,如遇皮肤过敏,应停止热敷。局部有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局部皮肤感染者为禁忌症。

疗效标准分别于治疗开始和治疗20d后为观察点。对下列指标进行评价。患者观察指标如下:休息痛:0分:无疼痛;1分:轻度疼痛可忍受;2 分:中度疼痛不影响睡眠; 3分: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活动痛:0分:不痛;1分:上楼疼痛;2 分:走平路疼痛;3分:不能行走[2]。关节压痛:0分:无压痛;1分:轻压痛;2 分:中度压痛;3分:回缩压痛。关节肿胀:0分:无肿胀;1分:肿胀平骨标志;2 分:高出骨标志;3分:周围肿胀积液症。关节活动度:0分:活动正常;1分:活动受限30%以下;2 分:活动度受限30%~60%;3分:活动度受限60%以上。根据以上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进行评价:先对每位观察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分别进行评分[3]。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通过在疼痛评价、肿胀评价、关节功能评价的衡量,其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和好转;疼痛、肿胀、关节功能积分均有减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讨论临床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西药治疗主要分为控制症状的药物和改善病情的药物。控制症状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的药物主要是硫酸软骨素、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营养药物,可以改善病情,缓解软骨的退变。另外给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关节镜下清理术等方法进行微创治疗为主[4]。病变晚期可行人工关节置换。依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2013年5月颁布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循证医学指南》(第2版),认为骨性关节炎应用改善病情方面的药物并没有确切疗效,不建议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以及膝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也不建议使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或灌洗术。该指南给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习惯带来很大冲击。故目前膝骨性关节炎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5]。

中医药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一直受到多方面的肯定,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将中药列为治疗药物之一。在这一系列中药中,补肝肾中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医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肝肾精血渐衰,筋脉失其濡养。肾可主骨生髓,骨的强盛或衰弱均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膝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分布较多,补肝等于强膝。热敷散组方中:透骨草,归肝、肾经。 有舒筋活络,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软坚消痞作用。伸筋草,归肝、肾经。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效,伸筋草醇提取物有明显镇痛作用。艾叶,归肝、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刘寄奴,归肝经,其水煎液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红花,归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作用,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有抗炎作用;苏木,归肝经,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苏木水煎醇提液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川乌,归肝、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草乌,作用同川乌,毒性更强。花椒,归肾经,温中止痛,有镇痛抗炎作用;生麻黄,归肺、膀胱经,麻黄有散寒、通滞之功,可治风寒湿痹,也可利水消肿。桂枝,归肺、膀胱经,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含桂皮油,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此外桂枝有抗炎、镇痛作用,与麻黄相须为用,增强散寒之力。威灵仙,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中药热敷散给予补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活血化瘀、益气血、止痛,借助温热效应,促进皮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中药离子的渗透、吸收,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局部内环境,起到治病的作用[6]。

本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属于退行性疾病,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我们采用的中药局部热敷是既解除疼痛又减轻关节炎发展并促进关节修复的疗法,通过中药经皮渗透,其成分起到了强而持久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并且抑制组胺及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达到止痛、镇痛的目的[7]。对于不愿意行手术治疗的,或者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用本法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本疗法经济、方便,给药途径简单,对人体无创伤,外用药物,不经过体内代谢,不损伤肝肾功能,方法简单,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家中治疗即可,不需住院,乐于被患者所接受,同时也继承和弘扬了祖国医学的宝贵经验。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30.

[2]党晓谦,张亮,王坤正,等.不同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4):459-461.

[3]贾海鹏,向慧竹,王铃,等,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4):478-47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8.

[5]孙智平,丁艳莉.膝乌汤配合热敷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9例[J].陕西中医,2014,35(1):64-66.

[6]于继岗,林强.膝痛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10):1374-1375.

[7]陆小龙,肖清明,王勇,等.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55-156.

(收稿2016-04-13;修回2016-05-30)

R68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43

猜你喜欢

膝骨性骨性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