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消白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2016-09-28杨永超王春丽马宝梅

陕西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白方特发性尿蛋白

杨永超 王春丽 李 杰 马 浩 马宝梅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宝鸡 721001)



益肾消白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杨永超王春丽李杰△马浩马宝梅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肾内科(宝鸡 72100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强的松片、环磷酰胺、ACEI或ARB、低分子肝素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叶氏益肾消白方治疗,随访1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8.7 % (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醉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叶氏益肾消白方联合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主题词肾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叶氏益肾消白方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目前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蛋白转阴率低、复发率高,本研究通过叶传蕙教授经验方叶氏益肾消白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大大提高了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减少了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6例纳入研究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的住院病人,随机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其中治疗组33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4岁。对照组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2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两组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4h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或者肾功能损害;肾活检病理,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可见钉突形成,符合膜性肾病;经中医辨证分型符合脾肾气虚证者。排除其它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治疗方法对照组:入组后开始给予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8~1.0 mg/kg,1d1次(如患者有肝功受损则该服甲泼尼龙片,服药8周后进入减量阶段(单日服用初始剂量,双日予以20mg,以后每月减高量5mg直至20mg),随后每3个月减5mg至停药,总疗程16~22个月。环磷酰胺使用方案:前6个月每月静滴1次,每次按0. 75 g/m2体表面积的剂量,连用6次,以后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疗效延长用药间歇,累积剂量≤12 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氏益肾消白方,生黄芪45g,生地黄24g,炒白术、全蝎各9g(另包,研沫冲服),丹参30g,茯苓、蝉蜕、僵蚕、地龙各20g,水蛭5g,当归、红花、桃仁、川芎各15g。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以降脂、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配对资料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治疗1年后进行评定。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h尿蛋白定量<300mg,尿蛋白阴性,血浆白蛋白>30g/L,肝肾功能正常。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24h尿蛋白定量<300mg,尿蛋白阴性,血浆白蛋白>30g/L。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4h尿蛋白定量较前下降50%以上,但仍>300mg, ALB较前升高,但仍<30g/L,肾功能稳定。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未达到治疗前的一半或增加,肾功能恶化。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3例,完全缓解患者14例,显著缓解病例患者10例,部分缓解患者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3例,完全缓解患者10例,显著缓解患者10例,部分缓解患者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24h尿蛋自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组间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复发率比较随访1年,治疗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复发率7例,复发率21.2%,两组经统计学计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上属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部分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高达数10g, 少数患者逐渐发展为尿毒症;其病程较长,可达10~20年;但此病约30%病人存在自发缓解可能,且临床复发率较高,由于目前尚无检测哪些患者自发缓解可能的检验方法,因此国内对于确诊为膜性肾病的患者多主张给予积极免疫抑制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应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但其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复发率较高。日前应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抱霉素、骁悉、环磷酞胺、他克莫司等。Yao等[1]观察了使用环抱霉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15例,有效率80%,完全缓解率46. 67%,但2年复发率>50%。Mille等[2]观察了使用骁悉治疗16例,其中6例尿蛋白减半,2例部分缓解,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王祝娟等[3]通过研究证明FK506对膜性肾病亦有较高的临床缓解。Branten等[4],通过12个月临床观察,发现在减轻蛋白尿方面两者有效率较高。Ponticelli等[5]的研究结果有些不同,苯丁酸氮芥组有效率仅为33. 3%,环磷酞胺组达93%,而两组均在6~30个月后均出现了复发。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水肿、蛋白尿,属“水肿”、“尿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脾肾气虚,加之风邪外袭、湿毒侵淫、水湿浸渍、饮食劳倦等外因相扰,虚实夹杂,导致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在外发为水肿,或见于肌肤、头面、眼睑、四肢、腹背,在内脾虚输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壅盛、病久必然损伤及肾。肾气虚,一则不能固摄脾土,二则肾之开阖失司,蛋白等精微物质失藏而外泄。病久可导致脾肾亏虚、瘀血内生。此病多数患者病程久长,所谓“久病及肾”、“久病致瘀”,病程中常因气虚血停、水停致瘀,水瘀互结,使病情缠绵难愈,如《金匮要略》云“血不利则为水”。姚勤等[6]通过研究证实中药活血化瘀疗法可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粘滞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中药治疗重在补脾益肾,行气利水,活血化瘀。国内众多医家积极探索中药治疗膜性肾病并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如王琳等[7]通过临床观察,证明了中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到患者中药联合西医免疫抑制治疗,尿蛋白减少较对照组明显,两组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本方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叶传蕙教授行医数十载、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等配伍组合,使用生黄芪、生地黄、炒白术、当归补益脾肾,以建运脾气,助其运化水湿,益肾以恢复其固摄精微之职。丹参、茯苓、红花、桃仁、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肾脏微循环从而肾脏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蝉蜕、僵蚕、水蛭、地龙、全蝎等虫类药物正是中医“久病入络”、“久病致瘀”理论的体现,通过化瘀通络、搜风祛邪的作用达到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8]。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固肾、逐瘀、利水作用的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有其优越性,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种尝试,可明显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症候、明显降低尿蛋白、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复发。

[1]Yao X, Chen H,WangQ,et al. Cvclosporin a treatmenL for idiopalhic membranous nephropalhy. Chin Med J(Engl),2001 114(12):1305-1308.

[2]Miller C, Zimmerman R, Pmdhakrishnan J,et al. Use of mycophenolate in resistant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m J Kidney Dis, 2000, 36( 2):250- 256.

[3]王祝娟.特发性膜性肾病对比治疗61例临川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03-305.

[4]Branten AJ, Reichert LJ, Koene RA, et al. Oral cyclophos phamide versus chloramhuci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d renal insufficiengy.QJ m ed, 1998, 91( 5):359-366.

[5]Ponticelli C, Altieri P, Scolari F,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methylprednisolone plus chlorambucil versus methyprednisolone plus cyclophosphamide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J Am Soc Nephrol, 1998, 9( 3):444- 450.

[6]姚勤.中药化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36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6(7):295-296.

[7]王琳,陈以平.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8):393-396.

[8]杨永超.叶传蕙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J].陕西中医,2015,36(1):78-80.

(收稿2016-03-30;修回2016-05-25)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3-LC043)

△西安市中心医院肾病科(西安 710000)

R69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16

猜你喜欢

白方特发性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最美老人”白方礼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读《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有感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自拟扶正升白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