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赭镇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2016-09-28马学玉

陕西中医 2016年9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镜胃炎

马学玉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青岛266042)



参赭镇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马学玉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青岛266042)

目的:观察参赭镇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选择80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脾胃虚弱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赭镇气汤治疗,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3.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赭镇气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有较好的疗效。

主题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参赭镇气汤

参赭镇气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本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之症[1]。笔者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久病必虚,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脘腹胀满疼痛的特点,应用该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研究共80例均为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来自2012年至2015年本院中医门诊及病房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08±11.63岁;平均患病时间7.09±0.28个月;胃镜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伴有糜烂者及胆汁反流性胃炎10例,伴有糜烂并颗粒状增生者9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51.83±10.06岁;平均患病时间7.12±0.69个月;胃镜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伴有糜烂者及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伴有糜烂并颗粒状增生者6例。两组病人基本病情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制定:病程在6个月以上,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症状体征:长期的消化不良、胃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消瘦等。胃镜检查: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病理诊断有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标准参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执行[3]。主症:胃脘胀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脘闷,舌质淡,脉细弱。主要症状必须具备,另外加次证2项即可以诊断脾胃虚弱型。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参赭镇气汤加减,组成:党参、炒白术、白茯苓各20g,赭石(包煎)、山药、生龙牡各30 g,芡实12 g,山萸肉、苏子各10 g,炒白芍15 g。加减:大便溏稀者加薏苡仁20g,黄芪30g;伴口苦舌黄者加炒栀子、连翘各10g;舌苔厚腻者加白蔻、砂仁各12 g。有明显胃脘疼痛者加元胡、炒白芍各20g。以上药物浓煎后取汁25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饭前服用。服用中药期间,停用所有西药。治疗观察期间忌食用辛辣、生冷、油腻之食物。1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应用雷贝拉唑20mg(国药准字H20040916),每日1次,疗程2月。疗程开始前及结束后复查胃镜、血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

疗效标准治疗前后对胃脘胀满、或隐痛、胃脘喜按或喜暖、食少纳呆、大便溏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腹胀等症状进行评分。轻度1~2分,中度3~4分,重度5~6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拟定标准。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侯积分减少80%以上;胃镜复查胃黏膜红肿充血、糜烂基本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60%~80%;胃镜复查胃镜下黏膜充血明显改善,黏膜糜烂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侯积分减少30%~59%;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有所改善,黏膜糜烂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或加重者;胃镜检查无改善或有所加重者。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统计,两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

治疗结果两组总体临床效果比较本研究中参赭镇气汤治疗组46例,按照疗效标准判定,结果临床治愈10例,临床显效20例,临床有效12例,完全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91.3%。西药对照34例,临床治愈3例,临床显效15例,临床有效7例,完全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经检验参赭镇气汤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中医证候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胃脘胀满、食少纳呆、乏力、倦怠等症状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不良反应治疗组所有患者有6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可以坚持服用至疗程结束,其余无明显不适。对照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需要持续治疗的慢性胃病之一。因其有进一步发展为胃癌的可能,因此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重视,一般需要每年检查一次胃镜以便早期发现胃部恶性病变,及时处理。本病的发生多因长期的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胃部反复炎症,日久导致胃部固有腺体的减少,黏膜皱襞变薄,部分伴有胃黏膜颗粒状增生,病理常有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引发胃癌。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有效地根治办法,一般采用常规的抑酸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但对黏膜的萎缩及增生性改变,效果并不显著,难以逆转胃黏膜的萎缩及肠上皮增生。

本病属中医“痞满”、“胃痛”的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日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由于长期的各种不良刺激,损伤脾胃,日久必然导致脾胃虚弱,所谓“日久必虚”。关于本病的中医治疗目前多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分为6种类型,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其中脾胃虚弱型最为多见,关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也比较多。田腊群等[5]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脾胃虚弱,易生痰湿,阻遏气机。杨少军等[6]从脾虚血瘀论治,采用健脾活血治疗取得很好疗效。刘喜燕[7]也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应用枳朴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良好疗效。脾主升清,胃主通降,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虚则脾气不升,浊气不降,壅聚于胃而致胃脘胀满;胃以通降为顺,胃虚则胃气不降,同样会出现胀满不适,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胀满也是因虚而胀。因此脾胃虚弱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病机,且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因此在治疗上则应标本兼治,健脾以升清,通胃以降浊,则满闷可除。何安民[8]等应用健脾温中补虚的白术健脾汤治疗489例,获得良好效果,亦是应用健脾升清降浊之法。因此在治疗方面应以健脾的同时给予通降胃气的药物,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参赭镇气汤方中主药以党参为主,重在补气健脾,佐以山药、白术、茯苓健脾养胃;同时方中赭石重镇降逆,降胃气之力最盛,能开胸膈,止呕吐,用之得当,诚有捷效。尚可儒也认为张锡纯运用赭石治疗脾胃病颇具特色,因赭石补脾降胃而不致胃脘胀满。同时方中党参补气健脾,虽有壅滞脾胃之弊,但与降胃较强的赭石合用,则补而不滞,二者合用,升降并举,脾得健,胃得降,同时佐以龙骨、牡蛎、苏子,以震慑上逆之胃气。诸药合用,补降并施,则脾胃虚弱所生之胀满不适、嗳气、纳差等诸证皆除。本研究也证实本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3,18(2):119-128.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 (8):749-75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128-129.

[5]田腊群,郭军,邵建明.李学武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2015,36(12):1641-1642.

[6]杨少军,汪龙德,张晶,等.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5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20):1745-1748.

[7]刘喜燕,王蓄森.枳朴六君子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胃肠动力障碍60例[J].陕西中医,2014,35(5):535-536.

[8]何安民,何龙君,王麦霞.白术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489例[J].陕西中医,2013,34(9):1124-1125.

(收稿2016-01-23;修回2016-03-26)

R57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13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镜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