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以福州大学“晋江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2016-09-27杨玉城

福建建筑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晋江大学校园

杨玉城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以福州大学“晋江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杨玉城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1)

简述了校园文化景观内涵,分析探讨了大学文化景观内涵的具体表达方式,并针对高校景观大同小异之弊端,以福州大学“晋江园”设计为例,指明大学景观设计应体现学校历史底蕴及地方文化,才能丰富高校文化景观内涵中的人文精神,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景观设计

0 引言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大学历史积淀的文化成果、学术精神和价值认同的重要物质载体,彰显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大学建设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术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人们解读大学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乔旦在开学献辞中曾说过:“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可见,校园文化景观承载着大学文化精神,营造富有浓郁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目前,各所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都力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和办学理念的不同,设计出各具风格的环境景观,以提升校园的形象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

1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内涵

大学是教书育人、研究学问之地,景观受众是在校学生和教师,所以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应是来自学校历史的积淀,并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形成的长期稳定的、别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

2 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表达

亨利·纽曼曾指出:“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一座千年庭园,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是庭园,却敞开心扉。”因此,大学文化景观的营造是设计者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理性传承,使文化与情感融入到校园景观当中,用景观元素来诠释文化,用文化符号来表达景观。

2.1深入挖掘校园文化

近代国学大师、教育家王国维曾有论述:“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零,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这说明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非常重视和利用环境来教育培养他的弟子[1]。因此,应充分发挥大学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环境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所有相关的因素,运用最能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反映学校历史文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将这些历史文化等表达在设计方案中,通过环境景观来演示校园文化内涵,使师生们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并能够对学校的精神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使大学校园成为既有浓厚历史氛围又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神圣殿堂。

2.2理性传承校园文化

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再现,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大学校园环境中的静态景观如亭、台、楼、椅等和动态景观如山、水、草、木等,都体现了每所大学独特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大学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杰出校友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宝贵财富;浓厚的地方文化集聚着同一地区不同时空背景下人类的智慧和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可以汲取的养分。因此,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应营造厚重、安静、高雅的文化氛围,丰富交流空间和人文环境的内涵,体现自身所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首先,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结合,应遵循“借其神,而不是套其形”的原则,通过宏观层次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中间层次的植物造景和文化设施以及微观层次的校园精神、形象标识等去表达不同大学的自然、社会、文化、地理等特征,使其产生空间、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能产生精神共鸣的校园文化景观。

其次,校园文化景观应通过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物质载体,如校门、校内建筑、校园文化广场、雕塑、园林小品、绿化、水体、道路、校园标识系统等,使师生在其所构建的环境中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并在求新、求知、求美和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2]。

3 福州大学晋江园景观设计

本文以福州大学“晋江园”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案(图1,图2)作为分析案例,介绍校园文化及地方文化元素在营建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表达。

3.1项目概况

福州大学城南临乌龙江,西邻京福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是福建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和交流的中心。福州大学位于福州大学城东侧,北邻溪源宫路,南邻简平路,西邻学府北路,东邻乌龙江北大道。福州大学“晋江园”位于福州大学中线位置,是晋江市和福州大学的合作项目,设计范围包括图书馆前广场及广场周边绿地,总用地面积28 985m2,景观设计面积21 842m2。

在设计之初,对本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多次详细的勘察,概况如下:福州大学图书馆位于福州大学北部学科组群,为福州大学新校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现有的建筑造型简约、凝练、极富现代感,体现了福州大学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逻辑思维的严谨与精密。但是,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其周围现有环境未能充分体现校园特色,突出人文景观。如何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大学校园景观,是此次方案考虑的重点。

3.2指导思想

以明代造园大家计成的造园理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指导整个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美学思想与大学校园深厚文化底蕴的有机融合,注重景观布局与福州大学新校区建筑造型及周边环境的协调,以自然生态设计为主题、突出晋江“品牌之都”及“晋江精神”文化特色,充分展现“协调、生态、大气”的校园景观格调。

3.3设计构思

福州大学“晋江园”景观设计,在空间结构组织上强调“一核、两园、一带、三轴”的布局。“一核”是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图书馆周边景观提升;“两园”是指图书馆两侧的绿地景观组团,我们分别将其规划为“晋江品牌园”和“晋江文化园”;“一带”是指联系两园和广场、升旗台及活动草坪的景观带;“三轴”是升旗台与图书馆广场相接的主要景观轴和正对图书馆北门和西门的竹林小径景观轴。其中“一核”、“三轴”的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在尊重现有场地的前提下以规整式构图为主,开敞大绿地、大草坪、模纹色带,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洋文化精神,大气、规整、严谨的平面布局,体现了福州大学作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两园、一带”的设计手法,主要以自然式的设计手法,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讲求曲径通幽、巧于因借,融入“福文化”及“闽南文化”,为学子们提供一个人文气息浓郁、人性化、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校园人文环境。

3.4主要文化节点

主要文化节点以浓郁的闽南传统文化为主元素,如“出砖入石”、闽南石雕、海洋文化、晋江精神等,展现晋江园独具魅力的“品牌之都”形象。景观空间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将特色景观树阵、开放式草坪、广场绿化空间与景观节点结合,充分考虑赏景休憩空间的尺度适宜性,为福州大学教职员工及学生所共享。为了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然元素渐渐渗透到受众内心,景观细节设计着力注重浓郁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达,景观视线与图书馆周边绿地相互借景、相互融合,同时巧妙塑造了微地形高差,造成小中见大的空间感受。

3.4.1“福”文化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代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趋向“同质化”,使大学校园的建筑、园林成了随处可以模仿、可以拷贝的设计,模式化、程序化、缺乏地方特色个性与原创性的校园环境比比皆是。在此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在大学校园中得以落地、生根、发芽,打造诗意的人文空间,让学生在校园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福”文化景观节点的设计正是如此: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字,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以“福”为首,福建、福州、福州大学也与“福”字息息相关,我们在设计中将“福”文化纳入设计范畴,在景墙中引用康熙帝御笔为孝庄太后书写的“天下第一福”字,将百种书法体的“福”字镌刻在石头上,与景观步道相结合,将福州大学的校徽与景观廊架、木质雕花漏窗相结合,使受众全方位地感受“福”文化的魅力,增强福州大学新校区校园的人文关怀(图3)。

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地域性。因此,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每个地区的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各自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3]。具有与自身的地理环境相融合的区域文化色彩是我们在景观设计必须充分汲取的养分。红砖建筑元素(如红砖封壁及燕尾脊等)、石雕工艺、闽南剪瓷雕、出砖入石等闽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元素,在此次方案中也得以巧妙应用:用闽南红砖古厝拆下来的闽南花砖和砖雕工艺,拼出福大的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及“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水池旁的亭台楼榭运用泉州白仿古面石材、惠安崇武石雕、红瓦、闽南剪瓷雕及传统大木作等乡土材料和工艺进行设计,为师生们营造一个放松、惬意的休闲空间(图4)。

3.4.2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大学文化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仅是一道景观,更能成为展示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校园人文景观。“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学校园里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树。福州素有榕城的美誉,榕树奋发向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这很契合福州大学“博学远志”的治学理念。我们在“出砖入石”景墙的后面配植一颗胸径60cm的大榕树,与古拙的景墙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增强了福州大学学子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同时,榕树这一典型的福州乡土树种,也强调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竹子代表了君子之风,代表了文人的气节。因此,我们在本项目设计中大量运用了竹子,形成竹林小径、竹休闲道,让福州大学师生闻清风中瑟瑟竹声、赏夜月下疏朗竹影,为书香校园增添清俊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同时,种植设计方案还应用“梅兰竹菊”四君子及岁寒三友的植物元素升华校园人文景观的内涵(图5)。

4 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作为大学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外,在人文精神的塑造、校园文化表达、地方文化的体现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景观是大学文化底蕴的最佳载体,将对广大师生、学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国内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校园空间日益狭小,为解决校园空间不足的问题,诸多大学都兴起新校区建设,与传统老校区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不同,新校区虽然拥有更为开阔的空间,但是在校园文化底蕴和校园精神的传承上先天不足。因此,在校园建设中营造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景观是大学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更多地考虑文化内涵的融入和地方特色的体现,以此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升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

[1]乔峰,刘华东.校园景观环境的文化内涵[J].山东.科技风,2009, (10) .

[2](明)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C].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 2011:104-107.

杨玉城(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设计及园林景观规划方面研究。

Reflection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ollege campus culture——a case study of the Jinjiang Garden in Fuzhou University

YANGYucheng

(Fujian Provincial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Fuzhou 350001)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xpression method of connotation of college landscape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culture briefly. 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e between colleges and locality in the design of Fuzhou university “Jinjiang Garde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ollege should embody history of campus and regi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y which to rich the humanity spirits in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landscape culture to avoid the same scene in the different colleges.

Campus;Cultural landscape;Landscape

杨玉城(1982-),男,工程师。

E-mail:93781448@qq.com

2015-12-07

TU986.2

A

1004-6135(2016)02-0021-04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晋江大学校园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文化景观的粒子界定及其度量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小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