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歧路灯》看清代河南的社交礼仪

2016-09-26苑寅华

卷宗 2016年7期

摘 要:《歧路灯》是清代河南宝丰人李绿园创作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近年来,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历史地位、价值,社会背景、教育思想、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但对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交礼仪方面的内容,迄今论者尚少。通过对《歧路灯》中的社交礼仪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清代河南的社会交往礼节,也为建设文明中原添砖加瓦。

关键词:《歧路灯》、清代河南、社交礼仪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辞海中的第一个释义即为: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礼的起源较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礼何?”经儒士整理流传下来的关于“礼”的经典著作就有《仪礼》、《周礼》和《礼记》。“礼”成了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条规。在古代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中,礼仪仪节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1 接风洗尘之礼

小说第一回,谭绍闻的父亲谭孝移回祖籍丹徒县拜祖墓,续家谱。拜谒累代祖墓之后,即拜谒本族,“勿论远近贫富,俱看了,各有河南土仪馈送。”此后,族人为其接风洗尘,“各家整酒相邀,过了十余日方才完毕。”谭孝移一支已在河南累居四代,和本族人经年不见,但“各家整酒相邀”,既是对其支远归的欢迎,亦是对他的重视。谭绍衣又引领孝移到“城中旧日姻亲之家,拜识了。各姻亲亦皆答拜,请酒。”古人一直重视家族势力的影响,通常是聚族或聚姓而居,以壮大家族的势力,为本族人谋取利益。谭孝移一支,虽已迁徙到丹徒县四世,但其本族人在续写族谱时,仍不忘远迁的一支,以求得谭姓人势力的壮大。谭孝移回到祖居之地,对于本族人,无论远近贫富都前去拜望,并且赠送所带河南土特产。族人各家都设酒摆宴,为其接风洗尘。礼尚往来是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外出之人逢年过节回到老家,仍需要拜访自己的族人,尤其是年长的长辈,以表达自己的亲近之情和懂礼仪。和其家或者其人亲近的亲朋好友就会小聚,一来对远归之人进行慰问,二来交流一年的所失所得,欢聚一堂,好不热闹。

谭孝移自丹徒会回到开封之后,邻舍街坊“有送盒酒接风的,有送碟酌洗尘的,也有空来望望的。”中国人重视人情往来,对于谭孝移的远归,街坊邻居俱来看望,以表达近邻的亲切之情。对于邻居的接风,谭孝移积极“答些人情,巾帕、扇坠、书联、画幅,都是江南带来的物端。”

对于谭孝移的归家,知己朋友的接风必不可少。“又一日,有两个人抬了架漆盒儿进门,王中告于家主。揭开盒儿一看,无非是鸡、鸭、鱼、兔,水菜之类。拜盒内开着一个愚弟帖儿,上写着张维城、娄昭、孔述经、程希明、苏霈。”文人之间的交往更是具有繁琐而复杂的礼仪规范。先是派家仆送上食盒,并有拜帖,这是一种正式的拜会礼节。写拜帖显示拜访的隆重性,且人未到,贴先到,以使主人做好迎接准备,不至于直接登门,使主人仓皇待客,显得唐突。

2 餐桌礼仪

“进的门来宾主寒暄而坐”,“大家礼毕,序长幼,分宾主入座。”古人以右为尊,房子一般是坐北朝南,所以尊敬的客人都是座东面西,主人则坐主位相陪。用餐时,更是要再进行一番推理谦让。“张类村一定让侯冠玉。侯冠玉道:‘序齿该张老先生坐,序爵该娄老先生坐,晚生岂敢讨僭。张类村是个古板学究,坚执不肯,侯冠玉谦而又谦,彼此让了多时。程嵩淑发急,便道:‘类老不必过执,不如尊命为妥。类村方就了首座,潜斋次座。东席是孔耘轩首座,程嵩淑次座。西席是苏霖臣首座,侯冠玉西边打横。王春宇作半主之道,东席相陪。绍闻就了主位。”这个时候,主人坐北面,同席之人有做官之人时,官位大的坐首座,依次落座。具是无头衔之人时,则序齿而坐。官位低下或小辈之人则坐西北或打横作陪。这些礼仪在今日的正式会餐时仍是如此。

古人重农轻商,商人的地位在当时极为低下,谭绍闻的舅父王春宇虽是其至亲之人,在谭家做客之时,和娄昭、张类村同席时,一般都是打横作陪,坐在下席。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商人身份。必要时,也以半个主人的身份相陪。“大家让坐,首座娄,次座程,三座孔,四座盛斜签桌角,五座夏打横。”从座次的安排上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就可以看出来了。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所以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一般看不到妇女的身影。有客人来时,女主人一般都要回避,由奴婢回应客人的问候,而自己并不出来见客。正经人家即那些家世门风较好的家庭,院中安放屏风,和前院隔开,妇女只在屏后的那方天地里生活。男客人也不能轻易到屏后拜见女主人,只遥遥的作揖以示礼敬就好。因此男女同席更是逾礼之为。有女客人到访时,女主人在后院招待她们,男主人则在前厅招呼男客人。但当男客是至亲之人时,则无需此避讳。甚至可以男女同坐。王氏回娘家时,到了用饭之时,“王氏首座,云氏陪座,曹氏就坐了东横,谭绍闻就与云氏靠边坐了西横,王隆吉北面相陪。”王隆吉是曹氏的儿子,比谭绍闻年长,陪客时,坐主位的并不是曹氏,而由王隆吉以主人的身份作陪客人,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见一斑。

3 社交礼仪中的请帖

访亲拜友之前,先写帖子。一般是红色的帖子,装在护书之中,在帖子上写明拜会日期,下写拜会人的姓名,帖子又有速帖、辞贴。古人拜客之前,都要先写好帖子,派人送去。一般都是提前一至两天,即提前约定拜访日期,让主人做好充分准备。

帖子有私人相交拜会所用,也有正式的公文帖子。公文帖子一般用于政府官员的往来。谭绍闻拜访结拜兄弟盛希侨时派仆人所投的帖子叫“愚弟贴”,以表示谦恭之情。对老师等长辈所下的帖子,则上书“愚生”,既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古人的谦虚之态。当天下帖,当天就拜访时所辖的帖子,叫做“速贴”,取其迅速之意。拜会身份、地位相同之人时,所写的帖子叫“眷弟贴”,以示亲近之情。

对于别人下的请帖,推辞不去之时,要写辞贴,交给来人带回,来人受下帖之人嘱咐,不愿接受辞贴,受贴的客人到了约定日期,一定要前去践约,否则就是失礼了。对于客人的拜访,在此次拜访之后,主人则要投请帖,回请前来拜访的客人。当面邀请别人来访是不礼貌的,正式的邀请需要投贴相邀。也有口头先约定拜访的日期,然后补贴子。

古代社会交往的礼仪繁多、琐碎,举手投足之间、人情往来之时,一个人的修养就会显现出来。在社会交往之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礼节是否规范、合礼,稍有差池,就会被耻笑不知礼,从而贻笑大方。《歧路灯》中的河南社会交往的礼仪,是儒家所提倡礼仪的一个缩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是极为迂腐可笑的,但当时却备受士大夫与知识分子的推崇。很多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遭到人们的摒弃,但相当一部分却流传下来,为今人所沿袭。这些社交礼仪如同儒家的思想一样,既有精髓也有糟粕,我们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重建礼仪之邦。

参考文献

[1]李绿园,李颖点校,《歧路灯》[M].北京中华书局

[2]张宁,《论<歧路灯>的思想基础》[J].《电影评介》,2007.03.007

[3]杨海中,《<歧路灯>研究九十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

苑寅华(1991-),女,汉,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