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2016-09-25张园伟金茂和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腹直肠癌出血量

张园伟,金茂和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张园伟,金茂和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情况、手术应急反应、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切口长度要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发现远处转移例数及局部复发例数均要好于对照组(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应急反应与炎症反应情况要好于对照组(<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出血量少及创伤小的特点,值得推广。

结肠肿瘤;直肠肿瘤;癌;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为胃肠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老年男性为该病的高发人群,患者男女比例为2∶1左右[1]。结直肠癌一般采用传统的开腹根治手术治疗,但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2]。近年来,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3]。本研究拟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均符合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75岁;(2)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3)肿瘤未侵袭到周围的器官和组织;(4)患者腹部无手术史;(5)患者3个月内没参加其他治疗方法或药物的临床研究;(6)患者知情且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造血系统、肝、内分泌系统及肾等疾病者;(2)肿瘤发生转移,已不能进行手术治疗;(3)凝血功能异常者;(4)精神异常和/或判断能力异常者;(5)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妇女。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37~74岁,平均(48.86±5.98)岁;直肠癌患者33例,结肠癌患者27例;肿瘤直径为1.20~5.72cm,平均(3.54±1.36)cm;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49.18±6.27)岁;直肠癌患者32例,结肠癌患者28例;肿瘤直径1.18~5.67 cm,平均(3.47±1.25)cm;采用腹腔镜手术。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选取截石位,在脐环上缘作一切口,进行气腹的建立,置入腹腔镜,在腹直肌的两外侧缘分别作切口,置入操作器械。手术依据全直肠系膜切除的规范进行操作,使用超声刀将左侧结肠腹膜切开,将肠系膜下动脉进行解剖,沿着胰腺下方离断肠系膜的下静脉,将直肠系膜的壁层与脏层逐层锐性分离,并且游离直肠。依据肛门到肿瘤的长度,预切缘划定于直肠远端,若距离比8cm长,划定预切缘在瘤体远端约5cm,若距离为4~8cm,划定预切缘在瘤体远端约3cm。使用蒸馏水对远侧肠腔进行清洗,将肠腔切断于远端的预切缘,扩大髂棘穿刺孔的切口,保护套置入,离断肠管在离肿瘤8~10 cm的乙状结肠区,经过保护套取出切断组织,对肿瘤附近的淋巴结进行清除,吻合器置入进行肛管-结肠的吻合或者直肠-结肠的吻合,进行引流管放置。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左侧腹直肌的外侧作切口或者腹部正中作切口,其余操作和观察组类似。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情况,包括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情况. (3)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应急反应与炎症反应情况,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指标。(4)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52.47±19.36)ml,切口长度为(5.78±2.36)cm,淋巴结清扫数量(10.08±3.32)个,手术时间为(240.17±55.26)min;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43.69±28.55)ml、(14.39±5.11)cm、(9.87±3.29)个及(189.25±67.70)min;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切口长度要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85,均<0.05)。

2.2手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1.27±6.88)d,术后进食时间(4.17±1.24)d,肛门排气时间(2.15±0.63)d,发现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2例;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8.94±11.46)d,术后进食时间(6.35±1.86)d,肛门排气时间(3.69±1.08)d,发现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4例;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4,2≥4.82,均<0.05)。

2.3应急反应与炎症反应情况两组术前IL-6和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48、0.243,均>0.05),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71、4.11,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IL-6及CRP比较 mg/L

2.4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吻合口痿3例,切口感染 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痿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7,<0.05)。以上患者均予对症处理,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结直肠癌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其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变大会产生便血、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局部腹痛等临床症状,到晚期会产生体质量减轻、贫血等全身性临床症状[5]。通常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在直视条件下对肿瘤进行切除,疗效可靠,但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恢复慢及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6]。

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在腹部做较小的切口就可以进行手术,具有手术的视野清晰、术中患者出血量少、手术创伤较小、操作方便、术后患者恢复快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7]。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创伤小,因此,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较小[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切口长度要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发现远处转移例数及局部复发例数均好于对照组(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应急反应与炎症反应情况好于对照组(<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出血量少及创伤小的特点,值得推广。

[1]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与预防[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3-7.

[2]曹广,陶振洲,伍冀湘.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1):59-62.

[3]金洪永,张丽梅,姜洪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44-1246.

[4]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S].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

[5]侯中博.结直肠癌研究进展[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12.

[6]李德福,徐国宏,朱静,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26(4):71-73.

[7]宋越.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6):447-449.

[8]覃程,黄世锋,王炜.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 (6):1288-1291.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4.054

R735.3

A

1671-0800(2016)04-0517-03

2015-10-09

(本文编辑:钟美春)

312400浙江省嵊州,嵊州市人民医院

张园伟,Email:ben991143@163.com

猜你喜欢

开腹直肠癌出血量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