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6-09-22赵彩娣

成才之路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延伸个性化阅读

赵彩娣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要做到尊重学生主体,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为学生的阅读成果搭建舞台。课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和家长协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情绪代入;生活语文;延伸;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94-02

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汲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当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⒈ 学生方面的因素

(1)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时间不充裕。对于中学生而言,电视、电脑等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书本,在做完作业后,学生更愿花大把的时间在看电视、电脑上。

(2)课外阅读倾向的偏差。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从学生自己的爱好出发。学生大多喜欢言情、武侠、仙侠、魔幻、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另一种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阅读最多的是“作文宝典”“教材全解”等等。总之,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在中学生中越来越不受欢迎,阅读名著只是为了应付名著试题,而学生阅读的也往往是名著的缩略版。

(3)阅读水平偏低,阅读习惯有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对大部头的名著,甚至对文中较难的字词句不能理解,也不愿花心思和时间去加以理解,一旦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造成越来越读不懂或害怕阅读的局面。同时,又由于在语文阅读上取不到好的成绩而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基本不愿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大部分学生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工具书的习惯,也没有用笔圈画做批注的习惯。

2. 家庭方面的因素

(1)学生家里藏书少,读书氛围不够。据2004年调查,中国人均年读书量不到5本书。在当今物质极大发展的年代,很多家长们忙着赚钱养家,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读几本书,每年出于读书欲望所买的书也不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的时间也少,以致孩子的阅读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如果家庭的读书氛围不够,对学生的阅读则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2)家长的目的性、功利性太强。很多家长都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夙愿,在关心孩子的健康情况之余,更多的是教导孩子好好学习,为孩子买一大堆教辅材料,从而导致学生读书内容的单一性以及思想上忽视阅读的倾向。

3. 学校方面的因素

(1)“应试教育”之风在学校盛吹不息。面对中考的压力,学校早已形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教学模式,而对费时费力的阅读则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流于形式。

(2)教师的引导不够。教师本身在工作、生活之余,所剩下的阅读时间也不多,能坚持高水准阅读的人少之又少,而且教学竞争也影响了部分教师的正常教学流程。此外,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也不够重视,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从而对学生阅读的引导远远不够。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是不是就可以在这个匆忙的年代里因为这种种原因毫无愧色地坦然接受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这低俗、浅薄的快餐文化中呢?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语文是死语文,而要让语文起死回生,关键在于阅读。在这几年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关于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心得。

1. 教师要在课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做到尊重学生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个性化阅读。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代入和体验发挥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直面文本,专注地去阅读,饶有兴趣地去阅读。为此,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感为基础,以教师帮读导读为辅助,坚持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先学后教”,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时间展开个性化阅读。例如:学习鲁迅的《雪》这篇课文时,教师往往在学生阅读前交代“写于1925年,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发展,然而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战取理想的春天”的写作背景。这些话会给学生以某种阅读理解上的暗示,这样的阅读指导会使学生先入为主,思维被束缚在条条框框里,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何不放手让学生去读,就当作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读,听听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让学生觉得阅读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这远比填鸭式阅读要有趣得多。当然,在学生首次阅读理解后,可以再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做另一番解读。总之,个性化阅读是讲究实效的、多角度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2)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里的生活素材,寻找该语文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契合的点,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根据生活经验的积累自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进行阅读,从而更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的达成。当然,这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质,把语文转变成生活中的语文。在讲解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延伸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来说说自己的母亲”。接下来,课堂气氛从学生们平静地沉思发展到细细地感悟,再到最后深有体会地进行各抒己见,这就是一个自主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没有杂质,培养了学生将课堂联系生活的语文能力,使语文课堂如一渠活水源源不断。

(3)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提问。假若学生经过充分阅读并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产生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由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提问,同时注意把他们关注的问题引到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情感取向上。例如,教学巴金的《日》和《月》时,着重引导学生从重难句子、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阅读体会,可以让学生做比较阅读,学生在明确目标后而进行的阅读中,自然会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解决疑难,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为其创建闪光的舞台。学生阅读的目的是熏陶和积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对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一千种感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尊重这种个性化阅读感受。如果只为了应付考试中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积极投入进行全盘否定,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扼杀。所以,多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多给学生一句暖心的话语,多给学生一庞温柔的笑靥。也许,他们会还给教师无限的惊喜。

2. 教师要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精读和略读的习惯、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前,教师精心描绘罗布泊原来的文明繁荣、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然后又义愤填膺地把现在的罗布泊的景象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观看后,马上情绪高涨来了精神,而课堂却在此时戛然而止,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实践证明,课后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齐全,甚至出乎教师的意料,例如《魂系罗布泊》《中国罗布泊》等书。学生大量的阅读,大胆的质疑,积极的合作探究,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且大大拓展了他们的阅读面,为课后阅读增添了一份主动性。

(2)和家长团结协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体会的细致活儿,它需要一份坚持,需要一丝鼓励,需要一种志同道合,需要一方宁静致远。所以,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做的就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人人心向往之的时尚。当然,最佳的合作伙伴还是班级里的同学和家长们。教育这件事离不开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方协作。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体味优质的阅读,获得阅读的乐趣,形成一种自发自愿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并应该让这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延伸至家庭,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份语文的修养,令学生们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吹起“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谁先让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地先来了一阵冷风,想把大衣强行吹掉,行人便把大衣裹得更严严实实。而南风则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脱掉了大衣,这就是“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做某件事,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威严下被动去做,而是应该在教师的春风化雨下主动去做。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放下包袱,自我减负,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从中领略到“阅读得精彩,生活美语文”。为此,可设计一些相关的读书活动,如“书目征集令”“我为我书做书签”“读书笔记大家看”“我来品《某某》”“天马行空来续写”等等。当教师收到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书签,当看到学生们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当欣赏学生们有模有样品读经典的时候,教师的内心会激荡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和骄傲。将学生培养成一群将阅读融入生命,践行生活语文的可爱行者,是语文教师至高无上的荣耀。

三、结束语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根基,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翅膀,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让学生以阅读为根基,汲取更多的营养,让学生以生活为翅膀,翱翔在语文的天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倡导自驱的个性化阅读,要倡导生活化的语文,让生活和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利用语文与生活的关联性,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来拓宽延伸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渠道,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自然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懂语文,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徜徉在快乐的生活语文中的不断自我提升的勇者和践行者,快乐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6]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延伸个性化阅读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筛点,英语精读需把握的“原则”
培智学校语文校本课程改革的生活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