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问题探析

2016-09-22唐小志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唐小志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分析了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的建议:丰富和完善贵州山地小城镇的社区人文环境;完善政策,促进贵州山地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适实规划建设生态贵州山地小城镇。

【关键词】 山地小城镇;软环境;硬环境

贵州喀斯特地貌决定了贵州的山地环境,“地无三尺平”是现实写照。山区传统的农耕经济相比发达地区现代经济而言相当落后,因此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而人居环境是贵州山地城镇空间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贵州山地小城镇的发展与和谐。探寻其建构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的配套协调有其重要意义。

一、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概况

我们常常谈到的人居环境主要是指与人密切相关的各种软、硬环境的总称。这里的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主要指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建设和发展的具有贵州民族特点,人文风格依山而建的小城镇。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贵州山地小城镇在建设和发展中对人居环境的思考就要更加重视。本文将从软、硬环境两方面谈谈贵州山地小城镇的人居环境现状。

软环境主要讲的是人文环境,具体包括邻里关系、生活情趣,信息交流、社会安全、和谐秩序、情感归属等。从软环境看:因为贵州省山地小城镇几乎都属于在原有的建制镇发展起来,在不断发展后有外来人员迁入,这也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因此或多或少会有些习俗和人文环境的冲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后,很多社会遗留和经济结构的改变,给原有单一的小城镇经济结构带来很多新的挑战。社会安全、社会秩序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带来影响。而人口的聚集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老人、儿童的情况就更为普遍,这也给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平添了新的矛盾,留守老人、儿童的情感寄托就成了小城镇人居环境新因素。

硬环境主要指的是人们的居住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景观环境等。硬环境是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重点也是难点,近几年来贵州每个山地小城镇都根据本镇的特色修建文化广场,公共活动场所等,城镇道路和基础设施也有一定改变,但是从人均占有率和基础设施的配套上还有很多欠缺。“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贵州在过去的几年小城镇的建设硬环境方面有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发展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和谐小城镇、益居小城镇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结合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贵州山地小城镇社区人文环境协调不足

贵州山地小城镇软环境及社区人文环境在小城镇不断发展过程中矛盾日显突出,外来迁入人口的增多,打破了原有建制镇固有居民的安宁与默契,从生活习性、邻里关系、人文素养、社会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再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就是老人和儿童,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次生矛盾。而相关部门和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协调和人文关怀不够,很多留守老人、儿童的基本生活和思想情感没得到很好的调节和疏导,出现了很多反映社会人文关怀的社会事件。文化建设范围比较单一,也比较难以拓展。因此贵州山地小城镇社区人文环境的丰富和完善至关重要。

2、贵州山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不健全

贵州在全省建100个示范小城镇项目,“截至2015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约1000亿元,建成,‘8+X项目4000多个,107个示范小城镇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联络线连接,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8万套。”这是示范小城镇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相关成绩,但真正建设在山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从山地小城镇道路建设、行道相关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都还不健全。例如很多原有建制的山地小城镇到现在连基本排水设施都没有,因山地小城镇依山而建,下雨和生活用水就沿道路顺山下流,给小城镇的卫生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3、贵州山地小城镇生态景观缺乏合理规划

贵州是一个多山多民族的省份,小城镇依山而建,而且地域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上不可能统一标准。从小城镇的规划到建设没有考虑太多地理文化特性,很多小城镇建设没能体现自己的特点,而且很多小城镇没有考虑人居环境,基本没有从居住、休闲、娱乐等方面来设计规划小城镇的扩建工程。由于贵州山地小城镇的特殊性,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就尤为重要。

二、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改进建议

1、丰富和完善贵州山地小城镇的社区人文环境

首先,为了贵州山地小城镇的人居精神文化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作为社区文化的助推者,是对社区文化建设最为密切的相关者,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社区文化的开展,加大对社区文化内容的宣传力度,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开展文化活动,真正让社区文化成为和谐社区的载体和助推器。加强各类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管理和完善建设,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利用好现有的各类文体场所,积极动员组织小城镇居民开展和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其次,社区工作管理人员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从社区工作者层面来讲,要逐步完善管理方式,重新认识和理解社区文化,充分理解社区文化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时,为社区发展制定相应的计划,根据社区具体实际开展社区文化,要明确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社区工作者要做好活动宣传,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再出现流于形式的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学习深造,强化营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工作;组织文化骨干,进行所有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丰富人文活动。另外建立一支管理和服务组织队伍,通过在小城镇居民中组织和建立一支情感倾诉自愿服务队,主要用来关心留守老人、儿童以及困难户等的生活和思想问题。

2、完善政策促进贵州山地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贵州山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投入,贵州应加大对文化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与更新社区开展活动所需的硬件、软件设备,如活动场地以及其他的设备等等。要加强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工作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同时,加强贵州山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做到民心所向,民知所有。要统筹整合各种力量,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山地小城镇倾斜、公共基础设施向山地小城镇延伸、公共服务向山地小城镇覆盖、城市文明向山地小城镇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山地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镇道路、乡镇教育、卫生、通讯、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山地小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山地小城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山地小城镇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山地小城镇、惠及山地小城镇居民,弥合各项人居环境体系方面的城乡差距。

3、合理适实规划建设生态贵州山地小城镇

贵州山地小城镇是贵州政府引导支持,按照个性规划、大众参与、法律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和谐、历史人文传承的建设思路来规划。首先,政府组织请专业机构对山地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特别要重视保护并利用周边乡村农田、湖泊、湿地、山林等自然资源,通过把经济、土地、建筑、景观等融合而形成系统的综合规划,使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进入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中。地方政府要通过财税调节、规划督导等行政手段,对山地小城镇建设规模、发展方向等进行理性有效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其次,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设计规划,通过对山地小城镇的交通、通信设施、住宅、学校、图书馆、医院、工厂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建设规划来完善欠缺设施。最后,鼓励公众全程参与山地小城镇的建设,在贵州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过程中,了解贵州山地小城镇居民及当地文化也是科学传承传统乡村文化脉络的关键,因此在贵州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意,鼓励村镇的普通民众全程参与山地小城镇的综合规划与建设实施,尊重并听取山地小城镇居民对于未来小城镇环境的需求和愿望,并合理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从而赢得小城镇居民对于城镇化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1.8.

[2] 刘妍慧.王贺.城市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的营造[J].建筑与环境,2014.

[3] 李华红.贫困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改善的经济学思考——基于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视角[J].当代经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