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梦的当代解读

2016-09-22张少元王悦慧王钊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本体论中国梦

张少元?王悦慧?王钊

【摘 要】 本文以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中的人的主体性、尚未存在本体论两个层面,与“我所认知的维度”、“我应实践的维度”、“我可以希望的维度”三个维度构建,解读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构想及哲学内涵。

【关键词】 布洛赫;希望哲学;人的主体性;本体论;中国梦;当代解读

在人的主体性层面与尚未存在本体论层面。布洛赫的以其以人为本独特的视角,以及希望哲学的维度建构中国梦发展方向。本文以三个具体问题为例,我能认知什么?我应当做什么?以及我可以希望什么?[1]以我所能认识的维度观之,人的主体性渐渐被忽视以及人的异化现象不断严重的当下,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之所以成为新命题、新概念、新范畴,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认知,其新之处在于对我党在寻求尚未存在的中国发展新模式,尚未存在不是单纯的无或没有,而是指尚未生成,但是即将生成或面向未来的,是一种开放性的过程。[2]人始终处于即是“否一般”的尚待完善的存在,这里所言的“否”介乎于“无”和“有”两者之中,是蕴含在希望哲学中的“尚未”的过程,中国梦尚未存在,因此具备付诸实践的必要性。以我可以希望的维度观之,中国梦应立足于实践的角度,达到超越普通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哲学高度。

基于人的主体性层面,在布洛赫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历经工业革命与高速发展阶段,人的异化现象滋生,人的关系逐步为物的关系所取代。其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一方面充分享受其先进的物质文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仅追求满足生存必需的客观物质需要,更是在不停追逐人为制造的主观需要,即现代人处于自身所创设的虚假需要或是泡沫需要之中。以阿伦特的观点观之,人之为人的行动淹没在商业信息的推动下,大量广告也通过多种媒介形式不停地给人们传递着大量的消费信息,引诱着人们的消费冲动,进而人为制造的需要,布洛赫敏锐地看到了人的主体性维度的丧失。其二,在公共领域的行动中,展示人之为人的行为,具体而言即是占有多少物质,消费多少物质,个人行为的后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环境问题是明显的例证,也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问题。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学术界转向批判人的主体性无限制膨胀、甚至主张人的主体性应该逐渐消失的观点。[3]社会问题层面,布洛赫是通过直面自我的内心,从而恢复人的优先存在权与超越之维,而人的主体性随之而增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引发诸多的关注,因此人的主体性空间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对于中国梦而言,一方面,应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关系不应该隐藏在物的关系之下,逐渐被物的关系所替代;另一方面,也不应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使人对自然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的程度日益加深。

基于尚未存在本体论层面,以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层面观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也是中国梦所关注的主题。希望哲学认为“我们一直处于黑暗的状态之中,因为我们经历的历史都记忆犹新,而对于当下却一无所知。在这种最近的东西中蕴藏着黑暗的症结之谜。”[4]希望就蕴含在这当下瞬间黑暗的之中,相比较过往的历史,短暂的黑暗同样蕴含着“新”意。对其中的“新”,中国梦一方面包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共同理想与目标的承袭,并且也包括我们经历的事情,与历史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又给我们以心灵上的冲击,使人们淡忘外表的黑暗,走向本质的内在。“中国梦”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伟大成果。这里需要指出梦的现实基础,它的提出并非是虚无飘渺的,因此“中国梦”是有着自己的物质和实现的前提与基础。

一、我所认知的维度——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布洛赫认为人时常处于“否一般”的生存状态,而此种否一般的生存状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想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付诸实践的就是稳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生产力。2014年全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中指出总体呈现平稳趋势,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年均增速7.4%,经济结构的不断更新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机构持续增长。①

二、我应实践的维度——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构想

个体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拥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最终升华为集体信仰或是意志并转化为行动的实践之旅。中国梦给人带来的并非物质丰裕与生产力的发展超越,而更多体现在实践上的升华,即在实践基础上将个体理想与国家共同理想的融合并统一,进而实现整个社会关系协调一致。

习总书记将中国梦的内在涵义巧妙解读为国家、民族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前两者属于中国梦的“宏观的梦”,而个人幸福与否则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是中国梦的“微观的梦”。作为宏观层面的梦,其主体作为国家既依靠国家经济发展的力量、实现民族之间宏观的梦,又要兼顾微观的梦,并将二者达到融合统一,达到个体性与整体性的高度统一;因此无论微观还是宏观的梦,中国梦既立足于当下,又着眼于现实,合理设置一般超越的目标,并将目标设置合理区间,允许历史维度的超越性有一定上升空间,在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眺望未来,是现实性与超越性两个维度的高度统一。从微观的梦到宏观的梦的统一,从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性,从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诉诸实践,因此我们应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三、我可以希望的维度——中国梦的超越性

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前行的,实践是人的具体实践活动,实践和人的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5]如果不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片面的理解中国梦,忽略其本质的内在。马克思不赞同传统客体的十分间的直观的思维模式,而更多地倾向于认为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那么随即突出了人作为主体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即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重新架构客体即具有伟大实践性的中国梦。只有坚持此种观点不动摇,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才可以得以实现。

【注 释】

①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

【参考文献】

[1][2]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95.101.

[3] 杨家栋,秦兴方.可持续消费:世纪之交人类共同面临的战略性研究课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1-6.

[4] 白烨.中国文情报告(2005-2006)[M].社科文献,2006.

[5] 柳礼泉,胡港云.中国梦的实践品性及其彰显[J].湖南社会科学,2014(4)18-21.

猜你喜欢

本体论中国梦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物质本体论视角下对“信息”本体论的研究
庄子美学思想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审美关照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