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时龄

2016-09-22郑时龄

世界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系同济大学入学

郑时龄

1941年出生

1959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

1978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

1990年入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

法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建筑批评学》(第二版)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2011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2011年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

2008年全国优秀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二等奖

2008年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因为同济大学建筑系荟萃了众多建筑大师和美术大师,他们的教育背景、教育思想、建筑理念和创作风格组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多元化学派。同济大学所处的上海受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和近代建筑的中心,同济大学建筑系也是国际建筑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缩影。我得益于同济建筑系博采众长的多元文化,得益于老师们重理论和建筑实践的影响,也得益于同济大学所在的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建筑前沿理论与思潮

中国当代建筑正在经历转型,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对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的结构、形式、功能和形制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中国建筑的未来如何发展,如何使建筑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经济与生活的深刻变革,是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寻求中国建筑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的建筑文化,建立并完善中国的建筑理论体系是中国建筑面临的历史使命。

中国建筑在特殊的条件下成为政治地缘文化的阐释和直喻,建筑经常成为政治运动的批判对象,有时也成为政绩的丰碑。20世纪的中国建筑反映了从半封闭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迅速转化。西方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传统的纪念性与先进技术和新的功能因素的结合,传统建筑精神的探索,激进的功能主义倾向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的主流。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形成了丰富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成为影响当代中国建筑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追求超越现实的过度现代化的倾向已经初露端倪。就总体而言,当代中国建筑大致表现出以下6种相互影响并相互渗透的倾向:(1)新现代建筑;(2)批判性地域建筑;(3)境外建筑师的广泛参与以及建筑的实验; (4)新形式主义建筑; (5)反现代建筑;(6)原始功能主义建筑等。这些倾向还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当代建筑,其中新现代建筑、批判性地域建筑是我们应当提倡并发展的。□

ZHENG Shiling

1 上海外滩公共服务中心

2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3 上海复兴高级中心

4 杭州中国财税博物馆

猜你喜欢

建筑系同济大学入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入学面试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