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临床观察

2016-09-21王俭丽王婉娇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肝郁卵泡

王俭丽,王婉娇

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定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临床观察

王俭丽,王婉娇

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目的:观察定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治疗组采用定经汤治疗。3月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周期的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期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月经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增厚,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增厚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卵泡期FSH均有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SH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经汤用于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临床疗效好。

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定经汤;卵巢功能减退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1],《妇产科学》定义正常月经量为20~80毫升,临床上认为月经量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增大,临床上经常有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导致月经过少而就诊的患者。现代医学认为情绪原因可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其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就是月经过少。本院采用定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肝郁肾虚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3年8月—2016年1月本院妇科月经过少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年龄28~40岁,平均(33.50±4.31)岁;病程3~20月,平均(9.20±4.68)月;已婚28例,未婚7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31.80±4.21)岁;病程3~20月,平均(8.80±4.09)月;已婚27例;未婚8例。2组年龄、病程、治疗前黄体期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卵泡期卵泡刺激素(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①月经周期规律;②月经量明显减少,小于20 mL(使用同一规格卫生巾,经血渗透达每片80%记为10 mL,渗透面积不足或超过80%以实际面积按比例计算);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③内分泌六项中卵泡刺激素(FSH)≥8.5 mIU/mL且<40 mIU/mL;④中医辨证属肝郁肾虚型:情志不舒,或有经前乳房胀痛,或伴喜叹气,腰酸,失眠,神疲,舌淡、苔白或微黄,脉弦细。

1.3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年龄18~40周岁;②3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③无可疑乳腺癌及性激素相关恶性肿瘤者;④血压正常;⑤空腹血糖及肝肾功能正常;⑥排除妊娠、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方面疾病者纳入观察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口服定经汤,处方:菟丝子、炒白芍各20 g,当归、山药、熟地黄各15 g,茯苓12 g,柴胡、荆芥穗炭各6 g。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药,在上方基础上,可于经净后(经后期)加枸杞子、山茱萸各15 g,紫河车5g,连服7剂;经间期(排卵期)加用仙茅、淫羊藿各10 g,丹参15 g,再服7剂;经前期(黄体期)加用泽兰12 g,益母草20 g,川牛膝15 g,服7剂后停药待月经来潮;于月经周期第3天按以上方案再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

2.2对照组行人工周期治疗,自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DELPHARM Lille S.A.S,分包装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每天1次,连服21天;月经周期第16天起,加用黄体酮胶丸200 mg(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晚1次,连用10天。2药同时于月经周期第25天服完。等待下次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服用下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子宫内膜厚度监测采用西门子ACUSON-Antares 6.5 MHZ高频探头B超机专人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于黄体期(月经周期第23~28天)监测子宫内膜厚度1次,治疗后每月黄体期B超监测内膜厚度1次,取3个月中最大值评估。

3.2 FSH监测于月经周期第2~4天(自选1天),上午9~11点空腹,安静休息30min后抽静脉血,采用本院检验科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cobase 411)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FSH数值。

3.3 月经量估算根据诊断标准,告知患者经量估算方法,在经后复诊时记录于册,取3月最大值评估。停药后再观察3月并及时记录。

3.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月经量明显增多,量≥20 mL,经期达到或超过2天,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月经量明显增多,≥20 mL,经期达到或超过2天,疗程结束后经量又逐渐减少,伴随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月经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20 mL,经期少于2天,疗程结束后经量又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4.22 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见表1。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增厚,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增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 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mm

表12 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mm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4.32 组治疗前后FSH比较见表3。2组治疗后卵泡期FSH均有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SH比较,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 组治疗前后FSH比较(±s)mIU/mL

表22 组治疗前后FSH比较(±s)mIU/m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5 35治疗前11.21±2.46 11.75±2.66治疗后7.10±1.48①②9.83±2.32①

4.4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6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

表3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5 讨论

月经过少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病症,亦是月经后期、闭经等月经病的前驱症状。现代内分泌学研究提示,FSH是卵泡发育必需的激素,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FSH敏感性降低,FSH水平升高。本观察的病例其内分泌六项检查中卵泡期FSH已达到卵巢功能减退标准,若未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向闭经、卵巢早衰发展。所以对于月经过少要及早治疗,这是中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现代医学对于卵巢功能减退所致月经过少尚无确切有效的办法恢复卵巢功能,主要是通过补充雌激素、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弥补卵巢功能的不足,延缓病程。此法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还有服用黄体酮胶丸后头晕的症状,所以对照组服用黄体酮时间为睡前一次顿服,尽量减轻头晕带来的影响。这种人工周期疗法相当于中医所称“治标”,停药后容易反复。

定经汤是清代医家傅山创立的,记载于《傅青主女科》上卷《调经·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篇,原方为:菟丝子一两,酒炒;白芍一两,酒炒;当归一两酒洗;大熟地五钱,九蒸;山药五钱,炒;白茯苓三钱;荆芥穗二钱炒黑;柴胡五分。后世多用此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病。本研究采用此方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过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是治疗肝郁的主药;肝藏血,体阴而用阳,故方中又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金匮要略》中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方中以茯苓健脾利水,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肝肾乙癸同源,菟丝子、熟地黄补肝肾又可益精血;山药能平补肺、脾、肾三脏之气;黑荆芥,助柴胡疏达肝气,佐茯苓分散水湿,入血分可引血归经,又能散血之气滞、湿滞,可谓一举数得。本组病例中,肝郁症状较显著,但肾为天癸之源,加入补肾益肾的药物,可以有效地调节肾气功能。肾气充实,则水能涵木,肝郁亦能得开,这是“治病求本”。肝为肾之子,定经汤中加入补肾药物,亦是要防止“子盗母气”,补肾可以实母,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变[4]。定经汤的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华。另有学者通过动物造模实验表明,定经汤一方面可以直接调节垂体-肾上腺轴生物分子,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下丘脑间接调节垂体-肾上腺轴生物分子[5]。

另外,治疗组中根据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规律,把月经周期分为四期,即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排卵期),经前期(黄体期),以定经汤为基本方,在经后期重阴状态之时,加入补肾填精之品,使子宫由虚而满;经间期重阴转阳,阴盛阳动,加入活血化瘀助阳之品,推动阴精转化为阳气;经前期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此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与行经期相接,使血海及时满而溢,从而达到经量增多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SH值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疏肝补肾中药在恢复卵巢功能方面较西药有更好疗效;但在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考虑子宫内膜厚度不是月经量多少的唯一影响指标,应与子宫血流灌注等其他因素亦有关联。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2.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冯康.从定经汤看傅山“以肾为本”的妇科治疗思想[J].河南中医,2012,32(3):291-292.

[5]张磊,邓树泳,张琰,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定经汤调节卵巢早衰生物学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237-240.

(责任编辑:马力)

R711.51

A

0256-7415(2016)08-0187-03

10.13457/j.cnki.jncm.2016.08.081

2016-04-18

王俭丽(1972-),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肝郁卵泡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