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09-20刘俊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人格大师读书

刘俊艳

在教学生涯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但是课上的、课下的,还是学校的、家庭的,更是贯串学生一生的,也是多种形式的。所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教学应该着重从这两个方面把握:一,有读的量,只有在一定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比如,读《唐诗三百首》,读从《诗经》到清代的诗词,读《古文观止》,读经典的名家名作,等等。二,有读的质,和经典对话,把经典诵读背过。先吸收精华,再慢慢理解。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些都告诉人们,只有多读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只有多读才能提高写作欣赏水平。从自身的经历每个教师也深有体会,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才能写出经典,才能写出自己的心和自己的人生。

要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早读,要求每周背两篇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学生可以自选。每两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可以让学生阅读名家名作或经典。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经典,积累的多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就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学生从《咏梅》中分别体会到了陆游和毛泽东诗词的不同的风格:从陆游“家祭勿忘告乃翁”的心怀天下,到他《钗头凤》的深情,体会古人不同的精神风貌;从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到他的“我失骄阳君失柳”,体会伟大领袖的家国情怀。在他们面前,展示的是一个个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经典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百家讲坛》等,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减少辍学,减少犯罪,而观看并学习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能提升学生的正能量和民族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书,让学生愉快地阅读,学生才会即使再忙再累,也愿意抽出时间来阅读。让学生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即使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学生也会有所收获。让学生去倾听远古的声音,让学生去感受现在的锣鼓,让学生和历史对话,让学生去倾听时代的声音。

阅读既能学习语言,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都是说读书的重要,快乐的阅读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就背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还有学生学习过《二十四孝》,这些经典都会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读书成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叶圣陶小时候就背熟了《四书》《五经》等许多经典,许多的文人大师也在早期读了很多经典,尤其是国学的经典,所以他们才能成为大师。成为大师是有理由的,成为大师是有原因的,因此阅读是回归也是发展,是任务也是责任。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让学生耳朵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也有利于背。只有背过才是自己的,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写起作文来才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特别对于优秀的古诗词,更应该要求学生诵读,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四书》《五经》等,都适合学生诵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的积累,既能让学生理解大意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古文观止》这样的作品,就应该要求精读,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对古今中外的小说,也应该要求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浏览,并让学生通过切身感触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钱理群说过,语文教育是“精神的底子”。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就要通过优秀的文化进行熏陶,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阅读欣赏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就是首选。阅读之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早期启蒙中的诵读是功不可没的。一方面传承了文化,另一方面引领了未来。

让学生感悟名家风采,领悟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受舒婷的《致橡树》、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等。使学生学会倾听历史的声音,学会倾听深情的呼唤,学会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和人文精神,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博采众长,形成人格的力量,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做个健康快乐的人。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感召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有快乐的人生。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具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而他们承载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民族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人格大师读书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对话大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