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作战条件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2016-09-20董正宏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我军信息系统体系

韦 群, 董正宏, 王 珏

(装备学院 信息装备系,北京 101416)



联合作战条件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韦群,董正宏,王珏

(装备学院 信息装备系,北京 101416)

指挥信息系统是联合作战条件下军队指挥的主要手段。为了推动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分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阐明了指挥信息系统在作战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下,对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说明;从联合系统构建、作战数据建设与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和系统培训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与使用的建议。

联合作战;作战体系;指挥信息系统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作战形态,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与传统作战相比,体系作战具有多维的作战空间、多元的作战力量、统一的作战指挥和整体的作战行动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具有极强的联合能力,同时联合的难度也明显增大。以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促成作战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作战信息的共享和有序流动,才能真正实现联合指挥和联合行动,以保障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因此,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是体系对抗的物质支撑和基本依托。

1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

作战体系是指由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和作战系统按照一定组织结构相互联系、链接而成,并按照相应机理实施运作的整体系统[1]。信息化作战体系是由指挥体系和信息化装备体系两大部分构成的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的基础。

如图1所示,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是一个由多个作战信息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依据体系作战需求,各作战信息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紧密协作,形成一体化的有机整体。由于这一体系涉及的可变因素繁多、关系复杂,只有依靠综合系统集成技术才能将各类作战信息系统集成融合于一体。

图1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结构具有多个层次,作战体系内包含侦查情报、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等要素;各类作战信息系统之间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作战信息系统由作战单元或作战要素构成。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嵌入于作战体系的各要素中,是各要素有机连接的公共信息平台,是保障各作战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

在信息化作战体系中,每个作战信息系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作战单元的同类作战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构成作战体系的基本功能系统。如情报侦察系统的组成可能包括不同层次、多个作战单元的若干情报侦察单元;指挥控制系统可以由多个层次的多个指挥控制单元构成等等。通常,作战信息系统包括指挥控制系统、侦察情报系统、火力打击系统、信息对抗系统及信息保障系统等,各分系统具有独特的系统功能和独立的运行能力,各作战信息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

作战单元是由同一层次的不同作战要素组成的、能在一定范围内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单位,包括各种作战编组和具有单独遂行作战任务能力的建制单位。作战单元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军兵种作战单元的作战编成由于其职能的差异而不尽相同。

作战要素是构成作战单元或某一作战系统的必要因素,通常包括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火力打击、信息对抗,以及机动、防护和保障等要素。作战要素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专业系统,纵向贯通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横向渗透各个作战单元,是构建作战体系的基本支撑。对于不同的作战规模和不同的作战层次,作战要素的结构和功能会有很大差别。如战略层次的侦察预警要素包含卫星侦察、远程雷达预警等,覆盖范围涉及陆海空天电多维领域;战术层次的侦察预警要素则主要是战场侦察监视,直接为作战行动服务。

作战要素、作战系统和作战体系具有层次支撑关系,纵向贯穿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横向寓于各军兵种系统和各专业系统之中。通过作战体系中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之间整体联动的高度一致性,实现实时战场态势感知、分布式指挥控制、快速精确打击和动态综合保障,使得作战能力高度融合、作战进程极大缩短、作战效能大幅提升。依托无缝链接的信息系统,保障了作战信息的有序和顺畅流动,使得整个作战体系能够有机联动,生成作战能力。信息系统是整体作战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是各国军队在联合作战条件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提升的关键,是作战体系的基础支撑。

2 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和物质基础。指挥信息系统[2]由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安全保密、信息对抗和综合保障等分系统组成,安全保密分系统贯穿于指挥控制等其他分系统。按照我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关系、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构建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形成了战略、战役、战术和军用信息基础设施等不同层次上的一体化的有机整体,如图2所示。

图2 我军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军用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军事信息传输、处理、安全防护和综合管控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总称,是实现指挥信息系统互通和互操作、支持联合作战的基础。军用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基础软件、应用支撑软件、共享数据环境和安全保密等基础设施构成。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呈现出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的特点,因此,构建符合我军特点的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是联合作战条件下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军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战术级、战役级和战略级的指挥信息系统,达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应用互操作的目的。每一层级的指挥信息系统都包含了在同一级指挥机构中所需要的各类信息系统,如侦察情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信息保障等分系统,以满足相应层级指挥机构的作战需求。

3 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与使用

3.1联合系统构建

依据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前我军要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构建由军委—战区—部队构成的新型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对联合部队实施有效指挥的基础是构建联合作战指挥手段,因此,在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着手建设适应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作战指挥手段。

我军现在已经建立了全军性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平台,但仍然存在与新的联合作战体制不完全适应的情况。因此,必须着眼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充分考虑我军的实际,对现有平台作进一步调整,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以及战略支援部队等各种作战力量、各维作战空间、各类作战平台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我军整体作战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联合系统构建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依据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关系,我军的联合作战指挥手段是在军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部信息系统、战区指挥部信息系统和部队指挥信息系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部通过军委联指指挥信息系统对作战行动进行集中统一的战略指导,确保各领域行动的高度协调一致。按照空中、海上、陆上、常规导弹以及信息支援等职能,战区指挥机构能够通过战区指挥部信息系统对各职能领域的作战力量实行统一指挥,超越传统军种的界限,以任务计划和作战控制的方式,实现职能领域的联合行动和集中统一。联合系统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实现一体化的信息作战平台。为了实现这样的联合系统,必须按照系统集成原则,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构建小型化和合成化的联合作战构件,实现作战功能的灵活重组,使得各作战要素有机融合,实现体系作战效能的最大化。通过在军种之间、兵种之间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作战平台,使得各业务系统内部,同层次业务系统之间以及上下级系统之间的信息流畅通,为联合系统构建奠定技术基础。

其次,构建战区联合指挥信息系统。按照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必须对原有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构建新的战区联合指挥信息系统。原有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中的战役级指挥信息系统基本是按军种构建的,没有战区一级的指挥机构。按照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依据新的战区划分,要对现有的战役级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满足战区指挥机构对联合作战的要求。

第三,加强新型作战力量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我军现有的作战体系中,新型作战力量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求。以战略预警、反导反卫、信息攻防、远程精确打击、临近空间飞行器、长航时无人机与多任务无人机、战略投送、特种作战等为代表的新型作战力量已经成为我军战斗力的新增长点并具有显著的跨域特征,要使这些领域的信息系统高效地融入作战体系,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困难,需要通过联合系统运行机制来促成跨域体系的整体联动。

采用上述思路构建的联合系统,军委和战区级的指挥机构减少了指挥层级,指挥方式更加扁平化,还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指挥战术单元。作战体系内各指挥层级采用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作战筹划、协同组织和行动控制,将大大提升我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3.2作战数据建设

作战数据是信息化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资源,是支撑作战体系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作战数据建设是军队作战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战数据是作战指挥、作战行动、作战保障和战备训练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是用于作战目的的各种数值的统称。根据其内容,作战数据可划分为作战环境数据、兵力机动数据、侦察探测数据、火力使用数据、指挥决策数据、保障勤务数据等[3]。

现代作战主要体现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组织实施的复杂程度大,作战数据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快,已经成为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军作战数据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构建了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的数据库系统,培养了一批数据库建设与使用人才,但与体系作战的现实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如有些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数据动态流转和更新不及时,数据审验机制不健全等,需要从数据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方面加强建设。

规范性。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将各军兵种的综合数据需求进行归纳和综合,依据数据模型提出统一的数据指标,建立相应数据词典和共享数据库,形成可支持全军共享的数据环境标准,为信息在异构系统之间实现语义互操作提供基础支撑。

完整性。完整性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和约束完整性两方面内容。数据完整性是指能够完整提取数据本身,约束完整性是数据与数据之间关联关系的完整程度。为了改善数据处理过程,提高整体效益,达到良好的数据发布和交换效果,其前提就是作战数据要具备约束完整性。通过提供数据剖析工具或其他手段对作战数据进行剖析,来检测作战数据的完整性。

准确性。作战数据的采集要采用科学的手段,严格把关,避免作战数据库中的数据出现“错、漏、偏”现象。作战数据库应针对性地存储各类实在管用的信息内容,增加太空、电磁、认知等新空间、新领域的作战数据,提供作战数据的定量分析工具等。

一致性。首先要保证不同信息资源在语义上的差异,确保数据处理、发布和交换的正确性。其次,要实现有效的数据同步机制,在数据源信息更新后能够保证系统内数据应用的一致性。运用数据更新策略,对数据构件进行改造,形成标准数据构件模式,确保对在役数据提供有效的支撑,满足和解决数据资源共享互用和持续更新的要求。

安全性。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使得系统内部的不同级别、不同业务、不同席位可以按照合理权限对数据进行访问、编辑和更新;提供网络数据推送、分发安全服务,保证数据交互的保密性;要能够保证数据有效地加载及回收,具有故障隔离及还原重构能力,抵御网络入侵及损坏等。

通过规范数据管理,建立数据采集、管理、更新、分发和安全保密机制,提高作战数据时效性和利用率,推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运用向实战化方向发展。

3.3系统持续改进

系统技术人员和系统用户对系统需求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需求,应进一步明确模棱两可的系统需求;系统运行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对系统进行相应修改,确保新增系统和设备集成发挥整体效能。因此指挥信息系统需不断改进,以满足我军作战指挥需要。

目前,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已进入稳步发展和持续改进阶段,对交付后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并构建相应的改进模式,是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指挥信息系统持续改进涉及的工作包括: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适应系统环境变化,以及满足不断变化的军事和作战使用需求。因此,指挥信息系统持续改进具有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3种模式。

改正性维护:识别和纠正各类作战信息系统的遗留错误,改正系统设计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

适应性维护:在作战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由于新的硬、软件配置以及数据环境等的变化,需修改系统软件以适应这些变化。

完善性维护:在作战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用户往往会对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因此,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系统功能、增强系统性能、改进效率等,这些改进可能针对完整系统,也可能仅针对系统的某些方面,可以采用增量式的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系统的3类维护模式,可以逐步提高现役指挥信息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

3.4系统培训与使用

指挥信息系统是按照信息化战争要求,通过功能优化、结构重组、信息化提升及改造等方法而集成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一体化大系统,系统中各种信息高度共享、信息与火力高度融合、侦察控制打击一体化,形成了整体作战优势。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大型而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使用,需要探索符合官兵实际的培训手段和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提升、编制简明实用的系统安装配置手册、采用院校主导、研制单位和部队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及进行实战化联合训练等方式,促进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大规模使用。

首先,要注重指挥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提升。作为信息化条件下对军事行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指挥手段,指挥信息系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对其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已成为指挥军官的必备素质。通过对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原理、全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的了解,加深对指挥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为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运用奠定基础。

第二,要编制简单实用的系统安装配置和使用手册。指挥信息系统与传统武器装备的本质区别在于有着与应用密切相关的软件系统。由于软件本身的特点,指挥信息系统的安装配置是一个有序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相关信息技术基础支撑。而官兵不可能都是软硬件的专家,因此,简单实用、针对每个系统、每个席位的安装配置手册是系统培训和使用的基础。

第三,要采用院校主导、研制单位和部队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我军对于复杂大系统的大规模培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对信息装备的培训一直沿用研制厂家主导的培训方式。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的研制单位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每个厂家都只熟悉自己的系统,无法做到对系统全局的掌控,难以达到系统整体的培训效果。系统总体单位了解系统的总体设计,但对分系统设计、实现和使用不甚了解。因此,通过院校主导的培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由研制厂家培训院校的教员,这些教员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有着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能够透彻地理解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通过他们的再加工,形成整个系统的教学讲义、操作手册和培训实施方案,极具针对性地解决整个系统的安装、使用和作战运用,从而在训练、实战中真正形成作战能力。

第四,要加强实战化联合训练。依托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实战化训练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将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军兵种的指挥机构联为一体,实现信息的无缝流通、指令的无障碍传输、综合态势的实时共享。运用基于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使得我军的组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如营以下分队可以运用指挥信息系统进行分队综合演练,重点掌握分队相关系统的运用;旅团一级的指挥机构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进行指挥所带分队的实兵演练,实现各作战要素的集成训练;军兵种以上联合指挥机构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开展指挥所带部队的实兵演练,形成作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在实战背景下围绕战役准备、战役实施和战役结束等3个阶段展开多级同步指挥演练,突出融合性、整体联动性,提高实战指挥能力。

4 结 束 语

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是我军联合作战条件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要保障。本文从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角度,针对我军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联合系统构建、战场数据建设、系统持续改进和系统培训与使用等建议,以促进指挥信息系统在我军各层级的广泛运用,提升实战化能力和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共享、深度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关键,还需要对现有的军队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整合,真正做到在需要的地点获取需要的信息。

References)

[1]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39.

[2]倪天友. 指挥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3:5-6.

[3]包磊,黄亮,罗兵,等.作战数据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11.

(编辑:李江涛)

ConstructionandConsideringofCommandInformationSystemUnderJointOperations

WEIQun,DONGZhenghong,WANGJue

(DepartmentofInformationEquipment,EquipmentAcademy,Beijing101416,China)

Commandinformationsystemisamajormeansforarmycommandundertheconditionofjointoperations.TospeeduptheconstructionofthePLA’scommandinformationsystem,thepaperanalyzesoperationalsystembasedoninformationsystem,illuminatesthefundamentalsupportroleofcommandinformationsystemintheoperationalsystem;underthenewjointoperationcommandsystem,thepaperillustratestheconstructioncontentofcommandinformationsysteminrespectslikejointsystemconstructio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operationaldata,continuousimprovementandsystemtrainingandapplication,thispaperalsoexpoundssomesuggestionsontheconstructionandtheuseofcommandinformationsystem.

jointoperations;operationalsystem;commandinformationsystem

2016-03-28

韦群(1964—),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weiqun@sina.com

TP31

2095-3828(2016)04-0081-05

A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4.017

猜你喜欢

我军信息系统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