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对程度副词与多义情态动词共现问题

2016-09-1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多义量级道义

章 敏

(浙江大学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汉语史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

绝对程度副词与多义情态动词共现问题

章敏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汉语史中心,浙江杭州310028)

该文主要对程度副词与情态动词共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总结二者共现背后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发现,二者共现时呈现出一些倾向性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义情态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一般倾向于表达根情态。同时其他句法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语义解读。

绝对程度副词;多义情态动词;共现

引言

程度副词可以修饰情态动词 (助动词、能愿动词)的情况很早就被广大学者所注意。然而,对于程度副词和情态动词共现的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某个特定的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动词的研究,比如“很”修饰情态动词的情况(郑庆君1997,储泽祥1999,张谊生2004)。而程度副词在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分化上起到的作用还鲜有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本文从典型的绝对程度副词和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的共现入手,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来考察它们的具体共现情况,并试图总结二者共现背后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发现,绝对程度副词修饰多义情态动词时,多义情态动词的语义解读一般倾向于表达非认识情态(根情态)。然而,当多义情态动词受到别的句法语义语用因素影响时,也可以获得认识情态的语义解读。

一、绝对程度副词和多义情态动词的选取

1.绝对程度副词

程度量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量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可以看出,程度量化是程度副词最主要的功能。王力(1933)从意义的角度最早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凡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和相对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后来学者(陆俭明1980,马真1988,周小兵1995)从语义、句法、语用等多个层次也证实了王力分类的合理性。绝对程度副词相比于相对程度副词,不存在于具有明确比较意义的句法环境中,可以不依赖具体的比较对象独立地表达程度范畴。在绝对程度副词内部,不同的绝对程度副词还在程度的量级上有区别,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基本占据了从低量级到高量级的各量级位置。我们根据类别代表性,量级代表性和常用度,选取绝对程度副词 “太”“特别”“很”“非常”“有点”“不大”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其中,“太”为超高量级(过量级),“特别”为极高级,“很”“非常”为高量级,“有点”“不大”为低量级。

2.多义情态动词

“所谓情态,就是说话人对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值或时间的现实性状态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彭利贞2007:41)。其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最主要的载体,是表达情态的封闭的功能类。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其内部情态类型的数目、名称和分类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是根据英语当中情态动词表达的意义分成认识情态、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三类(Palmer 2001)。其中,有的学者又把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合称为根情态(Coates 1977:823)。现代汉语中有一部分情态动词常表现出多义特征,存在大量多义现象。在下文的考察中,我们选取较典型的四个多义情态动词:应该、能、要、会作为考察对象。它们不同的多义情态意义见表1。

表1 “应该、能、要、会”的多意情态意义

3.关于程度副词和情态动词共现的研究

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是说话人的观点与态度,与说话人的主观性有关。因此,当绝对程度副词出现在情态动词前充当状语时,会对情态动词表达的主观态度或客观可能性的量级起限制说明作用,即程度副词可能会对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起一定解释作用。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程度副词对情态动词语义表达的解释作用。汤廷池(1976)在分析“能力的会”与“预断的会”在语法表现上的异同时,在语法形式上提供了识别两种不同情态的依据,其中就包括在受程度副词“很”修饰时两种情态的不同表现。吕叔湘(1999)在解释一些情态动词的语义时,也注意到同一个情态动词的不同意义与特定的句法因素同现的情况,如,在解释“会”的“善于做某事”一义时,提到此时的“会”前面常加“很、真、最”等;又如在解释“能”时,指出“能”的前边可以加“很”。熊文(1999)指出 “由于助动词可以表示对客观可能性的推测或主观的评议,因此,作为状语的副词对这种主客观的分别和程度增强或减弱的区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彭利贞(2007)在论述多义情态动词的主要解释成分时,也明确提出“情态动词周围出现的副词性成分”有可能影响多义的情态动词语义解读。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的个案研究或是宏观的理论说明上。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针对程度副词与多义情态动词共现时可能出现的规律性特征进行过全面细致的考察。本文选取典型的绝对程度副词和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从它们的共现入手进行研究,全面考察绝对程度副词对于多义情态动词语义解读的影响。

二、对绝对程度副词和多义情态动词共现的考察

1.“应该”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

多义情态动词“应该”表达两种情态,道义情态[义务]与认识情态[盖然]。当“应该”与“太”“特别”“很”“非常”“不大”共现时,只表现出[义务]的道义情态义,即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有某种义务或者在情理上有必要去实现句子表达的事件。例如:

(1)你太应该去酒馆了,去那儿跳舞,把人们都跳狂!①本文的语料均源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例句不再一一标明出处。

(2)我国的民办教师特别应该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尊重。

(3)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在火箭总装车间有两句“三不带”和“五个零”的名言。

(4)这件事在科学史上是一件非常应该引起大家思考的事情。

(5)我们是很应该了解一下这场浩劫的真相的。

(6)郝凤鸣依然觉得这种话说得很对,不过象“屁”字这类的字眼不大应该出自个绅士的口中。

(1)-(6)句中“应该”前的程度副词都对“应该”的[义务]情态义起说明程度的作用。由于“太”“特别”“非常”均是程度加强的程度副词,因此句(1)-句(5)均表达出说话人认为在情理上句子表达的事件被实现的必要性非常大,分别有“去酒馆”“受到全社会理解”“提出”“引起大家思考”“了解真相”的必要。句(6)由于程度副词“不大”表示程度低,有否定的作用,即说话者在主观态度上认为句子表达的事件在情理上不应该发生。

在语料库中,我们没有发现“应该”与“有点”共现的用例。

可以看出,当“应该”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时,“应该”的情态类型表现出高度的内部统一性,只表达道义情态的[义务]。其前的绝对程度副词对“应该”所表达的这种义务进行程度上的修饰,表示说话人认为该事件是否有必要发生的主观态度的强弱。同时,从统计数据上看,“应该”倾向于与“特别”共现,形成“特别应该+Vp”的结构,其后的Vp常常为“提出”“指出”等典型性自主动词,且常被放于句首,呈现出一定习语化的倾向。由于表[义务]的道义情态义,是一种程度较高的道义情态,强调施事负有某种义务或责任去完成某事件,因此从语义匹配上说,“应该”一般情况下不同量级程度较低的程度副词共现。之所以与量级程度较低的 “不大”共现,是由于“不大”的特殊语用作用。在语言实际使用情况中,“不大”常表示说话人的否定态度。人们常常会出于“礼貌原则”将这种否定的情感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说出。如句(6)如果改为“不应该出自个绅士之口”,那么批评的意味则大大增加。因此“应该”可以同低量级的“不大”共现。但是从数量上看来,用例依然是非常少的。

表2 “应该”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

2.“能”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

许多文献都对多义情态动词“能”做过讨论。在不同的句法环境或语用环境中,“能”可以表达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态意义:动力情态[能力]、道义情态[许可]和认识情态[盖然]。当“能”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时,我们通过语料只观察到它的动力情态和道义情态的用法。

当“能”与绝对程度副词“太”“特别”“非常”“不大”共现时,只表现出[能力]的动力情态义。其前的程度副词对主语做某事的能力进行修饰和说明。例如:

(7)她从小跟着寡妇妈艰难度日,对小思佳的苦处、难处太能理解了。

(8)三十多年来,西山矿各局全体职工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无私奉献,奋力拼搏,不断推动生产建设向前发展。

(9)他非常能让人平静,非常温和真诚,达菲就是那样的。

(10)我默默地想把这几句重念一遍,可是我不大能指使自己的舌头,两眉感到微微的震颤。

(7)-(10)句的“能”均为主语有做某事的能力。如句(7)“她”有“理解小思佳苦处”的能力,句(8)“工人”有战斗的能力,句(9)“他”有让人平静的能力,句(10)“自己”没有指使自己舌头的能力等。其前的程度副词均对这种能力进行程度上的修饰。

当“能”与“很”共现时,除了能表现出[能力]的动力情态义,还可表现出认识情态的[盖然]义。即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作出的推测。例如:

(11)湖是很能令人想起什么的,身外的风景与心内的风景总是遥相呼应的。

(12)只说了一些泛泛的情况,加上很多富有“历史意义”的画面,很能给人一种已取得重大成绩的昨日辉煌的印象。

句(11)和句(12)两句中“能”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时,并不表示通常所表达的能力,而是表示事件成真的可能性。句(11)是指由于湖边的风景与心内的风景总是遥相呼应,因此说话人主观上推测“湖让人想起什么”该事件成真的可能性非常大。句(12)是指由于“泛泛的情况”和“富有历史意义的画画”,因此主观上推测“给人一种昨日辉煌的印象”为真的可能性非常大。彭利贞(2007:149)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能’前加上‘很’之类表达程度的词语,并不一定就表示善于做某事,却是一种可能性”。他举到的例子是“能”受相对程度副词“最”修饰的情况,如下:

(13)共同去做一件诡秘的事情最能增进友谊。(毕淑敏《阿里》)

(14)作梦最能梦见别人梦不到的事情。(老舍《老张的哲学》)

可以发现,当“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时,确实可以表达出认识情态的意义。根据我们对这些用例的考察,可以看到,这些用例的主语都具有[-有生]的语义特征,即它们的主语都是非生命的物体或事件。

在语料库中,我们没有发现“能”与“有点”共现的例句。

可以看到,“能”在受绝对程度副词修饰时,完全排斥它的道义情态义,并且倾向于选择表[能力]的动力情态义。只有在与“很”共现时,才既可以表现出[能力]的动力情态又可以表现出[盖然]的认识情态义。在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时,之所以“能”完全排斥它的道义情态义,我们推测,是由于“能”表[许可]的道义情态义,是“情理上的许可”和“环境的许可”(吕叔湘1999:368),这种“许可”通常情况下表现为极性的肯定或否定,即允许或禁止,并不具有量级上的差别,因此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3 “能”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

3.“要”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

“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三种情态:动力情态[意愿]、道义情态[义务]和认识情态[必然]。在语料库中,我们只观察到它与绝对程度副词“特别”和“很”共现的用例。

当“要”与“特别”共现时,仅表现出[义务]的道义情态义,即吕叔湘(1999)所说的“须要;应该”,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成真的某种要求。例如:

(15)温家宝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要把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16)一方面要搞好业主,保证完成书刊印刷任务,特别要保证完成重点图书,教课书印刷任务。

(17)由于婴儿期发育迅速,所以特别要注意营养,预防贫血、佝偻病等的发生。

句(15)是说话者认为有把政策落到实处的需要,句(16)有完成重点图书印刷任务的需要,句(17)有注意营养的需要。其前的“特别”对这种要求起强调的作用。

当“要”与“很”共现时,既可表现出[义务]的道义情态义,又可表现出[必然]的认识情态义。但是在语料库中,我们仅找到1例表[义务]的例句。

(18)可是踩船边,很要当心。

该句中,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应该要“当心”,即说话者认为听话人有在情理上保证自己安全、“当心”的义务。

“要”与“很”共现时[必然]的认识情态表达了说话人对事件真实性的必然性推断。例如:

(19)然而和贺先生他们那一辈学者相比,不少人的份量似乎很要打些折扣。

(20)要不是七爷这一手按军法部署,事情很要乱哩。

(21)海边的风很大,比山顶很要冷。

句(19)是说话者推断“份量打折扣”这个事件非常有可能实现;句(20)是说话者认为事情变乱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句(21)比较特殊,其中的“要”用于比较句中,解释为“表示估计”(吕叔湘1999:521),是说话人在对比的基础上作出的必然性推断。其前的“很”修饰情态动词“要”均表示说话人认为这种推断成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语料库中,我们没有发现“要”与“非常”“不大”共现的例句。

“要”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时,首先从共现数据上看,“要”主要同程度副词“特别”相结合,同“很”共现的用例比较少,并且不能与“太”“非常”“有点”“不大”共现。当“要”与“特别”共现时,完全被解读为[义务]的道义情态义。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也常常是“加强”“重视”“强调”“注意”等提醒或要求听话人实现语句所述事件的词汇。另外,“要”受程度副词“特别”修饰时,似乎对句式有特殊要求,我们在语料库中发现的例句大多为祈使句。

值得注意的是,当“要”受“很”修饰时,除仅有一例表现为[义务]的道义情态义,其余均表现出认识情态的[必然]义。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该例中,“要”后的动词“当心”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语言使用者一般情况下会提醒或者要求听话人去做的事件,我们一般不会说“不要当心”。因此我们推测,在这里影响“要”多义情态解释的因素除了程度副词外,还有其后动词的语义特征。

表4 “要”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

4.“会”与绝对程度副词共现

多义情态“会”可以表达动力情态[能力]、道义情态[承诺]和认识情态[盖然]。当与绝对程度副词“太”、“非常”共现时,仅表现出其动力情态的[能力]义。例如:

(22)也许我见到城里的姑娘都太会说话,会装腔作势和绕弯弯儿,一遇到这种纯朴的女孩子,就像出城到乡野看到树林、草原、飞鸟、自在流淌的河水那样,一片自然,令人欢愉。

(23)爸爸非常会哄小孩子上床睡觉,睡前的亲吻美妙极了。

句(22)和句(23)都是说话人认为句子的主语有做某事的能力,其前的程度副词表达说话者对这种能力的主观态度的程度的倾向,分别是说城里姑娘说话的能力很强、爸爸哄小孩子上床睡觉的能力很强。

“会”与程度副词“特别”“很”“不大”共现时,不仅能表现出动力情态的[能力]义,还能表现出认识情态的[盖然]义,即表示说话人对于事件实现的可能性推断。例如:

(24)在短缺期间,卖主特别会为了两种原因而拒绝与某些顾客做生意。

(25)这种缺乏自信心的心理很会影响一个作家的著作。

(26)并告总书记现在已进入四月下旬,风沙季节即将结束,五月不大会有这类大风。

(24)-(26)句都是说话人对于事件实现可能性的推测,其前的程度副词对这种推测进行修饰和限定。句(24)是指由于在短缺期间,因此卖主特别有可能拒绝与顾客做生意;句(25)是指这种心理特别有可能影响作家的著作;句(26)是指说话人根据常理推测五月出现大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当“会”与不同的程度副词共现时,可以看到,情态解读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首先我们没有发现“会”表[承诺]的道义情态义,即“会”在受绝对程度副词修饰时,完全排斥它的道义情态义。我们推测,这是因为“会”表[承诺]的道义情态义是说话人在现在时间保证句子表达的事件在将来时间内实现的情况,那么一般情况下说话人目前做出的这种承诺是不能被量化的。因此,当程度副词与“会”共现时,自然完全排斥它的道义情态义。当“会”与“太”“非常”共现时,程度副词对它的情态解读具有单一性,即完全表现为动力情态。这主要是因为其后的谓语动词都是“说话”“运用”“交际”等具有【+自主】性质的动词。在受程度副词修饰时,很自然地倾向于表达这种动作代表的能力的强弱,即它的动力情态。这时“会”被完全解读为动力情态。

表5 “会”同绝对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

三、绝对程度副词对多义情态动词情态表达的影响

1.共现中绝对程度副词的表现

程度副词修饰情态动词时,常常是对情态动词所表达的情态意义,即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客观可能性的量级进行程度上的修饰。根据我们的考察,不同的多义程度副词在与情态动词共现时结合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具体来说,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可以同情态动词结合,同一个绝对程度副词也不一定和所有的情态动词都能共现。

首先,在本文考察范围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有点”同多义情态动词共现的情况。这大概是由于“‘有点’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吕叔湘1999:631),而其后的多义情态动词从感情色彩上看并没有明显的消极或贬义的色彩,因此“有点”一般不能与情态动词共现。但是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语料库中是存在 “要”与“有点”共现的用例的。在这些例句中,“有点”管辖的是整个命题,并不是修饰情态动词“要”,即“有点”的辖域是整个事件。我们常常可以在其后加上“…的意思”“…的样子”,形成类似构式的结构,意义不发生变化。如:

(27)她虽然有点要送客的意思,童进却还稳稳坐在那里没动。

(28)第五天晚上,天有点要落雨的样子。

(29)“啊!”马先生没说别的,心里有点要责备自己,可是觉得没有下“罪己诏”的必要。

句(27)是说有“要送客的意思”,句(28)是说有“要落雨的样子”,句(29)也可以加上“…的意思”变成“心里有点要责备自己的意思”,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有点”在这里并不是直接修饰情态动词“要”,所以本文并不把这些看作是绝对程度副词与“要”共现的用例。

其次,虽然大部分程度副词都可以修饰多义情态动词,然而数量上却呈现出非常不平衡的状态。从表6可以看出,总的来说,“特别”“很”修饰情态动词的用例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程度副词,也就是说,相较其他程度副词而言它们可以更为自由地和情态动词共现。这一点从与程度副词共现受限最多的“要”上也可以看到,它只能受“特别”和“很”的修饰。

表6 常见程度副词修饰多义情态动词的频率

2.共现中多义情态动词呈现出不同的语义解读

从情态动词的角度看,同一个绝对程度副词可以和多义情态动词的几个情态类型都结合,也可能只和它的某个特定情态类型结合,不同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同一个多义情态动词时,多义情态动词获得根情态的语义解读受限制较少,数量较多。见表7总的来说,多义情态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一般倾向于表达根情态。但当多义情态动词同时受到别的句法语义语用因素影响时,也可以获得认识情态的语义解读。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就语料所及,“应该”和“要”表[义务]的道义情态、“能”和“会”表[能力]的动力情态可以自由地受不同等级的程度副词的修饰。这是因为无论是道义情态的[义务],还是动力情态的[能力],它们表达的意义都可以自然地被人们认为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可以自由地与程度副词结合。道义情态的[义务]表达了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对于语句所述事情有完成的义务,这种义务在受程度副词修饰时存在量级上的高低,表现了说话人对所述事件须要被完成的主观态度上的强弱。而动力情态的[能力]本身即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它可以更为自由地与程度副词结合来表达事件所述能力的强弱。

然而,程度副词对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解读并没有独立的多义滤除作用。当句子受到别的句法语义因素影响时,多义情态动词也可能获得认识情态。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发现,“能”与“很”,“要”与“很”,“会”与“特别”“很”“不大”共现时,它们除了有根情态的用法,还可以表达出认识情态义。

根据对“能”表认识情态的[盖然]的句子的考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语具有【-有生】特征。如句(11)(12)中的主语“湖”“画面”都是没有生命的事物。既然是非生命的事物,在正常非隐喻的语境中,自然不能是能力的所有者与许可的发出者,因此,“能”在这里只能表现为说话人对事件成真的主观上的推测,即它的认识情态。也就是说,主语的语义特征(Inanimate subject)在这里也影响了“能”的多义情态解读。

“要”与“会”受程度副词修饰也能够获得认识情态,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要”与“会”与将来时间有密切关系的原因。根据我们上文对“要”“会”表达认识情态语料的分析,这些用例全部为说话人对未来时间内可能发生事件的一种推断或是说话人从假定的角度对未来事件必然发生的假设性的推断。从上文句(19)(20)中出现的“似乎”“要不是”也可以看出是对未来的假设性推断。那么这种推断自然可以有程度上的差别,从而受绝对程度副词的修饰。在这里,“要”“会”表达认识情态的主要是受将来时态的影响。

表7 绝对程度副词与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类型共现情况

四、结语

本文对典型的多义情态动词和涉及不同量级的程度副词共现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绝对程度副词对多义情态动词不同情态类型语义分化的影响。虽然绝对程度副词和多义情态动词共现时并没有呈现出整齐的、确切的内部规律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倾向性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多义情态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一般倾向于表达根情态。同时必须看到,许多句法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多义情态动词的情态语义解读,因此任何单一的句法因素对其的语义解释都是倾向性的。绝对程度副词对其的影响也是如此。要做到对多义情态动词的单义分化,还要考虑到句子的其他因素,如主语的语义特征等。

[1]储泽祥,肖扬,曾庆香.通比性的“很”字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3]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汤廷池.助动词“会”的两种用法[J].语文周刊,1976(1427).

[5]熊文.论助动词的解释成分[J].世界汉语教学,1999(4).

[6]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7]张谊生.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 2000(2).

[8]张谊生.评注性副词功能琐议[G]//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0]郑庆君.说说汉语的“很”话[J].汉语学习,1997(5).

[11]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

[12]Coates,Jennifer.The Semantics of the Modal Auxiliaries[M]. London&Canberra:Croon Helm,1983.

[13]Leech G.N.,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1971.

[14]Leo Hoye.Adverbs and Modality in English.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5]Palmer F.r.,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M].New York: Longman,1979.

[16]Palmer F.r.,Mood and Modality(1 st ed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7]Palmer F.r.,Mood and Modality(secon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8]Warnsby,Anna.“Constraint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pistemic modality in English and Swedish”.In:Facchinetti,R.&Palmer,R. (eds.)English Modality in Perspective[M].Frankfurt am Main:Peter Lang,2004.

(责任编辑:章永林)

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lute Adverbs and Polysemic Modal Verbs

ZHANG Min
(Zhejiang University,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In this paper,co-occurr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lute?adverbs and polysemic modal verbs is summariz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 polysemic modal verb is read by root modality when co-existing with absolute?adverbs?in most cases.However,the validity of this explanation will be affected while concerning about other syntactic factors.

Absolute?adverbs polysemic modal verb co-occurrence

H0-05

A

1008—7974(2016)01—0044—07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08

2015-05-08

章敏,女,河南濮阳人,博士在读。

猜你喜欢

多义量级道义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21连胜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短文改错训练:Watch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