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化学教学论微信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

2016-09-18赵仲霞樊钦平王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化学微信

◆赵仲霞 樊钦平 王锐

互联网+化学教学论微信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

◆赵仲霞 樊钦平 王锐

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互联网+”师范生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为例,分析化学教学论微信教学平台可行性。

互联网+;化学教学论;教学技能;微信平台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038

1 “互联网+”教育的提出

“互联网+”概念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首次提出,他认为:“互联网+”这一公式应该是所有行业产品和服务与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1]。他指出:“我们有可能去看到每一个传统行业、每一个传统产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2]

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O11—2020年)》指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3]。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互联网+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开始成为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2 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困境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培养未来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者基本素质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学化学教学工作者科学素质的高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学论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两部分。化学教学论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安排学生进行“完整教学”“片段教学”和“说课”等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学课时数少,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课堂上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上台训练,更无法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进行内化,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屡屡受挫。

由此,化学教学论教师结合国家对“互联网+”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尝试,就显得尤为重要。

3 “互联网+”化学教学论教学的可行性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催生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化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互动交流不再是师生之间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交互式混合学习;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图片、语音、视频、虚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发放、作业的布置与提交无需面对面进行,而是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为了了解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平时使用微信情况,特对昭通学院大学一年级应用化学1班和二年级应用化学1班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下分别简称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发放问卷121份,回收121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调查研究表明,两个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已经实现人均一部智能手机,52.1%的学生使用了4G手机,互联网已覆盖整个校园。由图1可知,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频次达到2~4次;日平均使用手机频率,大二学生略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人数达49.2%,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且进行学习的达19.4%;大二学生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人数达79.3%,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且进行学习的达23.9%,说明大二学生比大一学生使用微信平台学习多。

图1 调查对象日平均上网频次

教育资源逐渐以云服务的形式运行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云端个人学习环境与设备当中[4]。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网络教学,可以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可以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增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育公平。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化学教学论网络教学,可以解决化学教学论教学中课时数少、教学任务繁重、理论性太强、学生缺乏教学实践训练、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等教学困境。

4 “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案例

首先,开展“化学教学论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在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初期,教师向教学对象分享“化学教学论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对所上课班级进行学情分析,建立学习小组,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按班级归类,在班级子系统下按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在微信教学平台上传全国优秀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推送一些化学教育的科研动态及文章或链接,补充教学中未涉及的化学教学论相关知识,供学生学习借鉴。

其次,小组分工,协同互助。在教学中期,教师在微信平台上布置各个小组的教学技能训练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并录制教学技能训练视频,以组为单位进行提交,以便教师在课外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进行监控,可以对学生突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处理。

再次,成果汇报,上传视频。在课程末期,小组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成果汇报,教师实时做出点评。教师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成果汇报视频进行整理,将优秀教学视频传到微信平台以供学生交流。

在大学二年级应用化学1班通过“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后,对其进行二次问卷调查(同一份调查问卷),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进行“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前后,学生日平均使用手机上网频次从2~4次增加到5~7次。另外,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明显上升,关注专业相关微信号且进行学习的学生增长了12%,进行“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班级比未进行“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班级学习气氛更好,教学对象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较强,学生普遍喜欢讨论和发问。

图2 二年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日平均使用手机上网频次

5 结论

“互联网+”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具有易沟通、可移动、较便捷等优点,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培养团结互助精神。由此,“互联网+”化学教学论微信教学平台建设具有可实践性,可在此基础上完善“中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其他模块,真正分享“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优惠。■

[1]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 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

[3]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G434

B

1671-489X(2016)14-0038-02

作者:赵仲霞,昭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樊钦平、王锐,昭通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657000)。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化学微信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微信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
能源电力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