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与作家

2016-09-18宋中华曹振丽

山东档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丁宁文登胶东

文·宋中华 曹振丽

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与作家

文·宋中华 曹振丽

文登天福山是胶东抗日战争的发源地,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威海市文登区档案局、党史研究室、电视台联合开展“红色档案征集万里行活动”,慰问和采访从天福山起义走出去的抗战老战士及其家人,并抢救性收集红色档案资料。2015年3月24日,我们有幸收集到张玉华老将军81年前担任小学教员时和学生——著名作家丁宁合影的照片,老将军高兴地说,左边的小女孩是我的学生小朵子、张朵桂,就是作家丁宁。

张玉华将军191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现文登区)张皮村一个农民家庭, 在文登县立第1小学读书后16岁考入荣成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4年。1934年,张玉华来到文登县张家产小学,任教期间以别于封建传统的新式教育方式传授进步思想,让刚刚10岁的初小三年级学生丁宁较早的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玉华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天福山发动了震撼山东大地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张玉华任三军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此后历经八年抗战、东北解放战争中残酷的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张玉华从战火洗礼中一路走来。1955年,张玉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6年离休后,将自己大部分工资收入投入到慈善事业,先后向革命老区文登及全国各地贫困群众、学校捐款40多万元,2012年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2015年9月3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为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2016年2月7日,百岁老将军张玉华再赴北京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代表老战士向全国人民敬礼,老将军的传奇经历震撼了世人,赢得了喝彩。

1934年张玉华(右一)与学生丁宁(左一)在张家产小学合影

再来看丁宁。日军的侵略使丁宁有学上不了。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抗战话剧社到丁宁的老家演出,14岁的丁宁说服了母亲瞒着父亲,跟随剧团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在抗战烽火中惊心动魄的成长岁月。 在抗战中成长的丁宁,历任胶东抗战话剧社、青年话剧团演员,抗大鲁南一分校学员,胶东孩子剧团导演,胶东女中教员,胶东公学指导员,《胶东大众》《胶东文艺》编辑。全国解放后,任《南京文艺》副主编、南京文联创作室主任、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历任中国作协办公室、秘书室主任,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文革”后任文化部政策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著有散文集《冰花集》《心中的画》《半岛集》(与江波合集)《银河集》《丁宁散文选》《晨曦集》《蓝宝石集》(与江波合集)《幽燕诗魂》《愧疚》《卡门》等,多篇被选入高等学院文科教材、实验中学语文阅读课本。《绿荫日出》《游击队的女儿》《晨曦》等多篇获奖。

张玉华为革命远走天涯后,家中的母亲日夜思念,时常拿出照片看看儿子,日本鬼子进村扫荡,老人把照片藏在炕席下面,就这样,担惊受怕的老人为老师和学生、将军与作家保存下来弥足珍贵的一张老照片。

(作者单位:文登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丁宁文登胶东
赴文登,静享“陌上花开”
Crown evolution kinematics of a camellia oil droplet impacting on a liquid layer
文登西洋参“红”了!
胶东面塑——花饽饽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文登:给我三天,还你千年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