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2016-09-18唐丽虹黄丽娟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福建莆田351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石位不适感体位

唐丽虹 黄丽娟(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福建 莆田 351100)

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唐丽虹 黄丽娟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福建 莆田 351100)

目的 通过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降低手术体位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缩短护理人员摆放体位的时间。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结直肠癌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6为对照组,60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摆放法和传统截石位,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对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舒适度及手术团队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及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团队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截石位不但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同时也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工作时间。

改良截石位;腹腔镜;结直肠癌;并发症;应用体会

结直肠癌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治疗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传统的截石位摆放难度大,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不适感较多,临床治疗过程因手术体位所出现的并发症也屡有报道[2-4]。在微创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的今天,对传统截石位进行一系列改良,既可充分暴露手术野,又可保证生理功能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适感,提高操作者的满意度。本文主要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改良截石位与传统截石位(对照组)所出现的手术体位的并发症、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6例,其中男59例,女57例,年龄在38~88岁,中位年龄53.1岁。经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60例。排除标准:结直肠癌同时伴有以下情况者不入组,①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②下肢水肿或已有血栓患者;③长期卧床有压疮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病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摆放法是术前1 d常规对术者进行访视,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及皮肤情况并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准备的必要性。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按传统方法先安放托腿架,待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台下折处3 cm处抬高骶尾部并垫高,同时把患者双腿屈髋屈膝,把膝关节置于托腿架上,两大腿外展暴露手术野但不超过生理跨度并给予固定。

1.2.2观察组术前1 d常规对术者进行访视,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及皮肤情况并进行术前宣教,介绍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麻醉以及体位摆放流程及配合方法。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做好相关的准备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指导并协助患者将臀部移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小幅度屈髋屈膝,由1名护士将患者小腿肚放于支腿架上,使小腿由原来的下垂变为水平位,同时调整支腿架的角度,使大腿与身躯的角度扩大到145°~155°。安置完毕,询问患者有无局部受压及机体牵拉等不适感后妥善固定,并做好隐私保护及保暖。

传统组需要2名护士、1名麻醉师配合完成体位的摆放,且全麻后患者肌张力松弛,摆放时完成处于被动状态,而改良组仅需1名护士通过患者的配合顺利完成体位的摆放,减少用时及用力。

1.3观察指标:术后24 h由专人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了解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医师对体位摆放的满意度: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6]。身体的舒适度主要是根据颈、肩、腰背、腿部的疼痛程度及睡眠和精神方面进行比较,分为4级:0级为无不适;1级为轻微疼痛,睡眠和精神状态尚可;2级为痛但能忍受;3级为疼痛明显,精神状态不佳。摆放体位时记录护理人员摆放手术体位的时间,术毕进行医师满意调查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4 h体位并发症情况

表2 两组体位摆放时间及医师满意度比较

表3 术后24 h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3 讨 论

现代护理一般要求整体护理,要关乎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单单是患者,还有医护人员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医师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也必然影响护理方面的跟进,才能与时俱进促进医疗的进步。

3.1传统截石位是在全身静脉麻醉下将双腿屈髋屈膝被动放于支腿架上,托腿架托住膝关节,然后小腿下垂,双腿外展。因为患者处于全麻状态,意识不清,膝关节后侧面压于托腿架上不能及时反馈,极易致行走于腓骨小头表面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全麻后,肌张力消失,屈髋屈膝时,摆放体位过程不易控制膝关节的支架支撑点,重时也会出现压疮。改良截石位是将小腿下垂状改为近水平位,托腿架托于小腿肌肉丰富处,有利于下肢远端血液的回流及解除对血管的压迫,有效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本组统计的结果(表1)在神经损伤、下肢血液循环及皮肤损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很大改善(部分达到显著差异P<0.01)。

3.2传统截石位因屈髋屈膝幅度较大,手术需要的头低脚高位,使得膝关节明显高于下腹部,主刀医师的站位、与手术床的距离及直视显示屏幕都与传统不同。而改良截石位避免了传统的不足,膝关节没有受到压迫,减轻了外力的作用,大大提高手术人员的满意度,与传统截石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3.3传统截石位是在术者行静脉复合麻醉后,被动地由两名护士给予摆放截石位,因全麻后,患者肌张力丧失,护士在摆放时需克服双腿及身体的重力,才能完成屈髋屈膝及垫高臀部等操作。而改良截石位是由护士给患者讲解手术体位的必要性及配合要点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隐私的保护、保暖等,避免了术后的并发症,大大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表2摆放时间对比P<0.05)。

3.4观察组的摆放法较之对照组的方法更接近于平卧位,肢体的受力面积增大,降低受压部位的压力,从而减轻腿部、腰背部及肩部的受压程度,减少术中术后的不适感,从而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适度。通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在身心方面的舒适感具有明显差异(P<0.01)。

4 体 会

安置体位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给患者带来创伤减少、切口变小而美容及术后恢复的时间变短,也必然带来护理方面的改进,本组改良截石位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身体的不适感,提高手术团队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减少及劳动强度减轻,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并为其他手术体位因手术方式的改变而进行改良提供了借鉴。

[1] 曾学慧.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7):6034-6035.

[2] Kasodekar VB,Chen JL.Monocular blindness:a complication. of intaroperative position in Pos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J]. Simgapore Med J,2006,47(7):631-633.

[3] Edgcombe H,Yarrows C.Anaesthesiainthe Proneposition[J].Br J Anaesth,2008,100(2):165-183.

[4] Kawanishi S,Matsumi M.Case of coronary Vasospasm during lumbar discectory in prone position[J].Masui,2011,60(6):718-720.

R735.3+7

B

1671-8194(2016)22-0042-02

莆田学院(2014036)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石位不适感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下肢水平位与单腿截石位对老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头低截石位与Trendelenburg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排血量影响的比较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