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织女”张凤英 让传统文化永续流传

2016-09-18作者胡淑慧

台声 2016年8期
关键词:德克织女族群

作者|胡淑慧 台湾特约撰稿人

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织女”张凤英 让传统文化永续流传

作者|胡淑慧 台湾特约撰稿人

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人崇拜彩虹,他们认为,只有“出草”过的男人和会编织的女人才能得到祖灵的承认,得到通过彩虹桥的资格,得到幸福。所以,赛德克女孩从小都会在家人的指导下,努力学习编织。而与其他赛德克女孩相比,张凤英显然要幸运一些,她的外婆是赛德克著名“织女”张玉英,从小她就跟随外婆学习织布,也渐渐地对传统织布技艺产生了浓厚的爱。2008年,外婆过世时,还特意将织布台、木梭等留给了张凤英作为传家宝。

在天分与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无论是传统编织、服装设计制作,还是打版、手工艺品制作等,张凤英都有深入的涉猎与研究。为了充实织布的内涵,张凤英早年曾好学不倦地参加由台湾实践大学推广、教育中心所举办的“观光景点纪念品制作班”,努力学习更多新鲜的设计与创意,并参与筹划成果发表会与晚会的礼服设计制作。她曾担任过台中市乌日区卫生所裁缝班指导老师、宝雪服装设计公司服装与配件包打版设计师等。

新创作服饰

耳濡目染里感受编织

往时,白天赛德克族群的男人外出工作时,妇女就在家织布,几乎家家户户都保留一块地种植苎麻,3个月后成熟采收。从砍苎麻到晒干约一个月的时间,接着剥麻、搓麻、抽纱,捻成麻线,织成布匹,做成衣裳,妇女整天不停地工作。

张凤英的外婆张玉英小时候曾经住在仁爱乡春阳,1930年,随着赛德克族群迁居到互助村。张玉英是一位传统少数民族女性,思想古典、行为保守,她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槟榔,遵守传统婚姻礼俗,相夫教子,是部落妇女模范,一直到2008年过世,享年90岁。

外婆与外公两人自小因为聪颖过人,被分派与日本子弟一起上学,因为小学同班认识,后来结为夫妻。外公曾在仁爱乡公所任职,文笔好,稍晓医理,爱帮助大家医病,因而得人爱戴,也是台湾第一个公职退休的少数民族民众。

大约3岁到6岁间,张凤英都是住在外婆家的,家里还有一个大她两岁的舅舅,和一个小她一岁的阿姨。张凤英从小便乖巧懂事,一直是外婆的好帮手,受外婆影响,脑海中也渐渐对制作麻线、织布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岁时,张凤英离开山上部落的家到埔里就学。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乙级机械制图证照,于中山科学院担任机械制图员工作。婚后,为了照顾家庭与孩子,她辞掉了工作在家做专职家庭主妇。先生曹立法服务于明道中学,任职期间曾获“师铎奖”殊荣。随着孩子相继长大,离开家到外地读书,张凤英才渐渐有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

照顾外婆时摸索技艺

1999年,“921大地震”发生后,张凤英担心外婆独自留在山上生活多有不便,便经常往返台中、南投两地照顾她。

随着时代的发展,绵线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苎麻抽纱,拥有这项技艺的赛德克人所剩无几,张玉英是其中之一。台当局意识到文化资产保存的重要,于是,经赛德克族群挑选,张玉英成为传统puniri织布技法传人。1999年起,张玉英经常应邀到各地表演及教导传统织布手艺,最远曾至菲律宾,她的作品广为海内外文物馆及收藏家典藏。

在家照顾外婆的张凤英,慢慢成了外婆的得力助手以及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帮忙翻译工作的同时,也就近学习织布工艺。

在张凤英的心目中,外婆是最优秀的赛德克织女。记忆中,外婆总是在织布,也经常应邀到外地指导许多想学织布的人,可惜这方面成果有限。外婆的编织手法大约有4种,这些纹理造型在赛德克族群里也分别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菱形纹,象征的意义是“祖灵的眼睛”,它反复地出现于传统织布,几乎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母题;长条形纹,象征的意义是“彩虹桥”;斜井字交叉,象征赛德克人相互的关系,表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一定要团结;点状的聚集,象征的意义是“农作物丰收”。

经过仔细观察,她发现外婆这些年反复传授给赛德克族群里的人及社会人士的仅仅是一种技法,并非外婆刻意留一手,不愿分享,而是因为Puniri技法复杂独特,为传统赛德克族群织艺中最上乘之织作技术,一般人不容易学会,也便学不了其他。

教书育人中传承文化

随着外婆过世,其余3种技法几乎失传。为了能够传承外婆高深的技艺,尤其是为了将赛德克族群最上乘的织布技法——传统puniri技巧传承下来,张凤英开始了艰苦而持续的学习。她刻苦钻研,终于渐渐学会这些技艺,并将这些技法织在同一块布上,以便初学者辨识。

在张凤英看来,她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传统编织技艺的,是其编织的服饰——日据时期赛德克女性上衣,又称为庆典服饰,是以puniri技法织成的披肩和绑腿,代表至高无上的身份及地位。另一件赛德克彩虹女也是其代表作,它是结合了各种传统织法,又加上她个人的创意,以及新颖的配色,织成布匹再剪裁、缝制完成的。这样复杂的工序,使得张凤英往往花上一整天的工夫只能织了几厘米的布。

如今,张凤英也已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推手,2009年起,她陆续在台中市中区职训局教授短期织布课程。2012年,她因puniri技艺,被选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接下了赛德克族群“经挑织法传统织布传人”证书。

作为族群内硕果仅存的技艺保存者,张凤英传承了赛德克族群经挑、纬挑织法等传统织布技艺,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她于2013年、2014年受聘于南投县政府文化局等,担任赛德克族群经挑Puniri织法、纬挑Latu织法等传统织布文化的传习课程。

在张凤英的织布里,祖灵的眼睛依旧凝视赛德克人,妇女依循着赛德克历史传统学会织布,顺利通过彩虹桥。她希望,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起来重视织布艺术,让传统文化永续流传。

猜你喜欢

德克织女族群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微言大义
多胞胎聚会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
吟织女图
是织女,更是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