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无以为宝,唯仁以为宝

2016-09-18郭枫

台声 2016年8期
关键词:才气仁者诗学

诗人无以为宝,唯仁以为宝

郭枫 GUOFENG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

一生信仰文学。著有诗、散文、小说、评论等22种。创办《新地文学》系列事业,并在北京大学设立“郭枫文学奖”

诗人,首先是人,而后是诗人;人的品格参差不齐,诗的境界高低悬殊。

评论一位诗人的文学成就是否高贵、是否值得尊敬?首先审视其作品情思的高低境界,其次研究其语言形式的艺术造诣。情思是诗歌内在的精神,是第一义的品格素质;语言是诗歌外在的形式,是第二义的技艺表现;技艺可以培育,品格则由天成。中外诗学理论,大多认可“诗如其人”,是怎样品格的人?便写出怎样境界的诗?因此,论诗,其实是论人。如果文学评论家,舍弃了诗歌内在精神的情思,仅仅就诗歌外在的语言章法反复申述,无异于丢弃了诗的质量而拾取诗的残骸。这就是起源自近代美国的“新批评”主义,是物质崇拜的文学化展演。

诗人,当然拥有一定的创作才气。这种才气,是联想敏锐语言灵活的能力,不一定就具备天性浑厚的品格。某些创作才气甚高的诗人,往往穷究语言变化的技艺,建构诗歌的外在形式,迎合时潮,追逐盛名,争取市场价值;其技艺虽然难能可贵,其品格距离高贵境界遥远。纵观古今,高贵而值得尊敬的诗人,总是把创作的艺术天赋建筑在高贵品格的基础上。当下诗界令人欣慰的是,天下滔滔之中不乏纯正诗人,坚持大爱的情操,拒绝庸俗的欲念,巍然屹立展示仁者之风。

仁者,爱人。仁者的情操,来自天性。天性善良的人,奉献出舍己为人的大爱,衷心关怀而不夹杂私欲,故能激发社会积极的响应,产生“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人生价值。诗人创作若能展示悲悯生民的人格素质,始有可能攀登仁者的高峰。

仁者,是儒家评论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先圣有言:“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从正面肯定仁者的完美品格。“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从反面批判人而不仁的虚无人生。诗人,唯有胸怀仁德,始能实践儒家立身处世的忠恕之道,始能充盈儒家内圣外王的文化哲学。

我们主张新诗应汲取中华诗学精髓,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在发展儒家仁道的诗歌艺术,在通过诗学革新推动社会习俗的建设。因此,我们提出诗歌发的一个准则,古典诗的现代化,现代诗的古典化。

古典诗要萌发新生命,必须走出文人雅士的象牙之塔,体认时代形势,关注社会变化,奉献悲悯生民的大爱,创造新时代的古典诗。现代诗要化解社会对当代诗歌的冷漠,必须从西化的怪异的语言回头,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取经,建构民族风格的诗歌形式,创造贴近群众生活的现实主义诗歌。

综观中国诗歌史,自三百篇至汉魏古体,皆以仁道展现泱泱大国之风。值此民族文化复兴时代,诗人,无以为宝,唯以仁为宝,奉献于建设华夏文化的工程。

猜你喜欢

才气仁者诗学
背诗学写话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读书养才气
从以女性为题材的诗歌中体味曹植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点点读《论语》
聆听心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