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花落去未成泥
——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

2016-09-16孙红侠

传记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梅葆玖梅派梅兰芳

文 孙红侠

梨花落去未成泥
——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

文孙红侠

1《贵妃醉酒》中梅葆玖饰杨贵妃

2 梅兰芳、梅葆玖合演《游园惊梦》

3 梅葆玖先生

4《断桥》中梅兰芳饰白素贞、俞振飞饰许仙、梅葆玖饰青儿

2015年10月26日,秋意清冷,北京城北惠新西街北口一处文雅的院落里,很多的演员和学者正在此一聚。梅兰芳纪念馆和戏曲所彼时召开“京剧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梅葆玖先生当然是会议的中心,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梅兰芳先生的公子和政协委员等一系列身份。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态度温婉平和的老者,这两点比较之前面那些附加的头衔,也许更让人亲近和喜爱。他会礼貌温和地对待我们每一个人的招呼问候。很多戏曲研究所的年轻学生也会追星,围拢上去要签字合影,他更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一一应对,他会送给他们自己备好的签好名字的照片,送完了就双手合十很歉意地说“下次、下次”。种种的这些,似乎在我们这个急匆匆闹哄哄的“现代社会”里很少见,的确,因为梅公子的“派头”属于另一个逝去的时代。

少时开蒙

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八十七号。那一年,是民国二十三年,蒋介石在和孙殿英决一死战,希特勒在地球的另一边雄心勃勃准备新一轮战争,溥仪在伪满州国宣誓就任皇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上海的街头热映当红影星阮玲玉的《神女》,她的旗袍和化妆随即被大街小巷模仿……而在梅家的幽静院落里,迎来的是梅兰芳先生的第九个孩子的诞生。当时,其父梅兰芳先生41岁,其母福芝芳29岁。

梅葆玖先生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1940年,6岁的梅葆玖被送到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小学读书。七年以后,又进入同为天主教教会所办的上海震旦大学附中就读。这些同时代的人远不能及的良好教育确实为他日后成为艺术家奠定了一个文化的基础。如果他不是梅兰芳的儿子,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他可能终生不会学戏,即使学,也是风雅的“票戏”而不会正式下海进入梨园。但是,他是梅兰芳的儿子。

10岁开始,梅葆玖就跟随父亲看戏演戏学戏,在台上扮《三娘教子》里的小孩儿薛倚哥一类的角色。上海兰心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只要有梅兰芳演出,父亲就把儿子带在身边,他在上海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这样度过的。但是梅兰芳却不让儿子学自己,因为京剧的传承不是名角儿个人风格的传承,父亲再好也教不出规范的儿子。要想登堂入室,必须拜请名师。在梨园行里,名角儿再大,不教自己的孩子,要么是将孩子送往科班,要么是私人聘请教戏的师父。因此,尽管幼时的梅葆玖最喜欢听父亲的唱片,听那些高亭百代出品的《太真外传》《天女散花》,但梅兰芳发现以后却让儿子将自己的唱片收起来。他不愿让年少的梅葆玖迅速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梅派的风格,而坚持让他学习京剧青衣的正声,坚持让孩子规范入行,可见梅兰芳对这第九个孩子寄予了巨大的希望。也正因此,梅兰芳为九公子请来了王幼卿。

梅葆玖幼年出演《女起解》饰演苏三

王幼卿,凤二先生的幼子,通天教主王瑶卿的内侄,也是后来担任中国戏曲学院老院长的王荣增先生的父亲。王先生是当时规范而顶尖的教戏师父,他对梅葆玖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招一式大有王瑶老教戏“艺不过王门不精”的架势,也正因此,梅葆玖打下的是青衣正声的优良基础。除了善说戏的王幼卿,还有“传”字辈的朱传茗教昆曲,教花旦的则是朱琴心。

在梅葆玖的个人教育体系中,朱传茗是一个必须一提的人物。江苏太仓人朱传茗,是昆曲名旦朱鸣园的儿子,在昆剧传习所师承许彩金、尤彩云、丁兰荪,后与同为传字辈的顾传玠合作,是传字辈中最优秀的旦角演员。昆曲,百戏之祖,其身段和表演是中国八百年戏曲表演最精华的沉淀和积累。京剧的表演更是从内到外对其全面圭臬。因此,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身上没有昆曲的东西是不可想象的。梨园行对一个优秀的演员最高的评价就是这个人“文武昆乱不挡”。梅葆玖身上昆曲的底子因为拜朱传茗为师得到了非常好的教益,学会了昆曲《水斗》《断桥》《思凡》《琴挑》《闹学》《刺虎》《游园惊梦》《奇双会》等,这为他日后全面继承和发展梅派艺术提供了最直接最坚实的基础。

王幼卿和朱传茗以外,梅葆玖的老师还有当时红极一时的旦角朱琴心。梅兰芳请这位协和医院的票友来教儿子花旦戏,其中具体原因我们无法知道,但朱琴心傍过言菊朋和马连良等,也非常善于演那些当时流行的戏,也得到过陈德林陈老夫子的教导。和这样的角儿学习,也不是一般的人能有的机会。梅兰芳要幼子转益多师,同时也严格地告诉儿子:“王幼卿王老师要给你教开蒙戏,有一条你要记住。你可别听我的片子,这出戏王老师怎么教你怎么唱,你别说我爸爸那个腔是那么唱的,你这个不对。要是让我知道了可不饶你。”这其中不仅是让孩子放下父亲的地位和光环,尊师重教,更是要梅葆玖先跳出梅派的个人风格,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在这些最优秀的教戏师父的教导下,梅葆玖学习了很多青衣的开蒙戏。这些骨子老戏当然不像梅兰芳《霸王别姬》《宇宙锋》等戏那样受到观众和票房的欢迎,但这些戏学好了、唱准了,打下的基础让梅葆玖的受益远远超过应时当令的那些戏。

梅葆玖并没有像同时代的那些梨园弟子被送进科班,他受的是教会学校的教育,白天是要按部就班去学校上学的,和这些私人教师学习一般在假日和晚上。学习之余,他的少年时期的艺术成长始终围绕着活态的舞台。他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和夏声戏校的孩子们合作,在上海很有名的戏院兰心大戏院演出。演出时,他的那些顶尖的私人教师则会来给他“把场”,也就是在台帘处看着他演出,看完以后给他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讨论如何提高。这样一来,梅葆玖的成长和进步非常神速,而这也正是其父梅兰芳希望看到的。

17岁,梅葆玖开始正式和他大名鼎鼎的父亲同台演出。

舞台的中央、父亲的身后

抗战胜利以后,梅兰芳恢复了演出。从那一时期开始一直到梅兰芳逝世,梅葆玖都一直跟随在父亲的身边。不过,要提到父子同台演出,还要提到梨园一桩伤心的往事,那就是1947年名伶李世芳因飞机失事殒命。

父亲要他画画,画观音、天女、达摩,反复揣摩画中的各种手势,体会背后的文化意味。父亲告诉他:“天女的手势不能胡比划,凡是一个手势,都代表一个佛教故事,你必须要看看五百罗汉的造型。”他尽管少时未必理解父亲这些话背后的含义和期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文化的理解不断加深,父亲给他的这些东西都在他的暮年传给了学生。

1950年6月,梅氏父子同台在上海合演全本《虹霓关》;12月,父子在北京合演《游园惊梦》;12月31日岁末,父子二人再次同台,不过这一次的演出地点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坐中的观众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首长,当天演出的戏码是《水斗》《断桥》。此后的近十年中,梅葆玖一直跟随在父亲的身边,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最北的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到南中国的厦门、广州、佛山,到处留下梅剧团的演出足迹,同时也是梅葆玖和父亲同台演出并学习和继承的最后时期。在这些日子里,作为一个演员,他幸运地站在舞台的中央;作为一个儿子,他却始终在父亲的身后。而接下来,梅兰芳的去世,让那个当年玉树临风的美少年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梅派传承的大旗。

传承的旗帜

北京城护国寺街往东走,快到路口处,有一座两进四合院,现在是梅兰芳纪念馆所在,当年曾经是梅兰芳先生晚年的居住之所。在这个院落里,梅兰芳先生排出了他晚年的经典之作《穆桂英挂帅》,也正是在这个院落里梅兰芳先生突发心脏病去世。那一年是1961年,梅葆玖27岁。而立之年,他失去了亲爱的父亲,从此以梅派第一继承人的身份扛起了梅派的旗帜。

1962年8月9日,北京举办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当晚梅葆玖给谭富英先生跨刀演出《大登殿》。这次演出,是谭梅两家世代交好的体现,也是梨园提携后辈新人的传统,更是标志着梅葆玖从父亲的身后正式站到了舞台的中央。对于梅葆玖,那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演出,而对于谭富英先生,那是他生平最后一次演出。

《太真外传》中梅葆玖饰杨玉环、黄世骧饰李隆基

此后的梅葆玖,每年二百场以上的演出,梅兰芳剧团和北京青年京剧团的足迹遍及京沪和全国各地。那也是他艺术生涯的飞速成长期。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快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冰封期,也是整个艺术的寒冬。1965年至1978年,梅葆玖没有演出,他和那个年代所有迷茫困惑的中国人一样度过了十余年荒废时光,所不同的是,他的十年不仅是个人青春的遗失,更是一个演员最宝贵的黄金时代的荒废和流失。

《雷锋塔·断桥》中梅葆玖(国家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饰白素贞,蔡正仁(上海昆剧团)饰许仙

1978年9月,梅葆玖重返舞台,和李万春合作《霸王别姬》。传统戏重新回归舞台,可是台上虞姬的演出者,那一年已经44岁了。

这一阶段的梅葆玖,应该始终是处在双重思绪中的。他慨叹艺术青春的流逝,因此以一种释放全部热情的执着去投入与京剧的传承相关的一切事宜。发展自我还是最大程度地继承父亲,也许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不管怎样,梅葆玖是以众所周知的热情投入工作的。从1981年8月的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到1984年与当年的坤伶皇后童芷苓合作,北京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联合赴香港演出;从1988年5月上海人民大舞台举办的梅兰芳艺术大汇演到1990年10月在香港举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从2001年11月1日《大唐贵妃》上海首演到2009年4月在北京京剧院建院三十周年之际获得突出贡献奖……梅葆玖忠实地继承着父亲的遗愿和艺术,忠实地传承着京剧艺术的传统,尽己所能,有目共睹。

在一些戏曲理论家的眼中,梅葆玖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对梅兰芳的忠实继承。这一点当然不错,也是梅葆玖毕生的艺术追求,但即使抛开其父的影响和梅葆玖这种主动的继承意识,他仍然不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

梅葆玖的《西施》,在表演上比其父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情与特点。因为基础扎实,表演兼具王派与梅派的优长,从声腔上看是清澈圆润,从表演分寸上看,是没有火气躁气,平常中包涵端庄典雅和中规中矩。梅葆玖的《贵妃醉酒》走出的改革之路比其父大胆新锐。梅葆玖恢复重建了梅兰芳京剧团并亲自出任团长以后,他敬畏传统的同时始终兼收并蓄紧跟时代,重新改编演出《太真外传》和《梅华香韵》等演出,全面采用声光电现代手段和交响乐伴奏,注重流行时尚元素的应用。后期的《梅兰霓裳》,所用的技术手段更是先进大胆,民乐与管弦大胆与京剧融合。新戏《大唐贵妃》更是新时期新戏中的杰作,剧中的核心唱段“梨花颂”得到流传,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梅葆玖的代表作。

梨花落尽,桃李芬芳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亡,但是同时它又不能仅仅是这样一种在角儿们身上流传的艺术。人在艺在不错,但人亡,艺却不能亡。梅葆玖先生作为海内外最知名的梅派艺术的掌门人,他深知传承的力量。为了艺术的存续,他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收徒五十余名,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张馨月、胡文阁……这些海内外的梅派弟子都以精湛的技艺忠实传承梅派艺术。他们编创新戏,传承老戏,几乎都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文华奖等国家级赛事奖项的获得者,不仅是梅派艺术的传承者,更是当今中国京剧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

梅葆玖不仅自己开绛帐收徒,还联合老艺术家杜近芳、李玉芙、李炳淑、王志怡等京剧梅派艺术专家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使更多无缘拜师的年轻人有机会深入学习。

《奇双会》中俞振飞饰赵宠、梅葆玖饰李桂枝

2016年4月25日,一个寻常普通的日子,暮春时节的北京城,一切一如既往。只是,当今中国京剧界会戏最多的一代名家梅葆玖在昏迷中安静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任何一个生命离开这个世界很可能都只是回去,而未必是离开,但一代宗师的离开却很多时候是真真实实的离开,因为《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生死恨》《抗金兵》《金山寺》《女起解》《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这些在这个人身上存在的戏和演法将被他永远带走。当年王幼卿、朱传铭等名师所授、后来跟随其父梅兰芳演出所学、十余岁登台一直到82岁离开这七十年的舞台经验——不可复制的经验——都永远被他带走了。

5月3日上午,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送来花圈挽联悼念梅葆玖先生。梅先生有着诸多的社会职务和声誉:第七届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京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的,这些都是令人敬仰的,也是社会回馈给一个努力工作的人的认可。但,也许这些,对于艺术的遗憾来讲都还不够,因为有些东西不可再生,有些东西没了就不可能再回来,这些东西是祖先留下的,历经了八百余年劫后余生,也许有价值的残缺,也许还没有被现代文明的光芒烛照,但它的技艺美轮美奂、美不胜收,浸透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感和密码,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和艺术基因,是的,是我们的传统戏剧,是戏曲;是京剧,是被称为地方戏的民间戏曲,也更是艺术。

因为艺术是全人类的。

责任编辑/胡仰曦

猜你喜欢

梅葆玖梅派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我与京剧大师梅葆玖交往往事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京剧大师梅葆玖病逝
梅葆玖先生病逝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