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化纤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
——以萧山区为例

2016-09-15金平斌项凯旋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007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萧山区萧山化纤

金平斌,项凯旋(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007)

浙江省化纤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
——以萧山区为例

金平斌1,项凯旋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理论研究之外,亦要立足微观实际,探索理论实用性及地方发展特异性。本文聚焦于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典型集群—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通过企业家访谈和设计问卷、评分的方式,对萧山化纤集群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政府因素、企业家精神、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主要的集群动力。企业家精神是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的独有、核心优势,良好诚信的市场氛围和通畅的企业间竞合是集群的内在动力,政府在其中提供软硬件支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平抑波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萧山化纤;产业集群;集群动力

1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关键

所谓产业集群,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共有四个:(1)拥有核心主导产业,这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和基础;(2)拥有大量围绕核心产业紧密联系的企业及支撑机构,这是产业集群的主体;(3)企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表明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4)借由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四者缺一不可。众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只能称之为集聚,而能不能成为集群,关键是要看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紧密联系,是否能形成持续的区域优势。“集聚非集群化”是我国发展集群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很多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形聚而神不聚”,没有实现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无法发挥协同竞争的优势,在面临内外冲击时,就很容易暴露弱点,脆弱瓦解。

2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综述

早期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现象的描述和简单的发展动力归因。如马歇尔(1920)[2]从“外部经济”角度进行探讨,认为专门人才、原材料供给、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是产业集聚的动力;韦伯[3]从区位因素角度进行分析;扬格(Young,1928)[4]、胡佛(Hoover)[5]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解释产业集群形成的主因。这些形成动力可归结为自发作用的市场力量,具有不稳定性和孤立性,各种动力之间没有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近代在产业集群动力研究方面,突出的转变是从对形成动力的辨识、对属性和作用的分析发展到对动力生长、动力之间关系和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斯科特(Scott,1992)等人为代表的新产业空间学派,借用企业网络理论和后福特主义的有关思想,将产业的柔性分工与地理空间的集聚联系起来,解释产业集聚的现象。克鲁格曼(Krugman,1991)[6]运用了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S模型)垄断竞争模型,提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Best(1999)[7]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在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发挥作用,形成循环状的稳定结构。英国Swann教授(1999;2002)[8]与其合作者采用实例分析方法,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描绘成包括产业优势、新企业进入、企业孵化增长以及气候、基础设施、文化资本等共同作用的正反馈系统。

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动力机制的看法,在典型区域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推动了集群研究的发展。魏守华[9]对几种动力进行了整合: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技术创新与扩散,并以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对动力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李植斌(2003)[10]从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研究出发,认为独特的区域“文化基因”、特定性知识沉淀和产业氛围是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原因。隋广军等(2004)[11]概括了七种产业集群的动力因素:企业家能力、政府政策、市场信息、社会环境、资源要素、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并以此构建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因素函数。吕文栋和朱华晟(2005)[12]以浙江产业集群为案例说明地方企业家行为引起的外部效应和地方企业家创建的产业联盟对地方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

3 浙江省化纤产业集群情况

3.1就业区位商高体现地理集聚

就业区位商(LQ)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就业人数在地区工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就业人数在全国工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其中,E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j指区域j的总就业人数,Ein指整个国家产业i的就业人数,而E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本文略作调整,用浙江省的范围代替全国范围进行计算。从就业区位商的结果来看,杭州、嘉兴、绍兴三市化纤行业的就业区位商超过1,显示这三地为化纤行业集聚地,而杭州的化纤产业基本上又集中于萧山,萧山区的就业区位商高达3.01,产业集聚效应显著(表1,图1)。

表1 浙江省化纤产业在各地级市的就业区位商

3.2劳动生产率高体现持续竞争优势

上文已述,能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关键看是否提升效益,产生强劲、持续的行业竞争力。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它是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的指标之一。各区化纤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如下表所示(表2)。可以看出,形成化纤产业集聚的3个地级市中,杭州市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其数据远超出这浙江省平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最高。嘉兴市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全省平均。而杭州市98.4%的化纤行业产值,80%的化纤行业就业都集中在萧山,萧山区的劳动生产率达到248.69万元/人,相比杭州市还要高出23%。

图1 浙江省化纤产业在各大市形成集聚情况

表2 浙江省各地级市化纤产业劳动生产率

3.3上下游产业链完备

萧山化纤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完备,行业实力雄厚。早在2003年,萧山化纤产能就超过了日本、韩国、东欧、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与美国基本相当,其中涤纶产量已超过除中国外所有国家和地区。从2003年至今,萧山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制造基地。截止2013年底,萧山现有规模以上化纤企业86家,其中销售达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6家,化纤实际产能已达7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表3)。

表3 萧山区化纤产业产值情况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萧山都是典型的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体,探讨其成功路径和原因对于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4.1问卷设计及评分

基于之前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众多研究,我们设计了包含内外部四大影响因素,三十多项分项指标的调研问卷,对萧山区12家企业1其中,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2家,产值在50-100亿元之间的中大型企业有2家,产值在1“50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3家,产值小于10亿元的小型企业有4家。进行深度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我们筛选了被企业管理者提及的二十项分项指标,并对各因素进行评分统计。问卷及评分设计见表4。

表4 访谈问卷设计及评分标准

4.2萧山化纤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分析

根据我们的访谈及指标评分统计结果,我们对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4.2.1政府因素不容忽视

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来看,几乎所有集群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集群发展需要政府支持(胡宇辰,吴群,2004)[13]。根据我们的评分结果,政府对于萧山化纤产业集群的推动贡献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合适产业政策并进行宏观引导。在产业起步阶段,萧山区政府采取鼓励政策,“在化纤产业发展初期,萧山政府为了加快这些个体私营经济的提升,开始积极支持适合地方发展的制度创新,…出台人事、科技、财税政策等,政府都充当着引路人的作用”(萧山区经济发展局访谈)。当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化纤产业出现较大产能过剩时,政策也打出了提前量,早在2004年就开始着手进行减能增效,“调整存量、优化增量”,这在全国是非常领先,也是事后证实非常有远见的设计。对于萧山化纤产业之后快速走出低谷、浴火重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政府专业市场的建设维护。集群发展早期,市场大多是农民自发兴起的,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实际功能已经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不相适应,政府会同专家学者,分片区制定进行发展规划,建立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区块和集中交易市场,成效显著。

第三,为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萧山区在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同时,积极建设产学研、上下游研发平台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了一大批技术中心和科研机构。

第四,“硬实力”和“软实力”齐头并进。有赖于萧山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财政实力,区域基础设置完善,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等各类保障充足优良。同时,萧山区政府全力打造区域“软实力”。“萧山把信息化水平、标准化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定为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政府访谈笔录,2013年5与19日)。

政府推动力量在萧山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值得提示的,政府推动常常并非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萧山区政府的各种支持政策鲜明的呈现出跟随产业趋势、推波助澜,以市场化手段引导的特点,并积极与各种领域的专家学者沟通,尊重市场规律,重视企业主观能动性,因而效果优秀。

“如果你在萧山区都开不好企业,那么你去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开好。萧山区的文化和产业氛围可以说是非常好,不仅在于政府务实企业能干,还在于萧山底子里的精神”(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7日)。

企业家精神能力打分在我们的评分指标中位列第二。萧山区化纤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诚信精神、战略眼光、创新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

第一,诚信精神,萧山化纤行业之间合作顺畅,按约办事,极具契约精神,这是萧山能走出专业分工+合作经营路径的基石。

第二,创新与进取精神。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创业风险很大,个别企业家创办企业,不但没有效仿的成功典范,而且还要独自承担创业失败后巨大的投入成本。

“区内许多中小企业都发端于兴惠、恒逸等几家企业的创业行动,这些企业家利用他们积累的关系和资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向上游开拓新的市场。当这批人成功后,其他人看到有利可图,而且当时化纤产量供不应求,便纷纷走向上游”(政府访谈笔录,2013年5月19日)。

随着企业的增加,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创新精神不断催发企业在市场、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的革新。聚酯工艺技术经过一代接一代的改进,PTA、氨纶、粘胶以及已内酰胺等产品工艺都是走引进、消化再提升的技术路线,总体水平均达到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发展战略定位能力。一个企业是否能存活,能发展到怎么样的程度,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及其对产业整体和自身行业的定位息息相关。萧山的化纤行业一直是在市场风浪中成长的,在发展的关键期和在遇到危机时,企业家对于市场的判断和对于企业决策的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说到:“向上向上再向上,以规模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进军上游寻找利润新增长点,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20日)。

一家中型企业老总说到:“不再做大路货,千方百计差异化产品,有色丝别人也能做,但我胜在已经领先一步,而且是小批量、多品种,四五百个花色品种,小到一两吨的单子我们也接”(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8日)。

围绕四项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农村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适应新型工农关系以及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投入、组织发动、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四项机制,推动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家对于各自企业的定位的区别,基于质量的差异化决策,对完善产业集群、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四,危机处理能力。萧山化纤产业并非没有经历过困境,困境中显示出来的危机处理能力和百折不悔的顽强精神更是萧山精神的内核。

4.2.3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

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对于萧山化纤产业而言,集中体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之前的历史传承和技术积淀较好。9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鼓励私有经济发展之时,浙江率先在辖区内的乡镇、村办、校办化纤企业进行彻底的私有化改制,发挥民营经济活力,掀起萧山化纤也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奠定萧山化纤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第二,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化纤产业产业内部种类繁多,萧山区化纤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一家企业走“小而全”路线,一直以“大型化、专业化”的思路发展。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个体效率,也使得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三,紧密合作降低交易费用和仓储物流成本等。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之后,信息共享,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使得物流、仓储成本也大幅减少。此外,区内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其产量往往用不到特别建一个仓库来堆放货物,而集群的存在使得这些同类企业可以共用仓库储存原材料、产成品和物流通道,降低成本。

一位企业老总说到:“我们企业库存很低,企业的原材料都是从恒逸、荣盛进的,一个是因为路比较近,第二是因为比较灵活,如果没有原料了,我马上可以去拿…。而且我们有华瑞打造的中纤网,价格涨跌的消息很及时,价格一低我们就会进货多一点”(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8日)。

第四,劳动力市场共享,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龙头企业内部出来的员工在中小企业十分受欢迎,也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比如恒逸出来的老员工,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省去了入门的培训费用和其他费用,给他工资高点也无妨”(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8日)。

第五,企业间竞合推动技术外溢和技术创新的存在。管理方式、新技术、新工艺等,有很大一部分会外溢出去成为集群内企业的公共知识、技术。一位企业老总讲到:“我们经常与一些同行交流,因为销路不同,我们并不能算是竞争对手,当然我们交流的内容也不可能是核心内容,这之中有许多关于设备的交流,例如做怎么样的修改能使每吨产出更多等”(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8日)。

对于龙头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合作则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由于化纤产业在走向上游的过程中对于设备要求高,所需资金量大,“强强联合”是萧山化纤发展的一大助力。一位老总揭露:“我们的聚合物,就是靠兴惠和恒逸联合起来搞起来的,有了聚合物,恒逸集团同荣盛集团联合到宁波联合搞了PX项目,通过宁波公司、恒逸、荣盛同大连大化又强强联合搞了一个聚酯项目,…我们同富丽达合作的双兔新材料公司也是”(企业访谈笔录,2013年5月18日)。

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经济学动力,萧山化纤产业以民营为绝对主导,市场化程度高,充分发挥了集群的“外部性”优势。

5 结论

本文聚焦于产业集群的动力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立足典型集群—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通过企业家访谈和设计问卷、评分的方式,对萧山化纤集群能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政府因素、企业家精神、市场环境和企业竞合机制是主要的集群动力。企业家精神是萧山化纤产业集群形成的独有、核心优势,良好诚信的市场氛围和通畅的企业间竞合是集群的内在动力,政府在其中提供软硬件支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平抑波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Porter,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6):pp.77-90.

[2]Marshall,A.(1890,1stedn;1920,8thedn.)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 and New York:Macmillan.

[3]Webber A.Industrial location[M].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务馆,1997.

[4]Young A.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s Progress[J]. Economic Journal,1928.

[5]Hoover,E.M.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M].McGraw Hill,1948.

[6]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M].Cambridge:MIT Press,1991.

[7]Michael H.Best.Cluster Dynamic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Singapore/Johor and Penang Electronics,1999.

[8]Baptista,R.M.L.N.and Swann,G.M.P.A Comparison of Clustering Dynamics in the US and UK Computer Industrie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9,Vol.9(3):pp.373-99.

[9]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10]李植斌.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6).

[11]隋广军,万俊毅,苏启林.区域产业生成的动力因素[J].广东社会科学,2004(01).

[12]吕文栋,朱华晟.浙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企业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04).

[13]胡宇辰,吴群.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2016-03-15收稿刘晓佳编辑)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alysis of Chemical Fiber Industry's Industrial Clu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Xiaoshan District

JIN Ping-bin et al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Being an economic phenomenon,industrial cluster should be studied not only in the way of theoretical study,but also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actual fact to explore practical theory and local development distinctivenes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ynam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cluster.On the basis of teasing out former theoretical research,this work based on the typical cluster,the Xiaoshan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cluster,to discuss the main dynamical factor through the way of entrepreneur interview,questionnaire designing and grading.The study reviews that,the government factor,entrepreneur spirit,marketing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are the major motive power.Entrepreneur spirit is the unique and core advantage of Xiaoshan's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cluster,and is also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honest market atmosphere and smooth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The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in this area by providing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 and guiding the wave.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in Xiaoshan;Industrial clusters;dynamic mechanism

F062.9

A

1003-7853(2016)02-0001-0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LY15G030004)

金平斌(1968-),男,汉族,浙江临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旅游规划。

猜你喜欢

萧山区萧山化纤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鸟岛游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五老”关爱团践行新一轮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