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6-09-15罗智霞廉萌张俊芳吴琼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县市县域辽宁省

罗智霞,廉萌,张俊芳,吴琼(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罗智霞,廉萌,张俊芳,吴琼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

以辽宁省44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投资消费三个方面建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辽宁省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大连、鞍山、锦州为中心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以及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附近,辽宁省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熵权TOPSIS法;县域经济;辽宁省

1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经济地带以及省区和城市经济的基础[1]。近年来我国的地理学者和经济学者从不同尺度,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我国整体及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余军华对我国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进行了研究[2]。徐建华从时空尺度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3]。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县域为单元的经济研究也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如彭宝玉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4],靳城对江苏省县域经济的研究[5],廖翼对湖南县域经济的研究[6]。研究方法上,诸多学者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如: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锡尔(Theil)系数,这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只从单一指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全面而精确的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差异。综合指标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7]、灰色关联法[8]、层次分析法[9]、聚类分析法[10]等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主观赋予权重,主观性较强;主成分分析法中,在分析提取主成分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指标信息的遗失;聚类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在综合评价时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中因子分析法的后期分类[11],这就导致他们受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比较大。熵权法可以有效的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运用熵值法所确定的指标权重比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所确定的指标权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信度较强。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研究成果,应用熵权TOPSIS法对辽宁省44个县域单元进行研究,对辽宁省各县市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2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鉴于数据的代表性、可获取性以及参考刘玉等人所建立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人均GDPC1、人均财政收入C2、第二产业产值比C3、第三产业产值比C4、非农业人口比C5)、投资消费水平(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C6、人均固定资产投资C7、人均贷款C8)和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存款C9、在岗职工人均工资C10、农民年纯收入C11)3个方面11项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展进行测度。

2.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利用熵权法确定所选指标的权重,并再利用TOPSIS法的逼近理想解的方法得出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2.2.1对各县域的原始经济数据Q=(qmn)a×b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含有b项指标和a个样本的新的标准化矩阵q'ij=qij/qmax。

2.2.2再根据所得出的标准化矩阵计算各项指标的信熵Hj=-k∑eijlneij,其中eij=q'ij/∑q'ij,k=1/lna,定义评价指标指标j的权重Wj=(1-Hj)/∑(1-Hj),Wj∈[0,1]。

2.2.3根据由权重与标准化矩阵得出评价体系的加权标准化矩阵,则R=(rij)a×b,rij=Wj×q'ij,从而确定最优解

2.2.4计算各评价指标与最优解和最劣解之间的欧式距离并计算综合评价值

Di的值越大则表示评价对象越优。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3 结果分析

通过熵权法得出各项指标的最优解、最劣解、信息熵和权重,其中最优解与最劣解的差值越大,表明所选取指标的变异程度就越大,熵值也就越小,说明该项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则更加重要,权重也就越大。由表1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的权重中,各县域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非农业人口比和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贷款余额五项指标的权重均>0.1,从整体权重的大小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消费水平所占权重较大,而人民生活水平所占比重较小。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区域经济强弱的关键因素,投资消费水平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投资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才会相应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会拉动投资与消费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表1 各指标的最优解、最劣解、熵值和权重

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宁省44个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表2)。结合SPSS软件对县域经济水平综合评价指数Di进行分析,得出变异系数为0.4607,变程为0.671,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根据数值等分法与所得数据把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即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等级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Di在0.097-0.231之间的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有13个,占所研究区域总数的29.5%;综合评价指数在0.231-0.365的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有16个,占所研究区域总数的36.4%;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个数占研究区域县域总数的65.9%,所占比重较大。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总数为6个,占所研究区域总数的13.6%,所占比重较低,而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个数为9个,占所研究区域总数的20.4%。

从整体上看,辽宁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水平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状态。根据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Di排序可以看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排名较靠前的县市大部分位于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内,这些区域靠近沿海或者位于主要的交通干线上,区域位置优越。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水平低以及较低的县市县市大部分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距海较远或者距省会沈阳较远的内陆地区或者山地丘陵地区。从整体上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南部、东南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的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高值县市在空间上形成“人”字形的分布格局。

4 结论与讨论

表2 辽宁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结合熵权TOPSIS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序,可以看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其中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周围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相对于辽宁省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水平较高,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有资源禀赋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基础条件的不同。其中区位条件和经济政策是辽宁省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辽宁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数量较少,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这就决定了,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辽宁省各县市努力的重点。

文章只从一年的经济指标分析辽宁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没有从多年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差异,不能分析出个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此问题将在其他文章进行研究。

[1]赵玉芝,董平.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2(1):87-91.

[2]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徐建华,鲁凤,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地理研究,2005,24(1):57-68.

[4]彭宝玉,覃成林,阎艳.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5):409-412.

[5]靳城,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6]廖翼,周发明,唐玉凤.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2):35-41.

[7]高云虹,王美昌.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736-740.

[8]李航飞,汤小华.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4):7-10.

[9]刘群,王敏.层次分析法在经济强县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4):88-91.

[10]卢柳叶,张青峰,李光录.基于GIS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45-50.

[11]刘湘辉,姬冠,孙艳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0):35-39.作者简介:罗智霞(1989-),女,研究生。

(2016-03-04收稿刘晓佳编辑)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i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Entropy TOPSIS Method

LUO Zhi-xia et al
(Collage of Cities and Environ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Taking the 44 county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established from three aspects:economic development,people's living and investment consumption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county economy in Liaoning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not balanced,and the higher level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Dalian,Anshan,Jinzhou,centered in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belt,as well as Shenyang Economic Zone with the center of Shenyang.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north,northwest and northeas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ow.

Entropy TOPSIS method;County economy;Liaoning Province

F127

A

1003-7853(2016)02-0012-03

猜你喜欢

县市县域辽宁省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