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金花茶组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2016-09-15陈文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苗金花生根

陈文荣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福建 南平 353004)

几种金花茶组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陈文荣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福建 南平 353004)

以防城金花茶、黄樽金花茶等14种金花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研究不同基质、不同生根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扦插、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心土+珍珠岩(1∶1)、黄心土+腐殖土(1∶1)为金花茶较理想的扦插基质,扦插成苗率分别为74.2%、73.4%;ABT、IBA、GGR、NAA 4种生根剂中,ABT 0.1~0.5 mg·L-1、GGR 0.1~0.5 mg·L-1有效地提高了金花茶的扦插成苗率,成苗率分别为71.8%、69.5%;14种金花茶扦插生根、嫁接难易程度差异较大,菊芳金花茶扦插、嫁接成苗率均较高,分别达84%、97%,柠檬黄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和贵州金花茶扦插和嫁接成苗率均不理想。

金花茶组植物;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成苗率

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开黄花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金花茶(Camelliachrysantha(Hu)Tuyama),该物种起源古老,花黄色,花朵美丽,故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1]之美称。1979年,张宏达教授建立了金花茶组[2-3](Sect.Ghrysantha Chang),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的金花茶组植物有42种5变种,除越南北部产10多种和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各产1种外,其余29种5变种均产于我国广西南部和西南部[4-5]。金花茶组植物自然分布的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0°52′—23°30′、东经105°16′—108°40′[6],南北相距不到3个纬度,东西相距不到5个经度,是分布范围极为狭窄的植物种群,因而也是世界上极为稀有的种质资源,该组植物有4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植物[7]。

金花茶是世界级珍稀观赏植物。广西作为金花茶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在野生金花茶引种驯化、种质资源收集和人工栽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广东省江门市引种金花茶异地保护扩繁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据吴洪明[9]报道,福建省民间引种、零星栽培金花茶已经有37 a的历史,由于引进的种源地不明,造成物种混杂,且对各物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甚少,极大地限制了金花茶景观应用及食用、药用产业的发展。由于金花茶自然分布区域窄、野生资源少、采种困难,扦插和嫁接技术无疑成为金花茶引种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种质资源异地保护及创新种质等研究工作的基础,是加快金花茶种苗繁育进程的重要技术支撑。

1 试验地概况

金花茶扦插与嫁接等无性繁殖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地处戴云山脉和博平岭山脉,位于东经117°18′、北纬25°04′,海拔763.5 m,是福建省最南端的高山盆地,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与金花茶原生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较为接近。本试验均在配置双层遮荫网和双层薄膜的大棚内进行,试验结果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来源

参试的14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薄叶金花茶(C.chrysanthoides)、夏石金花茶(C.xiashiensis)、武呜金花茶(C.wumingensis)、小果金花茶(C.microcarpa)、扶绥金花茶(C.fusaiensis)等9种由广西省林科院(金花茶种质资源库)提供,离蕊金花茶(C.liberofilamenta)、贵州金花茶(C.huana)由贵州省林科院提供,菊芳金花茶(C.jufang)由浙江金华市莫闲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提供(2013年从越南引进)、防城金花茶(C.niridissima)、黄樽金花茶(C.huangzun)为漳平市老吉园艺公司提供。

采集金花茶成年树上当年生、生长健壮、叶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节1芽半叶,长度约3.5 cm的插穗,上剪口平切、离芽约0.2~0.3 cm,下端用利刀削成平滑的斜形切口。

2.2 试验方法

2.2.1 基质筛选试验 以防城金花茶穗条为材料,以黄心土、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腐殖土、谷壳为原料,组合成14种扦插基质配方(表1),开展扦插基质对比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扦插50条,4次重复。扦插前,基质浇透水后,插穗不经生根剂处理,随剪随插。

2.2.2 生根剂种类及浓度筛选试验 以黄樽金花茶穗条为材料,黄心土+腐殖土(1∶1)为扦插基质,选用NAA、IBA、ABT、GGR等4种生根剂,各设置0.1、0.3、0.5 mg·L-13个浓度水平,形成12个处理。插穗剪取后,经生根剂处理30 s后扦插。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每处理扦插200条。

2.2.3 几种金花茶扦插及嫁接成苗效果比较试验

1)以黄心土为基质,未经生根剂处理的条件下,比较菊芳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平果金花茶等14种金花茶的扦插生根效果。每种金花茶扦插穗条200条。

2)以黄心土+椰糠+泥炭土(2∶1∶1)为砧木的栽培基质,选取地径约1.5~2.0 cm的烈香茶花为砧木,进行砧木截根处理的同时,在砧木苗高18~25 cm处横切断面。剪取长1.3~1.5 cm长的接穗,保留一芽半叶,采用切接技术,比较14种金花茶的嫁接效果,每种嫁接100株。

2.2.4 管理方法与数据调查分析 试验于2015年5月上旬进行,扦插及嫁接后,采用内外双层遮荫网及薄膜的大棚密封管理,大棚内的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4500 lx,温度15~28 ℃,空气湿度80%~95%。扦插、嫁接后30、45、60 d对穗条生根过程、穗条及砧木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10月中旬对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及嫁接成活率进行初步调查;为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本试验以2016年5月下旬(结合苗木出圃时)调查的扦插成苗率(包括一级侧根数量、一级侧根长度)、嫁接成苗率数据,应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DS多重比较法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扦插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扦插约 30 d,即可观察到穗条下切口出现愈伤组织,45 d观察到根芽,60 d左右极少部分穗条开始抽梢;根芽均发自愈伤组织,没有发现皮部组织发根。可见,金花茶扦插苗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

生根率是扦插效果的主要指标,植物在扦插繁殖过程中插穗不定根的形成是扦插成败的关键所在[10]。考虑到从扦插生根至成苗出圃的全过程中,穗条生根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本试验以苗木出圃时的成苗率来评价扦插生根效果。由表1可见,14种基质中,黄心土+珍珠岩(1∶1)基质的平均成苗率最高,达74.2%;黄心土+腐殖土(1∶1)次之,达73.4%;黄心土+泥炭土(1∶1)的平均成苗率最低,仅21.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区组间、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01)。从LDS多重比较结果(表1)可知,黄心土+珍珠岩(1∶1)、黄心土+腐殖土(1∶1)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各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可见,黄心土+珍珠岩(1∶1)、黄心土+腐殖土(1∶1)是最佳扦插基质。

基质组合直接影响基质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插穗叶片枝条的蒸腾作用需要损耗水分,所以基质保水性十分重要;基质透气性对插穗发根也很重要,通气性差,不利发根;黄心土保水性好,但通气性较差。黄心土+珍珠岩(1∶1)、黄心土+腐殖土(1∶1)不仅有良好的保水性,又具通气性,能供给插穗生根足够的氧气,促进穗条生根,且起苗不易伤根。

表1 扦插基质平均成苗率及LDS多重比较

3.2 生根剂种类和浓度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3.2.1 生根剂种类、浓度对成苗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2,4种生根剂的平均成苗率为56.7%~71.8%,ABT的平均成苗率最高,达71.8%;GGR次之,为69.5%;IBA最低,仅为56.7%。由方差分析得出,生根剂种类对成苗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64<0.05);生根剂浓度对成苗率的影响不显著(P=0.1032>0.05),因此,采用较低浓度(0.1 mg·L-1)进行生根处理,可节约育苗成本。4种生根剂及CK的LDS多重比较结果可见,ABT与IBA、CK差异极显著、与NAA差异显著,与GGR差异不显著,NAA、IBA、CK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ABT、GGR可有效提高黄樽的扦插成苗率,是黄樽金花茶的首选生根促进剂。

表2 4种生根剂不同浓度成苗率及平均成苗率的LDS多重比较

3.2.2 生根剂对一级侧根生长的影响 4种生根剂不同浓度的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均值见表3。

由方差分析得出,在对一级侧根数量的影响上,P生根剂种类=0.1675>0.05,P生根剂浓度=0.23935>0.05,表明生根剂种类及浓度均对一级侧根数量影响不显著;在对一级侧根长度的影响上,P生根剂种类=0.2588>0.05,P生根剂浓度=0.5543>0.05,表明生根剂种类及浓度对一级侧根长度影响不显著。

表3 4种生根剂不同浓度的一级侧根数量及长度均值

金花茶插穗生根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插穗能否完成不定根的形态建成,一方面取决于愈伤组织能否形成,另一方面取决于愈伤组织能否再分化形成根原基,愈伤组织和根原基的形成,又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和诱导因素[11]。生根剂是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诱导细胞分裂的启动、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12],可以认为生根剂对金花茶插穗不是直接刺激生根,而是先诱导愈伤组织生成,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系。

3.3 几种金花茶扦插及嫁接成苗率的比较

14种金花茶扦插、嫁接成苗率见表4。扦插成苗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菊芳金花茶84.0%,防城金花茶74.0%,黄樽金花茶72.0%,薄叶金花茶45.5%,平果金花茶35.5%,武呜金花茶25.00%,小果金花茶23.5%,扶绥金花茶19.0%,夏石金花茶16.0%,毛籽金花茶8.5%,小花金花茶2.0%,而柠檬黄金花茶、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的成苗率均为0。

嫁接亲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嫁接后的愈合、生长和结果的能力,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13-14],砧木和接穗之间亲缘关系愈近亲和力愈强。菊芳金花茶嫁接成苗率最高,达97%,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嫁接成苗率较低,分别为6%、3%。

由表4结果表明,不同种金花茶组植物扦插及嫁接成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同种金花茶扦插成苗率与嫁接成苗率存在正相关性,即扦插成苗率高的物种其嫁接成苗率也较高。

表4 14种金花茶扦插、嫁接成苗率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金花茶生长较慢,扦插育苗时间通常长达1 a,因此对扦插基质的保水和透气性要求较高。黄心土+珍珠岩(1∶1)与黄心土+腐殖土(1∶1)有效提高了金花茶的扦插成苗率,其保水性和通气性显然优于纯黄心土,因此是首选的扦插基质。

ABT、IBA、GGR、NAA 4种生根剂中,ABT(0.1~0.5 mg·L-1)与GGR(0.1~0.5 mg·L-1)有效地提高了金花茶的扦插成苗率,因此ABT和GGR均可做为黄樽金花茶的首选扦插生根剂。

不同种金花茶扦插及嫁接难易程度不一,同种金花茶扦插成苗率与嫁接成苗率存在正相关性。菊芳金花茶的扦插和嫁接成苗率均较高,而柠檬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和贵州金花茶的扦插和嫁接成苗率均不理想。可见扦插及嫁接成苗率除受基质、生根促进剂、砧木种类等外因影响外,更取决于植物自身的离体再生能力。

本次扦插及嫁接试验是结合金花茶引种工作进行,因穗条数量极为有限,未能开展更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不同砧木嫁接对比等研究,以提高柠檬黄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和贵州金花茶的扦插和嫁接成苗率。

*:吴丽君教授级高工对该研究的指导及陈达工程师参与该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1]黄兴贤,邹蓉,胡兴华,等.十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总黄酮含量比较[J].广西植物,2011,31(2):281-284.

[2]张宏达.华夏植物区系的金花茶组[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18(3):69-74.

[3]唐绍清,杜林方,王燕.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1):44-48.

[4]梁盛业.世界金花茶植物名录[J].广西林业科学,2007,36(4):221-223.

[5]谭伟福,黎德丘.金花茶组植物保护空缺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1):52-54.

[6]张本能,黄广宾.金花茶的分类和地理分布[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6,4(1):31-42.

[7]苏宗明,莫新礼.我国金花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J].广西植物,1988,8(1):75-78.

[8]赵晓辉,赵真庆,孙思.引种金花茶组植物的适应性与繁殖试验初报[J].广东林业科技,2013,29(2):32-34.

[9]吴洪明.福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评价[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4.

[10]贾娟,姚延寿,史敏华,等.生根剂促进槭树植物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4):107-109.

[11]任玉华,张新杰,王记侠,等.酿酒葡萄嫁接育苗过程中砧穗愈合和生根原理探讨[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5):27-30.

[12]王慧英.影响植物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51-53.

[13]李华.葡萄集约化栽培手册[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14]王丽雪,李晓燕,刘志华,等.葡萄嫁接亲和力的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7(1):30-35.

Study on the Cloning Technology of Several Plants WithinSect.GhrysanthaChang

CHEN Wenrong

(Laizhoucountryforestfarm,Nanping353004,Fujian,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rooting powder′s kinds and concentration on cutting survival rate,one-year-old branches ofC.niridissimaandC.huangzunwere collected for stem cutt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ellow soil and perlite (Vsoil∶Vperlite=1∶1),yellow soil and humus (Vsoil∶Vhumus=1∶1) were two kinds of ideal cutting medium forC.chrysantha(Hu) Tuyama.The survival rate were 74.2% and 73.4%,respectively.ABT 0.1~0.5 mg·L-1and GGR 0.1~0.5 mg·L-1were the best rooting power for stem cutting,the seedling survival rate was 71.8% and 69.5%,respectively.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of rooting and grafting between 14 kinds ofCamellia.The cuttings and 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C.jufangwere the highest,84% and 97%,respectively.The cutting and grafting survival rate were not ideal forC.limonia,C.liberofilamentaandC.huana.

Sect.GhrysanthaChang;cutting technology;grafting technology;seedling rate

10.13428/j.cnki.fjlk.2016.04.026

2016-09-01;

2016-10-08

福建省花卉种质创新项目(H2014018)

陈文荣(1963—),男,福建仙游人,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木、花卉栽培技术研究。E-mail:chenwenrong1963@163.com。

S723.1+32.1;S723.2

A

1002-7351(2016)04-0120-05

猜你喜欢

成苗金花生根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日照对安康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影响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故乡的金花茶
金花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五朵金花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无纺布在油菜育苗上的应用
淹水对水稻乳苗撒播成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