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行理念下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测评及优化
——以永济五老峰为例

2016-09-15王冠孝梁留科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森林公园均值

王冠孝,梁留科,王 伟

(1.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2; 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善行理念下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测评及优化
——以永济五老峰为例

王冠孝1,2,梁留科2,3,王 伟2,3

(1.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2.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2; 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以永济五老峰为例,基于抽样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因子分析、IPA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定量分析游客对24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基本服务与设施及文化景观、旅游保障设施等8个方面最为关注;24项评价指标的均值差均为负值,五老峰的旅游环境质量不能满足游客期望;今后改善旅游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公共厕所、休闲设施、自然资源品质、水体质量、门票价格和通讯条件。

森林公园;善行理念;旅游环境;感知评价;五老峰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是指在明确界定的森林公园地域范围内,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游客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包含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1]。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质量状况会对其旅游业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融入大自然的渴望不断增强,各类森林公园逐渐成为游客的旅游热点,与此同时森林公园中出现了各种旅游环境质量问题,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等方面,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森林公园旅游环境研究逐渐引起了旅游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主要涉及:①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李小梅等[3]认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会对森林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造成影响;黄程等[4]分析了旅游活动对上海市共青森林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旅游者的餐饮、住宿活动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比休闲娱乐活动更强烈;王丽芳等[5]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发现二者间呈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关系。②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容量测算。邓立斌等[6]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面积法、线路法测算了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汪君等[7]从生态环境、居民心理、经济和资源空间的承载力等角度测算了治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旅游环境承载力;周国海[8]从自然容量、社会容量、经济容量等角度定量分析了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尹新哲等[9]基于动态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资源空间、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社会环境的承载力等维度构建模型测算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③旅游环境的治理与优化。张杰等[10]提出应从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防治体系、保障体系6个方面来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易艳[11]从补偿的主体、对象、标准和途径等方面探讨了森林公园外部环境成本补偿机制的构建问题;林秀治等[12]提出应采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制定奖罚制度等措施诱导森林旅游企业的环境行为。④旅游环境感知评价及影响研究。钱益春[13]基于游客感知角度从景观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服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维度构建评价模型,测评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质量;刘蔚峰等[14]基于对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抽样调查,探讨了影响游客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因素。综上所述,在研究内容上,业界学者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研究较多,而欠缺对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关注;在研究视角上,倾向于从研究政府、旅游企业的视角出发,而明显缺乏对游客环境质量感知的直接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定性方法仍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定量方法的运用仍然较少。因此,本文以永济五老峰为例,在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因子分析、IPA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研究方法,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等角度定量分析游客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探讨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因子和改善旅游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并基于善行旅游理念从旅游业参与者共同构建旅游环境保护机制的角度提出改善旅游环境质量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1 善行旅游及其与森林公园旅游环境的关系

善行旅游(Good Tourism)为2011年4月举办的亚太旅游协会成立60周年暨年会上中提出的旅游新概念,融合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及可持续旅游等理念,旨在通过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中介机构、旅游者等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努力和互利共赢来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善行旅游提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与重视,同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提出善行旅游是各个层面的所有旅游业参与者采取的能够改善人群福利、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行动[15];谭业[16]探讨了善行旅游的内涵、价值、指导原则和实现路径,提出善行旅游应以善知、善念、善行为理念基础,以善待自然、他人和自己为核心精神;郑耀星等[17]、董厚保等[18]、邹芳芳等[19]分别探讨了善行旅游理念在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型海岛旅游、生态型森林公园旅游创新发展中的实践应用。可见,善行旅游理念强调通过全部旅游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旅游开发、旅游经营与管理、旅游活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善行旅游理念对于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实践中应借助善行旅游理念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环境保护机制来实现这一目标(图1)。

2 案例区概况、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区概况

五老峰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永济市城区东南的中条山脉,是一处融合地文、生物等自然景观与河洛文化、道教文化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现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和4A级景区。优良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但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旅游活动量的增强同时也对五老峰的经营与管理造成一定压力,导致旅游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并在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设备、社会环境等方面涌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五老峰的旅游环境质量状况及所遇到的问题在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2 调查方法与数据获取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案例区旅游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确立了24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问卷内容分为3部分:一是游客的基本情况(包括客源地、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二是游客对五老峰旅游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评价量表;三是游客对五老峰旅游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其中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

问卷调查于2016年3月10—15日进行,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到五老峰旅游的游客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地点设置在五老峰景区大门口、灵峰观、东锦屏峰、西锦屏峰、玉柱峰、餐饮和休憩场所等游客密集地点,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4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信息不完整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89.67%。

2.3 问卷置信度

为了保证问卷数据的科学性,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置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旅游环境质量重要性和满意度调查资料的克朗巴哈值分别为0.788和0.851,基于标准化项目的克朗巴哈值分别为0.797和0.855,说明本文所用数据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2.4 研究方法

2.4.1 因子分析法 对24项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得分进行因子分析,步骤为:①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仅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在最终的公因子结构中仅保留因子载荷和公因子方差比均大于0.4的评价指标。

2.4.2 IPA分析法(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最早由Martilla等[20]于1977年在分析汽车经销商绩效时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服务、会展、教育等行业,成为评价顾客满意度、优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其引入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步骤为: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确定进入IPA分析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并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和满意度均值。②建立以重要性为横轴,满意度为纵轴的二维坐标系(IP图),并以全部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和满意度均值为界,将评价指标划归4个象限,不同象限表示不同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组合,其中象限Ⅰ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高,为继续保持区域;象限Ⅱ的重要性较低,而满意度较高,为不需要刻意追求区域;象限Ⅲ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较低,为不用优先解决区域;象限Ⅳ的重要性较高,而满意度较低,为重点改善区域。③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将其分别定位于IP图的相应位置。④根据各项指标在IP图中的分布特征对其进行理论阐释。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特征描述

本次调查的游客样本(表1),性别上,男性占总体比重的51.3%,女性占48.7%,男性游客比重略高于女性游客。年龄上,以青壮年游客为主,其中19~30岁游客占50.2%,31~45岁游客占31.6%。受教育程度上,以中高学历游客为主,其中高中或中专游客占33.5%,本科或大专游客占55.8%。职业上,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政府职员所占比重最高,分别占32.7%、29.0%和19.3%。收入上,以中低收入游客为主,其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游客占29.0%,月收入1001~2500元的游客占32.0%,月收入2501~4500元的游客占30.9%。家庭结构上,未婚游客和拥有未成年子女的游客较多,分别占46.1%和34.6%。旅游方式上,以和朋友或亲人一起或参团为主,分别占69.1%和13.9%。

表1 样本的基本特征

3.2 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因子

为了探寻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归纳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潜在类别,本文对24项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得分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KMO值为0.775;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408.215,在自由度为276的条件下和0.000的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说明重要性得分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8个主要公因子(表2),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393%,即公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61.393%。按照8个公因子受游客关注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将其命名为:基本服务与设施及文化景观、旅游保障设施、自然景观与景区内部环境质量、景区形象、高层次服务与设施、出游安全、景区外部环境质量、景区外部支撑条件。24项评价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在0.45以上,说明各项指标与相应因子的关系较为密切;24项指标的公因子方差比均在0.53以上,表明各项指标中信息被公因子提取出的比例较高,各项指标能被公因子说明的程度较高。因此,全部24项指标均得以保留并进入后续分析。

3.3 IPA分析

为了对比分析旅游环境质量各项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差异,探讨今后提高旅游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本文运用IPA分析法深入分析24项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首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均值、满意度均值和均值差(表2),24项指标的满意度与重要性的均值差均为负值,表明目前五老峰的旅游环境质量不能满足游客的期望。为了进一步检验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差异特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表2),拥挤程度的P值(0.200)大于0.05,说明该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其余23项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这些指标的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其重要性,今后需要大力提高旅游环境质量。

表2 因子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中*为P<0.05,**为P<0.01。

按照IPA分析法的操作步骤,以全部指标的重要性均值(4.070)和满意度均值(3.248)为界,将IP图划分为4个象限,并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分别将其定位于IP图中(图2)。最后结合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均值差及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来分析位于不同象限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1)象限Ⅰ包括景区交通设施、停车设施、空气质量、植被质量、服务态度、旅游安全设施、气候条件、原始生态环境8项指标。游客认为这些方面对景区旅游环境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且景区做得较好,应该继续保持。但是由于这些指标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其重要性,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改善,尤其是旅游安全设施和森林景观指标的均值差分别达到-1.06和-0.98,明显高于全部指标均值差的平均值(0.82),说明还需要大力完善旅游安全设施,保障游客的出游安全,同时增加树木种类和数量,以提升景区绿化程度和增强景观视觉效果。

2)象限Ⅱ包括标识牌设计、景区管理、宣传方式与力度、拥挤程度4项指标。游客对这些方面不太关注,但景区却做得较好,而且从均值差来看,这4项指标的均值差相对较小,相对而言,这些方面是所有因素中最不需要继续改善的。但是,考虑到除拥挤程度外的其余3项指标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其重要性,今后应该在优先改善其他方面的基础上仍对这些方面给予适当关注。

3)象限Ⅲ包括食品质量、导游解说服务、道教文化底蕴、娱乐项目、旅游商品与购物、旅游咨询服务6项指标。游客对这些方面的关注程度较低,虽然景区做得较差,也不需要优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这些指标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其重要性,仍然应该进一步改善,尤其是食品质量和旅游咨询服务的均值差(-0.82和-0.81)接近全部指标均值差的平均值(-0.82),说明今后应该进一步提升旅游咨询服务和餐饮产品的质量。

4)象限Ⅳ包括公共厕所、休闲设施、自然景观质量、水体质量、物价水平、通讯条件6项指标。游客认为这些方面对旅游环境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景区却做得较差,且这些指标的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其重要性,均值差依次为:-1.46、-1.16、-1.26、-1.78、-1.87、-1.59,这些方面是导致游客对景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给予特别关注和重点改进,优先从这些方面着手来提高旅游环境质量。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基于五老峰的研究案例,在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①从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因子来看,游客对基本服务与设施及文化景观、旅游保障设施、自然景观与景区内部环境质量等的关注程度最高,对景区形象、高层次服务与设施、旅游安全等的关注程度居中,对景区外部环境质量、景区外部支撑条件的关注程度最低。说明森林公园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旅游产品,游客出游较为理智;同时,这也基本符合从核心产品到形式产品,再到延伸产品的关注次序,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分析结果的合理性。②从24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均值差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来看,全部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差均为负值,且除拥挤程度的重要性与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23项指标的满意度都显著低于其重要性,说明目前五老峰的旅游环境质量不能满足游客期望,今后需要大力提高旅游环境质量。③从24项评价指标的IPA分析结果来看,五老峰今后应当高度重视公共厕所、休闲设施、自然景观质量、水体质量、物价水平、通讯条件6个方面,同时还应对旅游安全设施、植被质量、旅游咨询服务、食品质量4个方面保持适当关注,其他方面则暂时不需要进行大力改善。④单纯运用IPA分析法研究旅游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得分,所得结果可能掩盖某些问题,而运用均值差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IPA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高旅游环境质量的工作重点,本文的所用模型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4.2 建议

在善行旅游理念的指导下,森林旅游环境的优化与改善工作应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居民、旅游教育与研究机构等主体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来实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居民、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政府应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应在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管理中遵循善行旅游理念;旅游者应在旅游活动中做到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居民应为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应从宣传教育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技术研发和善行旅游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②在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活动中认真贯彻善行旅游理念。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活动是旅游业发展与森林公园旅游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应当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使相关主体意识到善行旅游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地规划与开发、倡导善行旅游、加强旅游环境监控与管理机制等积极措施,为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③明确不同个案的问题及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提升旅游环境质量。在森林公园旅游环境保护实践中,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游客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明确不同森林公园个案的旅游环境问题,查找导致问题出现的成因和症结所在,判断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地提高旅游环境质量。

[1]林月英.旅游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群,丁祖荣,章锦河,等.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评价模型[J].地理研究,2006,25(1):171-181.

[3]李小梅,张江山,王菲凤.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EIA)与实践[J].生态学杂志,2005,24(9):1110-1114.

[4]黄程,贾铁飞,陈扬.旅游活动对城市森林公园水环境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192-197.

[5]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8):98-104.

[6]邓立斌,刘德晶,刘景然.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调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180-183.

[7]汪君,蒋志荣,车克均.治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25-128.

[8]周国海.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6):559-562.

[9]尹新哲,李菁华,雷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J].人文地理,2013(2):154-159.

[10]张杰,徐波,那守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4):20-23.

[11]易艳.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环境成本补偿机制研究[J].旅游论坛,2011,4(2):37-40.

[12]林秀治,黄秀娟.森林旅游企业环境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5):447-451.

[13]钱益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4-3765.

[14]刘蔚峰,尹忆发,肖柏松.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环境态度与行为调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144-146.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东南文化,2012(2):10-15.

[16]谭业.善行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实践的新理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05):90-93.

[17]郑耀星,叶颖.人性化理念视角下美丽乡村善行旅游的开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5):3707-3715.

[18]董厚保,洪文艺.文化型海岛善行旅游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29-1532.

[19]邹芳芳,胡敏杰,邹双全.善行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良好实践[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6-9.

[20]Martilla J A,James J C.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Journal of Marketing,1977,41(1):77-79.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orest Park′s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Under the Idea of Good Tourism——A Case Study of Wulaofeng in Yongji City

WANG Guanxiao1,2,LIANG Liuke2,3,WANG Wei2,3

(1.DepartmentofEconomicandManagement,YunchengUniversity,Yuncheng044000,Shanxi,China; 2.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ofSmarterTourismofCentral-ChinaEconomicRegioninHenanProvince,Luoyang471022,Henan,China; 3.CollegeofEnvironmentandPlanning,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Henan,China)

This paper selected Wulaofeng in Yongji Ci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data from sampling survey,comprehensive using factor analysis,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paired-sample t test etc.,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tourists′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24 evaluation index about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discuss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the focu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ourism environment,then based the idea of good tourism,proposed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tourism enterprises,tourists,residents,tourism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ourists paid most attention to the 8 aspects which contained bas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culture landscape,tourism indemnification facilities etc.;mean difference of 24 evaluation index were negative,and satisfaction of 24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ts importance,so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of Wulaofeng couldn’t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tourists;in the future,the focus to improve tourism environment quality should be public toilet,leisure facilities,the qua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the quality of water,the price of ticket and the condition of communication.

forest park;good idea;tourism environment;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Wulaofeng

10.13428/j.cnki.fjlk.2016.04.040

2016-05-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Y130);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401147);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WMYC20151028);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ZHLV-008);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项目(CI-2015005)

王冠孝(1983—),男,山西新绛人,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博士,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研究。E-mail:wgxjjgl@163.com。

S759.91;F590.75

A

1002-7351(2016)04-0183-07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森林公园均值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森林公园游记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