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狭隘看待企业大小

2016-09-13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小企业企业发展

宋志平

大企业与小企业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产业链上互相帮助的关系。

多年来,一些人习惯于把大企业和小企业对立起来,忽而全力支持大企业战略,忽而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殊不知,大企业和小企业同处于不可分割的市场整体系统中,两者不可能泾渭分明,各走各路。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就好比大河与小河,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大企业的强大是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小企业生存得好,大企业才能有良好的服务和外包并最终获得丰厚利润和健康发展。对银行来说,它更希望把资金贷给大企业以减少风险,大企业又会把一部分订单和资金交给中小企业,这是更合乎逻辑的资金流向。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当小企业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因为大企业遇到了困难,导致小企业失去了订单。

关于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很多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比如,韩国三星的销售收入占韩国GDP总量的20%左右,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曾经制造了世界车坛神话的大宇集团,一度解决了韩国10%的就业问题。虽然它后来因资不抵债破产,但当初服务于它的中小企业却迅速被世界其他汽车巨头看中。再比如,中国建材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这么大的规模,不是我们独自做出来的,而是靠许多中小企业承接外包业务做出来的。在供应、运输、服务等方面,我们都要依靠这些中小企业。在大小企业共同发展方面,日本和中国台湾有过深刻的教训。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后,大企业外流,产业空心化,中小企业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中国台湾实行加工基地方针,大力发展加工型中小企业。但我前几年去参观台中工业区时发现,由于没有大企业的带动,工业区呈现出一派凋零的景象。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大企业与小企业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产业链上互相帮助的关系。实际上,现代市场经济应倡导分工,各自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不要总抄别人的后路,让大家都没有安全感。所以,对于企业做全产业链,我是持保留态度的。现代市场是个相互服务的市场,谁也不能大包大揽,谁也不能不让别人挣钱,任何企业在产业链中只能占据一部分。比如,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业务全球第一,但其销售额是靠上千家遍布全国的经销商实现的。从一开始,我就制定了“让利经销”的制度,而且20多年来始终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任何一个有使命感的大企业都应正确认识发展小企业的重大意义。尤其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小企业的生存也更加艰难。因此,我们非但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反而应该提倡国家支持大企业,大企业支持小企业。大企业要留一部分市场给小企业,自己则要在战略上集中精力,凸显自身的强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功能。比如,在原料供应、公共服务、系统集成等影响面广、拉动力深的领域,打造和小企业互利共赢的牢固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专心做强核心业务,逐渐从中低端退出并向高端延伸,在上下游做集成商;在结构调整中,充分照顾小企业的利益,将其纳入大企业的市场体系,共同发展。

企业大不一定强,但小一定不强。大企业战略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目标,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二是途径,通过资源整合、国民共进的方式迅速形成大企业,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企业成长道路。

中国的大企业要怎样建成?还得靠联合重组,靠资源整合。像在建材行业里,丹麦的史密斯公司有13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前就在唐山建了启新水泥厂的回转窑,启新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出口水泥的工厂。与发达国家的百年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尚处在起步阶段,等着小企业一家一户地发展起来再到市场上竞争,就会失去先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之所以用联合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也跟规模经济有关。在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连“大”这个实现规模效益的基础都没有,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又何谈与跨国公司对标,甚至赶超呢?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沿革,经历了不同的大企业成长和培养的过程,中国大企业的崛起形成了央企占主导的特点。央企能够成为大企业先锋,究其原因,一是具备跨区域经营的优势,多数央企是由过去的工业部、工业局转化而来的,企业领导者往往对行业的全国布局和资源情况很了解,能通盘考虑战略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是在我国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过去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和外贸窗口公司基本都留在了央企,这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三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进程中,央企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地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央企在科技研发、国际化能力、工业化基础、管理实力等方面确实有独特优势,这些恰恰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重要因素。

有人问,西方领军企业大多是优胜劣汰形成的,相比之下,如何看待中国央企的领军地位?其实,市场竞争并非越自由越好,西方所谓的自由市场国家,其竞争也是有序的。在国际金融危机里,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是用实用主义代替市场原则,用贸易保护主义代替全球化。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救通用汽车?为什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了不让中国的银行去收购?尽管我们不能用金融危机的理由去否定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理论,但国际竞争是客观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通过大企业进行的。这也教育了一些完全崇拜西方自由经济的人,我们要有鉴别地学习西方市场经济,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全盘照搬。

央企的领军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这是特色,也是现实,我们应坚定支持我国大企业的发展,支持央企在大企业进程中的成长。央企目前有能力、有责任做大企业集群的骨干力量,把我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把央企发展起来,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提升其活力、做强做优,实现中国大企业的形成和崛起,这是大的战略。其实,民企愿意进入国企,并不是看中国企所谓的垄断地位,而是因为国企遵循了做大规模的市场规律。我国有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央企进一步公众化、市场化,和民企高度合作,这是形成大企业的捷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国企和民企是一个有机体,在国际舞台上,它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它们共同的名字是“中国企业”,代表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今天不能再狭隘地看问题,应该在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大的国家战略里,看待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发展。

作者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小企业企业发展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浅论小企业会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