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太白贝母资源调查

2016-09-13付绍智陈洪源袁定明贾晗蒲昌权卢其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家种巫溪贝母

付绍智,陈洪源,袁定明,贾晗,蒲昌权,卢其福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4120;3.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 401147;4.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90

重庆太白贝母资源调查

付绍智1,2,陈洪源1,2,袁定明1,2,贾晗1,2,蒲昌权3,卢其福4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4120;3.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 401147;4.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90

目的 调查重庆野生与家种太白贝母资源历史、现状与生态环境,为太白贝母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查询、实地调查和跟踪调查。结果 重庆太白贝母在1843年就有药用记载,现在5个县有野生,6个区县有家种,具备6个典型生态类型。结论 重庆野生太白贝母资源分布广,药用历史悠久,是太白贝母的原产地,但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个别区域已濒临灭绝,家种太白贝母发展迅速。

太白贝母;资源调查;生态环境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又名尖贝、西贝母和盘贝。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太白贝母作为川贝母的新来源载入[1]。太白贝母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湖北都有分布[2]。《中国植物志》[3]、《四川中药材标准》[4]、《万县中草药》(四川省万县地区卫生局,万县地区科委内部资料)等对太白贝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生长环境、栽培技术、药用价值,以及省市级行政区和地理分布等有相关记载和描述,但对重庆太白贝母野生和家种资源的调查目前尚未见报道。

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2015年,调查行政范围为重庆市全境,涉及40个区县。根据太白贝母生态环境条件,调查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及大娄山海拔1600 m以上区域。本次调查的技术范围主要包括太白贝母植物野生与家种资源、太白贝母资源历史和现状及太白贝母生态环境等内容。

2 调查方法

2.1调查路径

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资料总结→跟踪调查和补充调查,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2.2调查方式

主要通过网络查询、史料查询、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主要研究机构、经营者、中医/民间草医和药材种植/药材采挖户进行采访,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同时对代表性区域进行跟踪调查。

2.3植物鉴定

太白贝母原植物及药材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申明亮鉴定,同时经潘高寿药业送检分析属正品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3 结果与分析

3.1太白贝母植物

3.1.1植物学特征 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 cm。其地下鳞茎(一般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大,未进入开花期的植株鳞茎多呈三角形,称尖贝;开花结果期的植株鳞茎多呈类圆形,与湖北贝母外形相似)直径1~2.5 cm。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 cm,宽3~7 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 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稍弯曲;花被片6,长3~4 cm,绿黄色(开花后期颜色有所加深,带紫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 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 mm,基部宽3~5 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 mm。蒴果长1.8~2.5 cm,棱上的狭翅宽0.5~2 mm。见图1。

图1 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实物图

3.1.2生物学特征 太白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年出土生长期约110 d,地下生长主要是夏秋季的鳞茎更新生长,老鳞茎的营养物质向新鳞茎输送,新鳞茎不断膨大,老鳞茎随之泛黄、萎缩,在老鳞茎的根茎基部生长出新的鳞茎,然后进入冬季越冬,次年3月中旬生长出地上部分,4-5月为花期,6-7月为果期,7月中下旬倒苗,结束地上生长阶段(低纬度比高纬度及低海拔比高海拔略有提早)。太白贝母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植株也会发生变化,针叶(第1年)→飘带叶(第2年)→双飘带叶(第3年)→树儿子(第4年)→灯笼花(第4、5年)→6年以上进入盛果期,每个植株会结果 3~8个。每个果实有200~500枚种子,其种子经过冬天的低温,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次年春天出苗。

3.2太白贝母资源

3.2.1药用历史 太白贝母在重庆的药用历史悠久。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城口县《城口厅志》处方记载有“尖贝母”一位中药。“尖贝(母)”这个传统称呼一直沿用至今,目前重庆城口、巫溪及湖北鄂西大多数村民都将太白贝母称为“尖贝母”或“尖贝”[5],说明清代城口的太白贝母就已入药。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巫溪县《大宁县志》记载有“贝母,银厂坪所产为佳”,大宁即今重庆市巫溪县,“银厂坪”即现在“红池坝银厂坪”,是一个沿用至今的老地名,海拔2400 m左右,目前仍是野生太白贝母的主产区。说明清代太白贝母已成商品。“银厂坪所产为佳”,说明除“银厂坪”外,巫溪还有不止一个野生太白贝母分布点,这与现实的多点分布十分吻合。1987年《四川中药材标准》已经把太白贝母正式作为“川贝母”使用[4]。在《甘肃省中药材质量标准》和《宁夏中药材标准》等地方药材标准中,太白贝母分别以“西贝母”和“盘贝”的名字被收载[2]。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太白贝母产于陕西秦岭及以南地区、甘肃东南部、四川东北部(即现在重庆渝东北地区)和湖北西北部[3]。说明历史上重庆渝东北大巴山地区是太白贝母的原产地。

3.2.2现状 重庆太白贝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地域为巫山朝阳林场以西、城口高楠以东、城口高楠以南、奉节长安乡以北地区,呈带状或片块状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的巫溪、巫山、城口、开县海拔2000~2500 m的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稀少,根据野生资源重点调查区域集中分布面积估算约4.33万hm2。目前野生资源分布量日益减少,家种主要分布在巫溪、城口,奉节较少,另外,万州、南川有不足0.07 hm2的家种试验苗圃,近4年来,家种太白贝母资源呈快速发展,2008年不到0.7 hm2,2015年面积达到70.0 hm2(见表1),基本具备发展规模化种植基础。

表1 重庆太白贝母资源分布面积调查统计

3.2.2.1巫溪县 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2000 m以上的红池坝及白果林场(兰英寨)片区,并从开县、城口交界处(西流溪)一字梁沿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延伸到巫溪湖北交接的阴条岭一线。20世纪80年代,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红池坝,曾超过66.7 hm2[6]。现在种植主要在兰英乡西安槽和文峰镇红池坝,总面积约33.3 hm2。

3.2.2.2城口县 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其中城口与开县、巫溪三县交界处的一字梁分布最为集中,另外在九重山有分布。人工种植主要在一字梁的咸宜乡、明中乡,大巴山南麓的高楠乡,总面积约16.67 hm2。

3.2.2.3巫山县 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北岸的大宁河以东高海拔区域,集中分布在巫溪交界的兰英寨片区及与湖北神农架九湖交界地区,另在长江南岸的红椿乡与奉节长安乡和湖北建始交界地带有少量分布。人工种植很少,总面积约13.33 hm2。

3.2.2.4开县 野生资源分布在开县与城口和巫溪三县交接的雪宝山,主要分乡镇有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未发现人工种植。

3.2.2.5奉节县 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安乡、巫山红椿乡与湖北建始交界地带。人工种植面积约达6.67 hm2。

3.2.2.6南川区 金佛山栽培试验基地有半野生的太白贝母,为原来从巫溪红池坝引种栽培的试验用植株,逸为半野生状态。

3.2.2.7万州区 方斗山重庆三峡中药研究所栽培试验基地有家种太白贝母,为2009年以来引种的栽培试验植株,2013年试验地已下降到0.03 hm2。

3.3太白贝母的生态环境

重庆是太白贝母的原产地。据调查,野生资源的海拔与植被差异较大。

3.3.1海拔分布 重庆太白贝母的海拔分布在1250~2680 m以下区域,其中家种最低海拔在万州方斗山基地1250 m,野生资源最低海拔位于奉节上槽老龙洞溪沟边1860 m,最高海拔分布在巫溪与城口交界的光头山,超过2600 m。

3.3.2土壤环境 野生植株多生长在腐殖质土的下层5~10 cm深处,土壤多为腐殖质覆盖的黄色沙质壤土,在大巴山和红池坝2000 m以上部分区域土壤的石粒含量较高,直径>1 cm的多在10%~25%。家种均为腐殖质丰富带黄色或黑色的砂质壤土。

3.3.3生态类型及伴生植物 根据植被的差异,重庆太白贝母可分为高山草地、草灌结合、灌木、乔灌结合、乔木和农耕地6大生态类型[7]。在长江北岸的巫溪、城口、开县、巫山野生太白贝母主要分布在高山草地及低矮灌木丛种。在草地为主的区域伴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野青茅、羊茅,另外常见零星分布的蕨类植物小猫蕨和多年生小灌木满山爬。在以灌木为主的区域主要伴生植物为多年生杂灌,有时可见黄精、重楼等药用植物。长江以南的区域植被更加茂密,荫蔽度更高,湿度更大。因原始植被破坏严重,有的地方已经与近10年栽培的日本落叶松形成针阔混交林,破坏了太白贝母的生长环境,个别区域野生太白贝母资源已濒临灭绝。

4 讨论

4.1重庆太白贝母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孤岛”

在实地调查中,很多作为重点调查的区域(如海拔2000 m以上的巫山金坪、奉节云雾猫儿梁及南川金佛山)未发现野生资源,而在认为无分布的地区(如海拔1860 m的奉节长安乡五里槽)却发现有野生资源分布,成为重庆太白贝母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的“孤岛”。这是否与地质变迁和生态环境变化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4.2太白贝母植物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地下鳞茎一般随生长年限增加而不断长大。未进入开花期的植株鳞茎顶端多呈三角形,所以多成“尖贝”;开花结果期的植株鳞茎多呈类圆形,与湖北贝母外形相似。花被片初期绿黄色,但在开花后期颜色会有所加深,最终也有深浅差异,部分带紫色,这是否具有分类学意义,还有待研究。

4.3太白贝母野生资源人为采挖严重

太白贝母因作为“川贝母”而进入药典,家种种源主要来源于野生移植,导致野生资源人为采挖严重。为此,建议在重庆建立2~3个太白贝母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抚育区及太白贝母种质资源库。

4.4太白贝母生产性保护措施有待加强

重庆太白贝母现有家种基地多处于高寒山区,交通、水电、通讯基础设施不足,技术、市场和社会风险较大,生产效率低,生产稳定性差,可持续发展乏力[8]。因此,建议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保护措施,为太白贝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4.

[2]段宝忠,陈锡林,黄林芳,等.太白贝母资源学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4):12-14.

[3]陈心启,徐介眉,梁松筠,等.中国植物志(14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7-116.

[4]四川省卫生厅.四川中药材标准(1987年增补本)[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4-6.

[5]陈平,叶卯祥,严宜昌,等.五峰尖贝原植物形态及有效成分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3,11(3):215-217.

[6]郑良敏,张忠喜,申明亮,等.太白贝母栽培技术研究[J].中药材科技,1984(6):6-7.

[7]付绍智.长江三峡地区野生太白贝母的生态类型与保护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18-2019.

[8]付绍智,袁定明.三峡地区中药种植业风险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4):11-12.

(修回日期:2016-04-26;编辑:梅智胜)

Investigation of Chongqing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FU Shao-zhi1,2, CHEN Hong-yuan1,2,YUAN Ding-ming1,2, JIA Han1,2, PU Chang-quan3, LU Qi-fu4(1.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Chongqing 404120, China; 2.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nti-cancer Natural Medicine in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4120, China; 3. Chongqing City Comprehensiv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1147, China; 4. Guangzhou Pangaoshou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Guangzhou 51149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hongqing wild and cultivated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Methods Data quer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follow-up survey were used in the study. Results Chongqing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was in the medical records since 1843. Now 5 counties have wild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and 6 districts have cultivated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with 6 typical ecological types. Conclusion Chongqing wild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are wide distributed and with long history of medical usage. Chongqing is the original producing area of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which has been destroyed by human factors.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in several districts have become extinct, however, the cultivated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is developing rapidly.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10.3969/j.issn.1005-5304.2016.09.001

R282.5

A

1005-5304(2016)09-0001-04

重庆市科委项目(CSTC2009CE9102);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300068)

2015-07-06)

猜你喜欢

家种巫溪贝母
家种树叶与野生树叶对林麝采食的影响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王莹作品赏析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言采其蝱说贝母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植树中的数学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
奉溪高速进入扫尾阶段 年底通车实现“4小时”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