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

2016-09-13辛鸣

党员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弱化党的领导政党

辛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都有重大举措和制度设计出台。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不理解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建设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不理解党的领导弱化、软化、虚化的危害的严重性,对党中央加强党的领导存在着各种各样认识上的偏差。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时刻,关注和探讨关于党的领导这一问题,意义非常重大。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讲清楚,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最好的纪念之一。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中外政党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领导,就没有政党。放弃了领导,就是自我缴械,就是自毁长城,甚至会让政党土崩瓦解。这样的教训,在世界政党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苏共,就是前车之鉴。

但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决不是为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而是要通过党的领导来实现政党的信仰,完成政党的使命,光大政党的事业。

什么是政党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什么是政党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什么是政党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不是说我们迷恋执政地位,是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形变样,甚至就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存实亡”。

为什么能作这个判断?这就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结合起来。无论是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最核心、最本质、须臾不能丢的要求。这几条没了,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这些要求怎么才能实现,才能化理念为现实?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切就会变成空话、变成空想。

这就是理论逻辑: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点就像我们当年讲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历史逻辑来看同样如此。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才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消极“制衡”,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掣肘,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改变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更进一步看,十八大后党中央特别强调党的领导,还是实践逻辑使然。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执政模式,是由发展阶段、历史条件和任务属性决定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开放的事业,没有规定的模板。于是,中国包括世界上就有一些人动辄以教师爷自居,把对他们有利的模式和他们所希望的模式包装成所谓成熟经验、普世价值甚至历史规律,想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保持住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名存实亡,走到邪路上去。

党的领导弱化不得、虚化不得

什么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党章里面写得很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我们现在强调党的领导,很重要的原因是党的领导在不同侧面、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上被弱化、淡化和虚化了。

比如在政治领导方面,大是大非似乎无足轻重了,原则被漠视,方向被质疑,立场说不清。一些人觉得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要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运营,遵循市场规律,经理会、董事会都已经定了的事情,“党的领导”还掺和什么呢?美其名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党的领导在不知不觉中被弱化。

又比如在思想领导方面,对中央重大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片面理解乃至曲解,也是导致党的领导被弱化和虚化的原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不可动摇,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的重大战略部署。于是有人就讲,既然依法治国,那什么都让法律说了算,何必要多此一举再来个党的领导,甚至还炮制出“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来混淆视听。其实法治需要前进方向,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政治保证,决定着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目标、价值与形态,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前进方向。

党的领导实在是弱化不得虚化不得。汲取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如果哪里的工作出问题、哪里的事业受挫折,那里的党的领导一定是被弱化、被虚化。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狠抓作风问题做起,从雷霆万钧反腐败发力,就是要“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加强党的领导作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以人民为中心

要在实践中把加强党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在理论上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讲清楚。

像领导与执政的关系。

可能是由于执政时间比较长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往往把执政和领导混为一谈。对于执政党来说,很多时候党的领导固然就是通过执政体现出来的,但执政和领导从价值导向到运行机制都是不同的。执政是通过国家机器来行使权力,有法律在背后护驾;党的领导则是通过政治引领、思想感召、组织带动来动员社会、号召群众、要求党员。所以,政党最根本的力量还是体现在领导上。

还有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

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现阶段重点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在运行基础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民主是建立在不同利益充分表达并能充分体现的基础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自己利益、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而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与社会联合体是不一样的。作为政党,必须有共同的利益、明确的目标、统一的价值观。进一步说,就是一个政党应该也只能有一个统一的利益诉求。

具体到中国共产党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利益,舍此没有其他的利益。因此,按照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不是建立在代表不同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不同利益的反映与理解上。所以,党内民主是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而不是削弱党的战斗力,是为了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上实现党的更高层面的团结与统一,而不是放弃党的团结与统一。

最后讲讲领导能力与领导方法的问题。

加强党的领导首先要通过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前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温毛泽东当年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95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领导方法,把这些好经验好方法学到手运用好,党的领导就会如虎添翼。

这些好经验好方法从何而来?任何高超的领导艺术背后都是对领导规律的科学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律、执政规律内容丰富,但最大、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把人民放到最高位置,用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的立场,这是我们的宗旨,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摘自《南风窗》2016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弱化党的领导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