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让物理实验回归科学

2016-09-10张贵林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氧化氮天平电流

张贵林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物理实验教学愈加重视,对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探究实验的要求更高.但是,纵观现在物理课堂,热闹增加了,伪科学却增多了,偏离了科学的本质.本文结合教材的编写和实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为探究而探究

许多老师为迎合新课程理念,体现课改精神,一味追求科学探究,尤其在公开课、展示课中,尽可能用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刻意在探究过程上追求“完善”,不考虑课堂教学实际,放手让学生“探究”.其实,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每一个实验都是重复前人的脚步,实际上,有许多科学成果是在科学家灵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中发现的,而非认准目标进行主动探究结果.如电磁感应实验,虽然法拉第是有目的的研究,但他是经过了十年的刻苦探究,有过千万次的失败,显然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重复法拉第的实验过程.笔者听过“法拉第的发现”两节课,一位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先提出问题:“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那么磁也能产生电吗?”学生猜想:能(不能);又问:“如何验证猜想呢?”学生回答“實验”.然后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一节课课堂很热闹,教师也在分头指导,忙得不亦乐乎.但下课铃响了,也没个所以然.另一位教师上课时首先演示发电机,介绍结构,让学生找出电池在什么地方?(没找着)接着,手摇发电机,发现灯泡亮了.提出问题:“灯泡的电是从哪来的?”(是发的电)接着问:“发电机发电的原因是什么呢?它有哪些重要结构,对照电动机,请思考.”学生很快总结出“定子、转子”即“线圈、磁体”.问:你能思考怎样产生电流吗?学生讨论后,介绍电流的显示装置“灵敏电流计”,教师组装实验装置,并让学生观察同时让电表指针转动,让学生发现“发出电了”.这时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产生电流呢?”学生很快自己选择器材,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探究,此时老师用多媒体投影问题:(1)电路断开有电流吗?(2)除掉磁体能产生电流吗?(3)导线静止能产生电流吗?(4)顺着磁感线方向、逆着磁感线方向运动能产生电流吗?(5)运动方向与磁感线不平行,会产生电流吗?这样学生的探究变得有方向、简洁,很快得出结论.此时教师再补充“切割磁感线”概念,使用物理语言,让结论更加准确.两节课比较,很显然,后一节课效果较好.虽然在探究过程非严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实现了高效课堂.

2实验操作不严谨

不严谨的实验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严谨,控制好相关变量,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使得出的结论是科学的.如观察二氧化氮和空气的扩散装置,下面的瓶子应装入二氧化氮气体,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掉玻璃板后,两种气体混合,这样才能说明是由于分子热运动造成的,不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当然,如果将装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上方,混合更快,效果更明显,但这种做法就不科学,因为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发生混合,不能说明现象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一位老师在广口瓶中放入硝酸,再向内加入铜片,立即盖上玻璃板,等生成二氧化氮后在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演示气体扩散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这位老师的操作也是不科学的,原因是:生成二氧化氮的瓶内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同样,演示温度越高、扩散越剧烈的实验,用两只烧杯盛水,分别滴入一滴有色液体,一只杯子用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加热过程中,会出现对流现象,也会加快两种液体混合,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结论显然是不严谨的.

3实验过程理想化

实验过程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要考虑实验教程中会出现影响实验的客观因素,不能在头脑中做实验,误导学生,将实验过程理想化.如测大气压的实验,原来教材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述,很容易导入托里拆利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是一个非常科学、简洁的实验.现在的物理教材却改变了方式,从头脑中引入实验.如沪粤版教材是这样引入的:“估测大气压”,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堵住前方小孔,在活塞下加钩码,“直到活塞开始被拉动时为止”.如果按教材的做法,这个实验做起来操作麻烦,下面的的钩码是很长的一串,但一个钩码至少50 g,控制起来很麻烦.尤其是“开始拉动时”,这是一个错误的提法,从理论上讲,开始拉动时,拉力略大于0,一个钩码就可以了.因为注射器的特殊结构,顶端一定残留空气.实际上,当将活塞拉到最大位置,拉力才更接近空气对活塞的压力.教材编写者是受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的一道实验题启发的,其实这道实验题本身也是理想化的,犯了纸上谈兵的错误,没有动手做实验,是用大脑想实验的.

4实验过于粗糙

教材安排实验过于粗糙,没有章法.如沪粤版教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观察跷跷板后,立即让学生设计、进行实验,安排的记录表格内容有“左边距离”、“右边距离”这种粗糙的概念.现在学生使用的是现成的“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器材,以此方法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显然是粗糙的.在实验开始时,没有弄清“平衡”、“支点”、“力臂”这样的概念,即使学生按照教材程序进行实验,那也会让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左边的力×左边距离=右边的力×右边距离”.其实这种设计是没有目标的“放羊式”教学.老师在本课中的引导是必须的,因为:“左边的距离”这提法本身是错误的,你要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确使杠杆平衡的“距离”“不仅与作用点到支点距离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原来教材安排介绍相关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搞这样的“花架子”呢?误导了学生,更误导了一些教师.

5实验不可操作

实验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必须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自身水平,能操作、可操作.如经常见到的实验题:没有量筒,只有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空瓶和一些水,请设法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写出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及密度的表达式.答案为:(1)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2)将空瓶装满水用托盘天平测出瓶与水的总质量m2 ; (3)将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装满液体,用托盘天平测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m3;(4)算出未知液体密度ρ.

“瓶装满水”能在天平中称量吗?实际上,天平称量物体要加减砝码,天平在不停的上下晃动,“装满水”一定要“溢出水”,这是不允许的,即不可操作的;同样一道关于不等臂天平如何准确称量物体质量,有的资料上提供的一种方案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边臂长……”显然,是想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但实际操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天平的不等臂是无法用刻度尺量出其差别的.

物理实验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实验是重复科学家的研究足迹,而非人类摸索科学的足迹.人类只有一个法拉第(或很少),但更多的是科拉顿.我们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走法拉第的道路,少走弯路.教师不仅是引导者、合作者,但更多的是“先锋官”.在茫茫沙漠中探险,教师要提供指南针,这就是方向,是科学,是走向“沙漠绿洲”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二氧化氮天平电流
二氧化氮具有独立急性健康危害 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标定电流与额定最大电流的探讨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氧化氮污染现状及对策
黄岛区空气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重庆市北碚区2015年北泉村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倾斜的天平
挑战眼力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