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开口”讨论式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6-09-10陈元木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矿泉水瓶开口重力

陈元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抱怨不知道学生怎么想的,而实际上我们教师又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课程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材的使用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我国学者秦勤认为“尽管语言确定对思维会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用语言决定思维,而主要是思维决定语言”.人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大脑内默默地进行的,可以说是无声的内在语言.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思维加工过程就显得非常困难.笔者认为:“开口”讨论式教学,使人思维过程言语化,这样便于了解人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反映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过程,认知水平;“开口”讨论式教学还可以体现师生思维的互补性、促进师生思维的创新;“开口”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体现学习的主体性.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开口”讨论式教学促进生生间、师生间思维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在“开口”讨论式教学中促进生生间思维的交流

教师在讲授课时,可能把自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像竹筒倒豆子似地一下子全部倾倒给学生.但由于时间的短暂,使许多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授的节奏,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一知半解,给今后的学习留下障碍,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教学效果.而“开口”讨论式教学则通过学生讨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增加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

例1许多同学在思维定势下,常常认为重力就是压力.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中设有“交流讨论”环节,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正确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重力、压力产生的原因相同吗?压力实际上是哪种力?

(2)重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否相同?重力与压力的方向始终一样吗?

(3)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哪里?

(4)物体压力大小都等于重力的大小吗?哪种情况下两者大小相等?

(5)在课本图8-5上规范地画出两力的示意图.

(6)用身边物体实际体验课本图8-4、8-5两图情境中手所受的压力.

经过学生对问题逐个渐进式的讨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互批互改,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及最后的总结,学生有效地消除了错误的思维定势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和联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用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

其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在“开口”讨论式教学中促进师生间思维的交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风格、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多交流,抓紧“关键期”和“成熟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借助于教师经验思维,引导学生由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发展.

例2王乐所在的学习小组,在测定未知电阻Rx的实验中,手边只有一个未知电压的电源、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一块电流表、2个开关、一个待测电阻Rx和若干导线,缺少一块电压表.学习小组研究决定:“只用现有器材,在不拆卸电流表的条件下,设计实验电路图.”经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设计出了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实验电路图,请你画出王乐所在的实验小组所设计的电路图并测出Rx.

本题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拓展题.对刚接触电学的学生来说,电路设计对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没有电压表,不能拆卸电路,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间接地测出Rx两端的电压.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与学生交流的.

3在“开口”讨论式教学中促进师生思维互补与发散

教师作为成人和成长中的一代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中找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思维方式的优劣与年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成长过程等都会影响他的思维特质、思维方式形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教学相长目的.

例3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材中关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个知识点,教师常规教学中往往根据教材的资料用图5所示的实验来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用图6实验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笔者多年的教学也是如上述的方法开展教学,学生都没有提出其它意见.可是,现在由于开展“开口”讨论式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远比过去表现活跃,思维也更开放.当笔者以同样方式完成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后,突然,听到有一个男同学说:“这样太麻烦,我用更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做类似实验,能试试吗?”“是吗?请你给大家来演示演示,请大家鼓掌欢迎!”笔者说.只见这个同学拿起回收桶里同学们扔掉的空矿泉水瓶(残留一点水),拧松了矿泉水瓶的盖子,然后两手用力扭动矿泉水瓶的下部几次(扭曲后矿泉水瓶如圖7),再用大拇指轻轻顶矿泉水瓶的盖子,只听“砰”的一声,瓶盖冲到教室天花板上,教室里响起惊叹声和掌声.“为什么瓶盖会被冲到天花板上?”笔者问.生答:“矿泉水瓶里的空气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瓶内的空气就对瓶盖做功,相当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笔者追问:“为什么教室里只有这个瓶子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生答:“先扭几下瓶子,使瓶子变形,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大,相当于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接着,又请一个学生上台重做一次实验,实验前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还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发现:瓶口还有“白气”产生.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这个实验的作用,在学生亢奋情绪下,笔者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整个实验过程还有哪些环节或现象与物理有关并解释.经过分析讨论后归纳如下:

(1)从回收桶拿起瓶子: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人对瓶子做了功.

(2)矿泉水瓶扭后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3)瓶盖为什么边缘要做得比较粗糙: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便于开瓶子.

(4)瓶盖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反之(不计空气阻力)

(5)瓶口有“白气”产生的原因:瓶子内的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通过这个实验及实验拓展,把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物理,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可能包含有多个物理知识,生活中要学会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中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这类课让笔者更深刻体会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真谛.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90后、00后的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喜欢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思维发展矛盾性明显,体现稚嫩和不成熟的特点.所以,“开口”讨论式课堂教学更能契合他们现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倾听和交流;在探究知识、自学质疑的过程中,其思维不断与“未知”碰撞,在碰撞中,将会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矿泉水瓶开口重力
趣味插秧
用矿泉水瓶制造喷泉
矿泉水瓶制作小飞机
重力之谜
三门核电检修工单开口项管理
重心漫谈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不易滑落的毛巾
如果
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