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本开新,对话未来

2016-09-10王守常

中华儿女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仁者长寿概念

王守常

华夏的概念就是中华文明的概念,“中国”不以地域、民族、种族概念,而以文明、文化的概念,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标志

中国文化有个重要的概念——谐和,这个概念基本上能把中国文化的特质给概括出来。“和”字最早出现在音乐中,5个音根据不同的序列和节奏组成的音乐就是和谐的音乐。古代不叫“和谐”,叫“谐和”。谐和就是多元化,从音乐开始,进而扩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族群与族群的关系,这就是谐和文化。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和”与“同”相对应。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纷纷游说各路诸侯,充当王师的角色。有的主张国与国之间尚同,“同”就是统一思想,统一精神。而儒家却讲究“礼之用,和为贵”,这个“礼”不是我们今天说的礼,而是一种主张秩序与差异的制度;“和”也不是说一团和气,而是指多元化。

“和”与“同”二者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在《战国策》里就记载了一个故事,出场的人物有3個,一个是梁惠王,一个是他所宠爱的大臣据,还有一个是齐国的外相晏子。梁惠王问晏子,我和据的关系是同还是和?晏子说是同。君说是,臣亦说是,君说否,臣亦说否,这叫“同”。那么什么叫“和”呢?君说是,臣可以说否,允许不同的意见,这叫“和”。

“和则相生,同则不继”,“和”强调多样性、多元化。“同”是讲统一性、一致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是与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有关系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差异。有富裕的,也有一些不富裕的。怎么让大家在中国这个共同体内和谐相处?这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

了解文化,返本开新

当下促进文化发展,首先,要了解文化,这意味着要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当然这需要有序的引导。

其次,是要把对传统的误解纠正过来,不能再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了。100年来,占主流的大多是启蒙的话语,其背后正是革命的逻辑。这个逻辑显然是不完全对的。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问题,能不能采取同情的方法来对待传统?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像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梁漱溟这样一批人,他们一方面讲西方,一方面讲中国传统。我们现在的文化战略,应该要像陈寅恪先生说的那样,“一个民族要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思想,同时不忘本民族的历史责任”,也就说要“返本开新”。现在很多道德问题,不是传统文化造成的,恰恰是这100年来的新文化传统造成的。

最后,应该避免出现文化建设搞成文化产业的现象。文化不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它规范了人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文化能产生利润和价值,这是没错的,但不是直接发生的。可我们现在太功利化了,容易滑入消费文化的泥淖。这些年我们过多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当然,如何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如何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何重构文化中国、让我们的时代重返经典?这需要有识的同仁共同来探讨。

现在要文化强国,完全对历史文化没有反省不行。我们错在什么地方,今天要纠正。我们应该清晰了解自己的文化。当然有些东西应该去掉,比如说从宋代开始,妇女裹脚就是糟粕。可是还有一些事情是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不能脱离那个时代来讨论。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有的话是错的,理论也是错的,可是发生了积极的意义。我举一个例子,说“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孤寡可以改嫁,有子女的就不能改嫁”,这肯定是糟粕。可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叶公超讲过一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也不给日本人干活,这就引申到一种正面意义的气节问题。

中国应设法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哲学要追问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国家富强了,一样也要问这些问题。中国承继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未来的中国应成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那么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不要忘了本民族文化。中国要成为世界中的负责任大国,不只是凭借综合国力有多强,还要把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介绍出去,被其他国家、民族所理解,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国。所以,国学在今天有所发展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例如,《论语》中有“仁者寿”一语,出现了103次,仁者就是有德之人,就会长寿,如果以老子的书查阅,也有这样的概念,一个人如何长寿,应该是“以德延年”,有道德修养才会使生命延长。

“仁者寿”,晚清文学家方苞注解:“仁者寿,气之温和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缄默者寿,故仁者寿。”气就是我们说的脾气,一个温和脾气的人就会长寿,人的本质对他人关心,不是关心他人是为了名和利,这个人就会长寿。能够容纳你的朋友,宽容反对你的人,就会长寿。人和人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因为立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或者是知识结构的不同,常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其实应该尽量不要辩论,老子讲这一点说得最清楚,好听的话可能是有欺骗性的,不好听的话可能是不友好的语言表述的。这就是养生,也是生命上的智慧,就是中国的思维方式。

“中国”这两个字在商周就已经出现,1964年出土的尊内底部的铭文就有“宅兹中国”四个字。《战国策》里说“中国”是“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这个地方居住聪明睿智的人群,不仅有丰富物产同时创造大量的财富,推广礼仪文化等。下面接着说“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这表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还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的概念就是中华文明的概念。所以到了晚清,康有为也化用了孔子的一句话,总结文化中国,中国能礼仪则中国之,夷狄能礼仪则中国之。“中国”不以地域、民族、种族概念,而以文明、文化的概念,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标志。

重构文化中国至少可以消除中国威胁论,西方各国的富强是建立在殖民的基础上,而我们中国没有殖民的历史。他们不了解我们的文化,这个不能怪人家,但是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则无法与他们交流。中国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不能割断历史,断裂文化。(周绍刚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仁者长寿概念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美丽的长寿花
世界最长寿的人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点点读《论语》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