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名篇解读

2016-09-10

中华儿女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琴瑟参差伐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选自《诗经·周南·关雎》

李山解读:周代典礼,堂上琴瑟,堂下钟鼓。所以这首诗其实是婚姻典礼的歌唱,是对夫妻的祝愿:像琴瑟、钟鼓一样和谐。这不是爱情诗,也是爱情诗,因为这首诗歌歌颂的爱情是夫妻之间的。而夫妻是一种伦理关系,更强调“恩情”。《诗经》将这样一首诗放在开头极有深意。《周易》讲有阴阳才有万物,《诗经》亦同此理:有男女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有君臣才有人伦,人伦从婚姻开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李山解读: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这首诗从一段光景讲起:“伐木丁丁”这是一段声音在山谷回响造成的结果。”鸟鸣嘤嘤”,片刻之间把我们的灵魂带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从鸟由低处飞到高处得到了启悟:鸟在空中引伴,尚知道寻找朋友,我们人类难道不懂得友情的重要么?“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神”是“甚”,仔细的意思:仔细听吧,会给你带来和平。诗人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这才是诗,把一个自然的东西,以一种哲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又不是哲理,因为哲理是因果判断,而这儿只是感悟。自然如此的环境中,有伐木之声、嘤嘤鸟鸣,何等光景。诗以这样的句子把你带到那儿去,让你从一个浑浊的自我、狭小的环境走出来。我们的诗歌此时虽然还没有走到唐诗那种开阔状态,但是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看到唐诗的基因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选自《诗经·邶风·燕燕》

李山解读:先以燕子飛起兴,也就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差池”就是参差,形容燕子翅膀上下扇动的样子。“之子于归”,是说一个人要回家,在“野”之地,为“之子”(即这个人)远行。在春秋时期,则确有所指,它是与“国”、“郊”相对的,西周,统治者为了安全,居住在有围墙的“国”中,“国”之外划出一片土地,叫作“郊”,“郊”之外才是“野”,一般也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因为离开都城太远了,除了有道路连接其他邦国,其他可能就是荒地了。所以,诗篇的这个“野”字,实际上告诉读者送别的双方,已经离都城较远了。送别这样远,双方的依依不舍,也就自在言外了。

猜你喜欢

琴瑟参差伐木
赞蒲公英
游遗爱湖琴岛望月
黄昏纳凉
吟梨花
无题
琴瑟(新韵)
冷热
焚诗记
跟踪导练(三)等